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看月說故事

 

 

    有說「月到中秋分外明」,因此每逢中秋佳節到臨,總會使人想到要舉頭望明月;而「月」這個漢字是個標準的象形文字,在甲骨文中「月」就像一彎眉月,東漢的語文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書中,分析「月」的字型時說:月,闕也。闕意謂弦月或眉月,因為人們經過觀察,發現月圓的時間少,而弦月或眉月的時間多,於是就照著眉月的樣子創造出「月」這個象形文字來。

 

在古老的中國,月亮又稱作太陰、玄兔,因為人們對月亮存有如詩似夢的想象,流露在文學詩詞的創作中,賦予它許多不同的雅稱。形容滿月形狀的有:明鏡、銀盤、玉鏡、瑤台鏡、白玉盤、玉輪、玉盤、玉盆、蟾盤、寶鏡等。形容新月形狀的有:玉鉤、懸鉤、玉弓等。形容月亮光芒的有:蟾光、金波、方暉、幽陽等。與月亮神話有關的有:廣寒宮、蟾宮、桂宮、銀闋珠宮、月桂、桂魄、瓊闕、玉欄、玉蟾、圓蟾等……多不勝數。

 

在英語中月亮稱為「Moon」。這個詞起源於原始日耳曼語。現代英語亦有用「lunar」來形容月球的,如月球表面稱lunar surface,月蝕是lunar eclipse,其實lunar這個字源自拉丁文的「Luna」,中文譯為陰曆(以月球的運轉來測算的曆法)

 

古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叫阿耳忒彌斯(Artemis),也是狩獵神的象徵,她的神弓就如一彎明月。此外,北歐神話中也有一位的月亮馭者瑪尼(Mani),是神話中「月亮」的化身,他以一匹名為亞斯維德爾( Alsvider )的馬拉著月車,總是被有一隻名為哈提(Hati)的天狼在車後追逐著,天狼一直想把月亮吞下肚去,當天狼追上時,就會發生月蝕的情況,因此人們必須敲鑼打鼓以嚇走天狼,免得美麗的月亮被吃掉了。

 

月亮給予人們在藝術和文學上無數的靈感,它在夜空中撒下如夢似幻的銀色光芒,並有規律性的月相變化,自古以來,對人類的文化如語言、曆法、藝術和神話故事產生極大的影響,讚美月亮常是許多視覺藝術、表演藝術、詩歌、散文和音樂藝術的主題。而月表上明亮的高地和黑暗的隕石砊,所形成的對比和陰影,在人們不同的文化和民俗中創造出不同想象的形和物的造型,甚至編造了很多美麗的神話故事,像是中國人說的吳剛伐桂、嫦娥奔月、及玉兔搗藥等等;而西方國家許多史前和古代的文化中,亦有很多神話故事把月亮化身為月神,有其超自然的想象,尤其是對占星方面,更是充滿著濃厚的神秘色彩。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它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的直徑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1/81,也是太陽系內密度第二高的衛星。它的自轉與公轉同步,因此對地球所產生的潮汐情況是鎖定的,它始終以同一個面朝向著地球,有黑漆的火山熔岩海,明亮而又古老地殼的高地,及幽暗的隕石坑,雖然它的表面是非常黑暗的,但它的反射能力與煤炭相似,因此它仍然是天空中,除了太陽之外最亮的一個天體。在滿月期間,視亮度約有-12.6等(太陽的視亮度為-26.8等)。因此月亮在夜空中最為顯目,甚至有時在日間也可看見,例如上弦月可於下午看見,下弦月可於早上看見。

 

    月球是唯一的一個人類曾經登陸過的地外星球。1969721日美國阿波羅11號的登月艙「鷹」號,載著太空艙指令長尼爾·阿姆斯壯、登月艙駕駛員伯茲·艾德林、和指令艙駕駛員麥可·柯林斯,代表全人類首度在月球上的「寧靜海基地」成功著陸,阿姆斯壯是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類,說了句轟動全世界的名言「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接著十五分鐘後,艾德林也踏上了月球,成為了第二位登陸月球的人類成員。登陸後他們測試著人類在月球上行走的可行性,並在月表上插了一面美國國旗,由於這面國旗的頂端繋有一根鐵絲,使旗子在無風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展開,也由於鐵絲沒有被拉直,國旗有些地方摺疊起來,所以看起來好似有風在吹一般,這些原因使到後來引起很多質疑和爭論,甚至認為阿姆斯壯登月之事是虛構的。我們深深理解,人類登上月球拍回來的照片景象全無美感,不但荒蕪而且凹凸不平,破壞了人們一直以來對月亮的美麗幻想,登月即使是真的也想說成是假的,好讓那份美感永遠的留存在我們的心中。阿姆斯壯今年2012825日以82歲高齡去世,他一生謙謹低調的個人形象亦好似他留在月表上的腳印一般,永遠刻印在我們的腦海中。

 

 

                                                  20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