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書街再創新機

 

 

重慶南路書街在台灣人的心目中,是飽含文化底蘊的綠洲,它的舊名是府前街,又曾稱為文武街,民國36年後才改名為重慶南路,它是台北城最早開闢的道路之一,也是歷史悠久的道路。

 

追溯書街的起源,在日據時代,日人為僑民教育,在重慶南路設立「台灣書籍株式會社」,做為印製中小學校教科書與參考書的大本營,後來此書社在光復後改組為「台灣書店」,也是昔日省政府教科書總批發所。「台灣書籍株式會社」的設立,揭開了書店街的首頁,而重慶南路最負盛名的「新高堂書店」(原址即衡陽路口的東方出版社),曾是台灣傲人的第一書店。台灣光復後,世界書局、商務印書局、中華書局等老字號書店,紛紛從中國大陸遷來重慶南路落腳扎根開業,接著其他的一些著名出版社、書店、文具店等陸續遷入,從忠孝西路至總統府間約300公尺路段,逐漸形成了「書店一條街」,也是台北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

 

在全盛時期,重慶南路有多達100多家書店,每逢學校開學,學生買參考書總會到東方出版社,連中南部人北上出差,回程時也會先到這裡買些書籍後才返鄉,甚至情侶們約會也會到重慶南路來逛書店,這彷彿是那時代的人們的共同記憶。那年代的購書環境不像現在講究裝潢擺設,及有燈光與氣氛,可是卻不減愛書人的熱情,因為這裡不僅是全台的出版重心,也是書種最齊全的地方,終日買書人潮川流不息,盛況一直持續到60、70年代。

 

直到如今,雖然書街的書店逐漸式微,但書店經營者仍本著對文化奉獻的理念,店內書籍種類繁多,即使比較冷門的法律書或外文書也為數不少,尤其是絕版書和古舊文獻,找到的機會也比連鎖大型書店多,愛書人可精心挑選到自己的心愛圖書,而且書店街所售賣的工具書籍,一般來說都比較便宜一點,次輪書籍均會打折出售,即使無折的新書仍可能比香港便宜,重慶南路書街絕對是愛書人的天堂。

 

有人說重慶南路本身就是一本值得我們細細翻閱咀嚼的書,它是中正區重要的政治、金融中心的接連軸線,同時也是台北車站繁忙的公車轉運區,公車站牌滿街林立第一、二路段具有濃厚的政經和藝文氣息,對照第三路段,則有一般庶民的生活場景,真是大異奇趣,值得品味。

 

也有人說「沒有不落的太陽, 也沒有永遠的月亮」,重慶南路書店街曾經是台北市民和學子最重要的書籍文具消費市場,但是曾幾何時,自從台北商業重心東移之後,加上大型連鎖書店以及網路書店的興起,電子書的誕生,消費者閱讀習慣有了改變,書籍消費型態產生新的風貎,人們已不再滿足於傳統書店的單純經營模式,於是重慶南路書街不得不如徐娘走過風華而趨於凋零,許多有名的書店寧可歇業,紛紛吹起熄燈號,有的轉為開設烘焙、餐飲、美容店等,有的乾脆把店面出租 (每月店租超過20萬元),當房東比賣書賺錢,目前還撐下去的書店約只有20多家,為節省開銷,很多書店只有靠家人輪流看店。

 

規模較大的建弘書局總經理說,實體書店的危機不斷惡化,歸咎於社會少子化的趨勢和網路書店的興起,書店雖然嘗試降低成本、降價促銷,但終究抵擋不住時代潮流變化,只能做一天算一天。經營多年的儒林書局最近也宣布撐不下去要吹熄燈號,老闆娘說: 要收掉經營40多年的書局,心裡實在不捨與不甘,但她表示,儒林僅收掉實體店面,網路書店和出版仍會繼續經營。

 

博客來網路書店經理說,網路書店與實體書店其實彼此訴求的客源不同,網路書店只提供單純購書功能,實體書店除賣書還滿足消費者對休憩等的額外需求,要從消費者的角度思考「我為什麼要走進書店?」才能創造書店被需要的價值。

 

有業者表示,由於近年來經濟不景氣,大家都想捧公職鐵飯碗,書街上賣公職考試用書的書店越來越夯,成為不景氣中異軍突起的情況。去年剛成立的重南書店街促進會理事長表示,實體書店在網路書店和連鎖書店的強力競爭下,雖然分散掉許多客源,但是促進會希望能在採購上結盟,降低進書成本,並配合舉辦更多的主題活動及每季的促銷,吸引消費者注意,並打造書店的特色,過去默守成規的行銷策略,也要全盤檢討,以喚起愛書人對書店的美好回憶。

 

重南書店街促進會今年第一波活動,就是在附近的沅陵街舉辦「重南淘書市集」活動,提供特價折扣書籍和文具用品促銷,其中包括東方出版社特別提供的五十元童書專區,還有字典、偉人傳記、文學名著及繪本等書籍,等於以不到三折的優惠價格拋售;同時,有多家出版社精選健康養生、醫學知識、科技等專業書籍,提供七折優惠;並在各書店前頭設置「抗漲專區」,以66折的低價,力拚網路書店的69折;此外,舉辦「懷舊經典絕版書籍及照片展」邀請對書店街有共同記憶的民眾回來敘舊。書街促進會舉辦的各項活動,為重南的再出發暖身,盼能重新聚集書街的人氣。

 

時逢台灣出版業蕭瑟之際,也許書店街在愛書人心目中的地位早已褪色,然而書街的前景應該不會就此沉淪,幾家有能力轉型的老書店已紛紛改裝,力振圖強,也有書店老闆積極串連商家,重新包裝書店街。種種跡象顯示,重慶南路書街將再創新機,重現書街的風華

 

                                      20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