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機重要嗎?

 

兒子看了拙文《我走過的路》之後,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今天之年輕人,假設和你當年面對的處境一樣,能否在香港或其他地區走出困境,踏上康莊之途?」

 

他似乎將焦點放在「機遇」之上,忽略了成功之途還會受制於其他因素,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再加上點運氣,則事半功倍!

 

我在1962年開始工作,香港仍十分落後,工業基礎只限於簡單的手工業,如塑膠製品、玩具、亷價手錶、假髪及兒童服裝,直到1970年之後經濟才起飛。當年中國大陸一窮二白,香港必須依賴出口市場來維持增長,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才達到今天之地位。不錯,我們這一輩人很多都是受惠於香港的高速發展,享受到水漲船高之好處。

 

今天的香港雖然已失去工業生產的競爭力,但代之而起的是金融業、房產業、轉口業、零售業及旅遊業。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之後,於短短的三、四十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來華投資的外商蜂擁而至,很多都通過香港才進入大陸,中介者獲得之利益,不言可喻;香港也成為中國及國際企業集資之中心,財富滾滾而來,與此同時,大陸之中產階級不斷擴大,形成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由於地利之便,香港捷足先登,受惠最大。最近推出之「珠江三角洲大灣區」又是另一機遇,在乎你怎樣去把握。

 

機遇其實等於陽光空氣土壤及水源,如果要收成好,農人還須懂得適時播種、勤於灌溉、施肥、去蟲、除草……道理很簡單,但必須知行合一才可達到目標。

 

我很想強調「人和」的重要性。做事盡責,任勞任怨,與同事合得來,得到上司的認可,都是晉級的先決條件。如果你是從事推銷工作的話,能與客戶建立良好關係,忠誠服務,贏得口碑,則無往不利。

 

我當然知道時代變了,今非昔比,競爭對手多如牛毛,大學畢業只是入職的最低門檻。面對這個趨勢,更須堅持「自強不息」,勇敢接受任何挑戰。

                                                   

2019.12.14

 

選擇的重要性

 

拙文《時機重要嗎?》得到一位讀者這樣的回應:「選擇有時比努力更重要。」真是經驗之談,值得探討。

 

其實我們面對很多事情都必須作出選擇,有些很容易便可作出決定,例如穿衣、吃飯、看電影,都是一般日常生活上之瑣碎事,如何決定都可以;但有些事情則非同小可:如婚姻、就業、移民,決定錯了會影響一生。

 

任何選擇都要付出代價,要看電影就必須放棄打球,不能同時進行,因為分身不暇。這便是選擇的「機會成本」。如果願意放棄打球(付出機會成本),便可以心安理得去欣賞電影。這仍屬於主觀的願望,需要客觀環境的配合才可實現。看電影一般非免費,要購票才可進場,而且要付得起票價;除此之外,你還要有空閒的時間及看戲的心情,電影院有片子上映,又符合你心意。這樣便水到渠成,如願以償。

 

面對就業的選擇,需要考慮的因素便更多,必須慎重評估。首先要看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避免以後度日如年的感覺,難以延續。一般來說,外向的人適合做推銷員或擔任前線的工作,因為他們喜歡接觸陌生人,覺得有挑戰性,充滿新鮮感;內向的人適宜從事幕後工作,因為他們不太願意與陌生人接觸,喜歡專注才更有效率完成任務。了解自己的性格及有自知之明,在挑選工作時便會少了些失誤。除此之外,前景如何,都應在考慮之列。我們知道時代一直在變,有些企業盛極而衰,成為奄奄一息之夕陽工業,求職者應盡量避開這些行業。有些工作起薪點很高,容易吸引人,但缺乏施展才能的機會,久而久之,便感覺乏味,中途而退;一些容易演變成自動化或由人工智能取代之工作也必須認真篩選,萬勿存有僥倖之心,才不至被淘汰而後悔。

 

當今的商業社會,僱員對企業的重要性是基於其利用價值,當價值失去,職位便朝不保夕。昔日之「鐵飯碗」早已不存在,僱員要有這種心理準備,免得事到臨頭猝不及防,成為企業的犧牲品。

 

職場會受到供求的影響:失業率高,人浮於事,市場出現待業者供過於求的現象,競爭會變得白熱化。在面對這個惡劣的環境時,個人條件便顯得份外重要。學歷不足便須設法補救,急起直追;經驗不足則較難克服,因為需要時間及適當的環境才可累積起來。一個筆者認識的朋友,曾經為了轉換工作環境,放棄了一份薪水較優厚的職位,結果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並以倍數彌補了過去之損失。其目光之遠大,值得借鑑。

 

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