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異的一些有趣例子   2023.9.27

 


       
今天收到一個視頻。一個看來不像華人的少女,問她身邊一個華人青年同伴:你父母是否每天都擁抱你,親吻你,說我愛你!那男孩非常爽快地這樣回答:沒有,他們只給我零用錢。

       
以上雖然只是一則笑話,但指出了中西文化的差異:不同族裔的父母對子女表達愛心的方式就完全不同。西方人著重形式,不會吝嗇藉著身體語言來表達,毫不介意肌膚的接觸;中國人則著重實惠的效應,知道孩子需要零用錢,就隨手將身邊的所有拿出來給他們,希望他們能夠快快樂樂地過一天。

       
在筆者的年代,很多人都沒有和父母親親密密地擁抱過的經驗,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表現得很含蓄。但由於受到西方電影的影響,和父母擁抱早已成為習慣,在很多場合都會出現。不過兩代之間交流時出現的「甜言蜜語」,中國人仍遠遠落後於洋人的水平!

        
時移世易,中西文化的差異似乎縮短了一些,其實也不盡然。有些美國人很喜歡以名字來稱呼他們的父母,表示親切。中國人就沒有這種習慣,因為這樣做是對父母不尊重。除此之外,對著父母的兄弟姊妹,自己的老師及上司,美國人也經常以名字來稱呼。他們之間的關係因此變得模糊不清。中國人就不會患上這些毛病,不同人的身分可以區別得一清二楚,很少混淆。

       
西方人需要孩子做家務時,喜歡以金錢作為酬勞,論功行賞。中國人就會這樣對孩子說:這個家屬於我,同時也屬於你,是我們共同擁有的,幹家務是每個人的責任。中國人盡量培養孩子對家庭的歸屬感,很少以金錢去誘發孩子投入家務的工作。

       
子女成年了,西方人會急不及待鼓勵孩子出去創天下,認為他們在離開家庭之後才會建立自立的信心,這是漫長人生重要的第一步。華人父母則希望子女能夠留在他們身邊,時間愈長愈好,減少了在外闖禍的機會,避免他們鍛羽而歸,自信心受創。身為後輩的又有什麼想法呢?現下的年青人,不論膚色為何,都很有主見,不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或支配,羽翼漸豐,就遠走高飛。這個趨勢在近幾年有所改變,因為房價不斷上漲,年輕人負擔不起租金,被迫推遲了離巢的大計,改變初衷,是始料不及的結果。

       
在嫁娶方面,東西文化也有很大分別。十幾年前筆者參加過一次婚禮,新娘是日裔美籍的後代,新郎是義大利裔美籍的後代,都是來自中產家庭。婚禮舉辦得非常隆重,大部分程節都是由女家安排的,費用似乎也都是由女家付出的。新娘年青美麗又有學問,絕對不是「剩女」之流,是標準的「搶手貨」!新郎迎得美人歸,猶如天賜的禮物。奇哉!但如果新郎是來自中國人的家庭,他們絕對不會讓女家獨自搶盡鏡頭,肯定會爭取主辦權,一擲千金也認是為物有所值的!

        
如何辦理喪事?中西習慣也有很大分别。中國人的喪禮一般都比較嚴肅,著重紀念逝者的生平事蹟。西方人的喪禮一般比較輕鬆,由家人及親朋好友回顧死者生前的事蹟,例如性格,愛好,生活上的趣聞,氣氛上較為歡樂。中國人喜歡風光大葬,認為是對死者最高的敬禮。聽聞中國大陸有些地方仍會僱用專業的「哭喪婦」,由她們放聲大哭,增加喪禮的悲傷氣氛。西方人的喪禮比較低調,除非死者是個大人物,才值得大吹大擂。

       
交通發達,電子通訊普及,似乎將這個世界的距離縮短了,但文化的差異仍然到處存在,驅之不去,沒有受到科技的發展及時間的沖洗而走向一體化。以上所舉只是常見的例子而已,人類的文明及生活習慣何止於此。

     



        避免患上老年恐懼症  2023.10.6

 

        幾個同齡的朋友聚在一起聊天,話題很容易就轉到健康問題,分享個別的經驗。年紀漸長,各種各樣的毛病都會陸續出現,常見的是「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耳熟能詳。不過問題不算大,因為有藥物可以控制,如常生活,但必須按時服用。不少人與「三高」症共存,活到九十歲以上。

 

        除了「三高」之外,記憶力會隨著年齡漸長而退化。輕微的退化,只會引起生活上的一些不便,如重複做同樣的事,說過的話又再說一遍,或忘了做某一件事,如忘記了和朋友的約會,但很快便想起來,還可及時補救。不過比較嚴重的記憶力退化,所引來的後果就可能非常嚴重了,如浴後忘記了關水龍頭,導致房子水浸,波及隣舍,或下廚烹調之後忘記了將火爐關掉,留下火種,引起火警。

 

        老人癡呆症是一種認知能力下降的疾病,嚴重的患者會失去思考能力、判斷力、記憶力、空間感、理智等全面性的心智能力。這些患者根本就沒法再繼續獨立生活,因為在日常生活上的很多方面都需要他人幫忙。常見的是,他們害怕寂寞,私自走出戶外,在迷了路之後就不知道怎樣回家;有些對自己的伴侶及子女都認不出來,以為他們都是陌生人,產生負面的印象,甚至惡意對待⋯⋯在這個情況之下,不但患者受到病痛的折磨,他們身邊的人也同樣遭受折磨,苦不堪言。直到目前為止,似乎沒有什麼藥物可以治療這種疾病。所以當記憶力一旦起了不正常的變化之後,很多人就懷疑自己已患上了這種疾病,對未來產生消極的態度。

 

        除了疾病令人感到可怕之外,很多老人家還會對未來的日子怎樣過下去產生憂慮感。最常聽到的是:他們身邊的儲蓄是否足夠應付未來生活所需?通貨膨脹,老本的購買力下降,增加了這份憂慮感。有些入息低微的老人家,得到政府的補助,生活勉強過得去,但仍憂心忡忡,恐怕政府財政管理失當,入不敷出,減少補助,甚至終止補助。人無近憂也必有遠慮!很多老人家都會受到這些不明朗因素的困擾,整天心事重重,落落寡歡。

 

        在加拿大常見的現象是:「house rich, cash poor」,大概表示除了擁有房產之外,身邊缺乏可運用的資金。很多老人家便想盡辦法如何將房產套取現金,以維持正常的生活水平,或有意去豐富晚年的生活享受。「CHIP Mortgage」(住房反向抵押貸款)的廣告應運而生,向著這些市民招手。我們千萬不要受到這些促銷活動的引誘,隨便將房子的擁有權放棄。當手頭上突然多了一筆資金,如果不知道如何善用,很快就會將它花光,到時面對的處境是:呼天不應,呼地不聞,求助無門。「千金散盡還復來!」,只是樂觀的大詩人李白想出來的美好未來,與現實不符。

 

        老人家還有一個恐懼感,是憂心老伴比他們提前離開這個世界,留下他一個人孤獨地生活,寂寞地度過餘生。有些則擔心自己比老伴早走,不忍心讓他或她孤苦伶仃地生活著。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路,既然不由自主,就欣然接受好了。

 

        老年人對未來總是憂心重重,杞人憂天。戰爭、疫症及其他天災人禍都會令他們食不安。不聞不問,實行「鴕鳥政策」,可能是最好的選擇。我們不試試看,是否能夠保持心平氣和,安然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