e057

 

對金庸武俠小說的看法

 

    向來感覺武俠小說都是一些有閒情、閒心、閒暇的人喜歡看的讀物。我非此類讀者,直到現在仍未真正拜讀過金庸的大作。

    收到七月份隨《明報月刊》附上的《明月》,讀了多篇由名家評論金庸武俠小說的專題文章,皆屬讚美之詞,引起我往書店搜尋他作品的興趣。店員介紹了金大師著名舊作《神鵰俠侶》給我。這本書共分四集,每集約四百頁,內容厚實可觀。

    趁著在安大略省北面的湖區度假時,帶了第一集去看。如我所料,故事一開始便連場打鬥,殺得天昏地暗,你死我活。這種情節重複又重複,使人感覺有點沉悶。這些江湖人物一生都是為了報復尋仇,對仇家恨之入骨,必須斬草除根,去之而後快。他們為達到目標練就一身本領,能飛簷走壁,騰雲駕霧;他們將皮肉之軀鍛煉成銅皮鐵骨,刀槍不入,水火不侵。除卻練武之外,他們不務正業,不事生產,似乎與人間煙火隔絕,過著神仙一般的生活。我對這種超現實的描繪難以接受,覺得缺乏真實感。

    我斷斷續續只看了七十一頁便不想再看下去,實在沒有信心完成這個艱巨的閱讀苦旅。若花同樣的時間,我或可瀏覽其他對我更具意義的作品。所以捨金庸武俠小說不看,也不覺得有任何損失。

    但常聽一些金庸的小說迷說:看金庸武俠小說好似吸煙和喝酒一樣,容易上癮,欲罷不能。我不吸煙也非酒徒,領略不到這種經驗與樂趣。也有人說:金庸所有的武俠小說他都看過,而且不止一次,重複看也滋味無窮。我素來喜歡嘗試新事物,不會重複去做一些同樣的事情。看電影,看書,出外旅遊都如此。經濟學上有所謂收益遞減論,重複看同一小說難道不受這個理論影響嗎?

    當年金庸寫武俠小說是為了賺稿費,每日寫一篇然後在報章的專欄上連載,不能斷稿。故事愈長收益愈多,縱使能簡潔明快一些他也不會這樣做,否則不符合經濟原則。聞說金庸因為沒空寫又不想斷稿,曾邀請他的老友倪匡代筆。在某次名人訪談節目上,倪匡曾謙稱自己是個稿匠,表示以文字營生。我相信金庸在未成為億萬富翁之前也曾經是個稿匠,與倪匡同業,不分高下。

    我的作文老師曾不時提醒我:如果一個字可代表一句話那便只用這一個字,如果一句話可代表兩句或多句話那便只用這一句便妥,如此類推,文章寫起來會簡潔明快很多。他說寫文章時切記:惜墨如金!

    我才疏學淺,不便批評任何大師的作品風格。以上只是個人的感受,希望不會冒犯任何人。

                                2017.10.30黃啟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