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考慮到這裡退休嗎


   
在一個飯聚會上聽到朋友說離開多倫多大約二百公里的倫敦市風景宜人,環繞泰晤士河有很多環保公園,綠意盎然,環境優美,很適宜居住。這裡有一家著名「西安大略大學」,他在此完成大學課程,仍念念不忘在那裡四年多的校園生活。
   
一年多前兩個從香港回流的朋友選擇在倫敦置業,除了方便妻子工作所需之外,也因房價比多倫多低三倍,符合經濟原則。我們相約在上個星期四到他們的新居探訪,順道一遊倫敦市。
   
由多倫多的北約克區出發,經401高速公路往西行,二個小時便可到達目的地。當天遇到數宗修路工程,因此多花了一個小時。路上除了小型汽車之外,都是一些貨櫃車,來往美加兩國,提供貨運服務。
   
倫敦人口大概有四十萬,大部分是白人,有色人種很少,間中有些看似南亞裔的留學生,加勒比海的黑人則不見踪影。這種單純的人口組合絕對不會在多倫多出現。據說這裡就業機會低,缺乏吸引有色人種到來的條件。
   
汽車經過倫敦近郊時我没有看見什麼工業設施,來到市中心時也没有看見什麼奪目的商業大樓。我腦海中立即出現一個疑問,倫敦到底怎樣養活這裡的四十萬人呢?
   
當天第一個相聚的地點是London Hunt and Country Club,我們按照定位導航系統的指示來到。這裡是一個遠近馳名的高爾夫球場,有設備完善的會所和其他康樂設施,冬天可在球道上作越野滑雪,所以全年開放。停車場都差不多被先到的汽車佔用了,我們必須將車子停泊在較遠的地方。想想今天才是星期四,已經有這麼多的有閒階級來到這裡消遣。我先前的疑問似乎已找到答案:倫敦有錢有閒階級多的是,他們當然衣食無缺。
   
入夜後,朋友安排我們到大學校園內一家名叫「91」的餐廳吃晚餐。我們準時赴約,來到時大堂內幾乎已座無虛席,來光顧的似乎都是本地的熟客,侍應生為他們殷勤服務。這班人大概經常來,享受美食已習以為常。
   
本地的房市,由於價格吸引,求過於供。據說多倫多居民退休後都喜歡將房子出售,以三份一的價格重新在倫敦置業,餘下的錢便可用來養老。據說KitchenerWaterloo的居民亦以這種方式賺取房價的差額。他們仍舊在原地工作,但花在交通的時間便會增加了。
   
除了房價吸引之外,穿插市內的泰晤士河及其支流,蜿蜒曲折,婀娜多姿,水流不息,產生美麗的動感。倫敦市的街道都以熟識的英國名字命名,充滿英國特色。很多加拿大人的祖宗都是來自英國的,當他們看見這些耳熟能詳的稱號時,會感到親切。城市的綠化計劃非常成功,我感覺猶如進入了一座植物公園,不願離開。
   
房價和居住環境會影響人口流動,看來倫敦人口會愈來愈多。多倫多的華裔居民會不會跟風呢?

2018/9/10 黃啟樟

 

 

充滿藝術氣氛的小鎮


    Stratford
位於倫敦市(安省)的東北,距離只有61公里,由七號公路連接,開車很快便到。這個小鎮只有三萬多居民,除務農維生之外,旅遊業是主要的經濟來源。
   
我很多年前來過這裡欣賞百老匯歌舞劇,還在此度過一個愉快的晚上。印象最深刻的是劇院附近的那條河(Avon River) 及河上戲水的天鵝。我曾好奇地向途人詢問:為何只見白天鵝?答:這裡黑天鵝只有一隻,但它見獵心喜,背著妻子尋歡去了,所以不見蹤影!我信以為真,直到如今。
   
這次與四個好友結伴重遊舊地,看看有什麼變化。當天雲淡風輕,略帶秋意。到酒店登記後,便驅車往市中心去,在Market Square停下。走走停停,一下子便是午餐的時間,吃了還要趕接下一場節目。小食店櫛比鱗次,令你眼花撩亂。結果接受禮品店職員的提議,光顧在隔壁一家快餐店。我一向不喜歡北美洲的速食文化,但過這裡美味可口的三明治可能會改變我的想法。
   
來到Stratford千萬不能錯過觀在這裡上演的百老匯歌舞劇。如果你英文好也懂得英國文化,莎士比亞舞劇也不容錯過。每年這裡都舉辦藝術節,吸引不少美國人及安省居民來觀劇。加元貶值,美國人更加蜂擁而至。酒店收費比鄰近的倫敦市貴很多,但仍客似雲來。
   
我們這次看的是《音樂人》,一齣古典的百老匯歌舞劇。劇本是美國人所寫,但演出者都是本地藝員。美加文化接近,同出一源,分不出彼此。
   
散場後,天色仍亮。我提議到河邊走走,輕鬆一下。除了一群天鵝之外,還有很多水鴨,都等待遊人餵食。我拚命找尋那黑天鵝,但仍不見它的蹤影。至此我才知道以前所聽到的故事是虛構的。
   
同行的友人都是「美食家」,我們選了一家口碑載道的美食店,自備了餐酒。它是由The Bruce酒店經營的,環境舒適,氣派脫俗。侍應生安排我們在最佳的位置坐下,可一覽無遺室外的園亭景色。我們一面品嚐餐前美點,一面欣賞香醇的葡萄酒。侍應生很有耐性地站在一角,不停替我們添酒。輪到吃正餐時,我們已感覺半飽。服務員向我們推薦三道最熱門的主菜,並建議大家每樣都試一試。如喜歡的話可再來一個,她處處為你著想,這樣的服務態度會令你難忘。
   
我們在這家餐廳消磨了一個愉快的晚上,沉醉於濃蜜的友情,品嚐佳餚美酒,人生難得幾何?

2018/9/11 黃啟樟

 


如何看待「賽馬」?


   
賽馬是英國文化傳統之一,幾乎所有英國殖民地都設有賽馬場,一方面可解決殖民者的思鄉愁緒,同時也可作為一種文化傳播,加強英國生活的特色及影響力。
   
賽馬和其他競賽活動一樣,都必須加插「賭博」的元素在內才會觸動人的神經,增加刺激感,否則平淡無味。香港人普遍好賭,賽馬能滿足這方面的要求,因此廣受歡迎,與本地文化逐漸混成一體。「馬照跑」曾被利用作為政治宣傳口號,簡單扼要,香港人一聽便明白「九七」回歸後生活方式保持不變。
   
加拿大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賽馬也越洋傳過來,但未及盛行已式微,大概這裡缺乏適當的土壤和氣候。
   
不過,近年賽馬有捲土重來之勢,Woodbine賽馬場的會所一直在擴展,場內加設很多「吃角子老虎」,場外大興土木,加建酒店與其他設施,吸引多倫多居民到來觀賞賽馬、博彩、玩角子機、吃、喝都可在場內解決。
   
我以前對賽馬有所保留,認為博成份比較重,如果缺乏自律,賭馬可一敗塗地。我這次重踏賽馬場,冷眼旁觀,竟然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當天是週末,我們中午便進場,時間比較早,人流不多。經過「吃角子老虎」的大廳,同來的朋友知道我是門外漢,便選了一個較簡單的遊戲來示範。原來一分錢都有交易,確是豐儉由人。我推想年紀大的人如果無所事事,可來這裡碰下運氣,消磨一個下午,勝於虛度時光,但必須保持節制,定下投注限額,適可而止。
   
第一場賽馬是在下午一點才開始,我們在露天的看坐下,對着大螢幕觀看出賽馬匹的狀態。相馬如相人,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但我一竅不通。朋友訓練有素,早已成為專家,他能一目了然。我選了一匹「幸運」的「七號馬」下注,殊不知跑不出來。第二場賽事在一時半開始,老伴看中「四號馬」,認為它具有取勝的潛力。我言聽計從,結果也是落空。反過來,朋友連場都有進賬,我便求他代我下注。他沉思片刻,便往投注站去。他挑選的「二號馬」一直落後,在終點前才發力狂追,竟然跑出第一名。我不但收復了失地,還有盈餘。原來賭馬是門大學問,必須具備才可望取勝,難有僥倖這回事。
   
在加拿大看賽馬猶如看球賽,老少咸宜。小孩子可跟隨大人進場,没有年齡限制。下注額也定得很低,一元便可用來測試你的眼光與運氣。選中了當然興奮,選錯了也無傷大雅。如果馬迷都抱著這種心情進場,付出少許便可玩個痛快。據說打麻將可防止「老人癡呆症」,研究「馬經」或許也可達到相同作用。果真如此,賽馬便值得鼓勵。
   
賽馬場僱用大量人力,有助增加就業機會。加拿大人足不出戶,在本地賽馬場消費,可防止肥水流過別人田,有助國家達到收支平衡。
   
如此看來,賽馬利多於弊,或許值得提倡。


2018/9/11
黃啟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