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傳統的法國婚禮

 

    林牧師夫婦的二女Michelle於六月廿三日在法國Vendee郡一個農村舉行婚禮,新郎Mathiew是一個本土青年。我們有幸獲得邀請參加,並提早一天到達。

    婚禮由上午十時半開始,男家的親朋好友幾乎空巢而出,齊集市政廳前;女家來賓的陣容也十分可觀,有三十多人由加拿大及美國遠道而來。法國初夏的天氣特別宜人,晴空萬里,增加歡樂的氣氛。

    法國人辦事習慣了慢條斯理的步伐,很符合辦喜事的節奏。正當眾人期待之際,突然眼前一亮,原來新郎新娘也及時趕到了,大家便隨他們進入禮堂。禮堂的面積不大,我們選擇在一個較後的位置坐下,可一覽無遺看到整個儀式的進程。禮堂前方有一張U型的長桌,一對新人坐在中央,左邊是新娘的兩個隨身伴娘,右邊是新郎的兩個形影不離的伴郎,儀式主持人看來是當地的市長,由他宣讀婚姻守則之類的約法三章,我雖聽不懂,但能意會。主持人駕輕就熟,有條不紊將誓詞一口氣讀完。隨後新郎新娘在結婚證書上簽名,由證婚人加簽,再由主持人蓋章才告禮成。新娘一直都表現得大方得體,神態自若,反而新郎卻有點緊張,只含情脈脈望著自己未來的終身伴侶。

    法國人是一個具有濃厚宗教信仰的民族,尤其在農村地方。每個市鎮不論規模大小都有他們所屬的教堂,成為一個象徵性的地標。傳統習慣没有跟隨時間而改變,婚姻關係除了通過法律肯定之後,還須有教會認可才算合符傳統。所以在離開市政廳之後,大隊人馬又轉移陣地走向附近的教堂去,只需步行五分鐘便到。賓客最先進場,然後新郎和新娘分別由母親及父親陪同下,按照音樂的節奏徐徐步入。宗教儀式由神父主持,隆重而輕鬆,在一片聖詩朗誦及悠揚樂聲下進行。男方主婚人發表簡單的歡迎辭,介紹一對新人如何相遇、相識、相愛及决定成為人生旅途終身伴侶的過程;林牧師報以充滿慈愛關懷及祝福的謝辭,還即場演奏一首風琴樂曲娛賓,引來陣陣熱烈的掌聲。

    當一切繁文縟節圓滿結束後,重點的節目才開始。中外皆是,法式婚禮也離不開佳餚美酒。宴會在下午二時半舉行,二百多人齊集在市立的康樂中心。座位一早便編排好,來自加拿大及美國的賓客被安排坐在一張靠近舞臺的長餐桌,整個宴會廳都被餐桌佔滿了,來賓可對號入座。當時己饑腸轆轆,宴會才開始,以前餐打頭陣,之後輪到正餐登場,以海鮮作為主料,和各類不同的美酒配搭,主人翁更以自己釀造的葡萄酒奉客。大家一面品嚐佳餚美酒一面欣賞連續不斷的助慶節目,新郎的外婆更高歌一曲為新人祝福。這樣温馨的場面實在令人感動!

    快樂的時刻轉瞬間便過去了,六時半左右又來另一道主菜,今次以鴨胸肉擔當主角,和葡萄酒一起下肚,那種美味引發的快感難以筆墨形容。法國人精於烹調,絕非虛傳;法國人喜歡飲酒也有目共睹。

    節目一環扣一環,幾乎沒有冷場。大快朵頤之後,還有其他項目接踵而來,但我們已支持不下,便决定暫時離開會場,等到入夜後舞會開始時才再參與。樂隊在臺上演奏節拍快速的舞曲,女歌手邊唱邊跳營造氣氛,賓客們成雙作對在臺下手舞足蹈;人聲,樂聲,歌聲,混在一起,震耳欲聾。我由於膝蓋痛,只能獨坐一旁看熱鬧。

    當天的壓軸戲是午夜的集體舞,由幾個人擡起剛出爐直徑有三英尺長的麵包繞場轉來轉去,眾人圍著他們跳,象徵豐收、幸福、美滿的生活,為一對新人祝賀。這個環節完了便將麵包切片分給在場的所有人欣賞,我從未試過這般美味可口的麵包。吃完麵包之後已是凌晨一時多,超過了我正常上床的時間,我已昏昏欲睡,不可支撐到凌晨四時品嚐地道的法國洋蔥湯,另一法國傳統,我們决定放棄,返回旅館尋夢去。

    離開法國之前主人翁還準備了自助午餐給遠道而來的賓客及他們的至親,一場多采多姿的婚禮在依依不捨的擁別下而結束。不虛此行!

 

2018.6.26 黃啟樟,成文於瑞士Zuchwil

 

 

維也納的華裔社會

 

    第一次到維也納遊覽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當年參加由Globus舉辦的旅行團,由維也納做起點搭乘旅遊巴到匈牙利、捷克及斯洛伐克等國家觀光。旅程完結後在維也納留下,由好友Lulu介紹我們和她弟弟黃健及弟婦結識。他們誠意邀請我們住在一個暫時被空置的公寓單元裡,靠近地鐵,方便進出。這個單元位於黃宅同一大厦的上層,是他們為女兒安置的居所,不過她出了國求學。黃健夫婦非常熱情,我們一見如故,並一直保持聯絡。

    在維也納逗留期間也有緣認識了李賢海夫婦。記得當天是中秋節,李兄在家舉行中秋晚會,邀請城中的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慶祝中秋佳節。黃健提議我們一起去。我們到達時,已是賓客滿堂。經過介紹,知道李君是來自香港的,在聯合國支部擔當紡織技術顧問,為貧窮落後國家服務。我們的工作與紡織市場息息相關,所以三句不離本行,他並有一個大學同學曾和我在同一機構服務。我和李君也是一見如故,成為朋友。幾年後他與妻子往多倫多探親時也順道到寒舍一聚,其對友情的重視可想而知。

    據說在維也納的華裔居民寥寥無幾,來自香港的移民更少。黃君與李君在香港生活時並不認識,來到維也納之後在購物時偶然相遇,從此成為莫逆之交。他們不時結伴同遊,週末到維也納森林遠足。我第二次重遊維也納時,李君安排我們在一個修道院附設的旅舍居住,並約同到維也納的山區登高,和我們一起登山的還有一小群自來中國大陸的朋友。他們在每個週末不約而同地相聚,登山、遠足,幾乎風雨不改。

    這次我們搭乘維京公司(Viking River Cruise)的多瑙河遊覽船,由匈牙利布達佩斯前往德國的紐倫堡,途經維也納,並會停留一天。當航程决定後我立即通知維也納的好友,約定和他們相見。李君夫婦及黃健依時驅車到碼頭接我們。當天氣朗天青,李君提議重登維也納森林,讓我們懷念當年之勇。可惜時不我與,膝蓋患使我舉步維艱,沿著山徑走了一小段便放棄。快到午餐時刻,黃健主張返回市區品嚐地道的烤猪蹄,並約他在維也納加拿大大使館任職的外甥女(我們早已見過面)和我們重聚。六個人叫了兩大份正餐,加上各種不同配料,吃得津津有味。美中不足,黃健的妻子因事務纏身未能參與。

    當天剛巧是端午節,當地華人在多瑙河邊的小公園舉行賣物會,有粽子及各項應節小食供應,但我已吃得再容不下任何美點。維也納的華人思鄉情切,每逢佳節到來都會聚在一起慶祝。他們來自不同背景,有來打工的、做生意的、陪「太子讀書」的……那天我遇到一個老人家,外號是「印度王子」,人人皆知。他在六年代中印邊境軍事衝突時離開印度加爾各答,孑然一身由陸路走到維也納,决定留下。轉瞬間已超越半個世紀,如今已退休多年,以傳授中國功夫為樂,維也納華人没有一個不認識他。

    維也納的華裔社會非常小,碰面都是似曾相識的。黃君與李君,年輕有為,儀表出眾,成為社交圈子的活躍份子,和他們結交,與有榮焉。

 

2018.6.28 黃啟樟 Zuchw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