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水資源日談缺水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中明定1993322日為第一屆世界水資源日(World Water Day),其創立的宗旨是呼籲世界各國關注全球各地的水資源問題。從此之後,聯合國每年322日持續針對「世界水資源日」設定各種不同的水資源主題,2012年的主題是『水與糧食安全』,探討人們生活中意想不到的水消耗。

 

201012月,聯合國大會決議2013 定為『國際水資源合作年』,目標是致力於國際間水資源的互助合作;因此,聯合國水組織特地請教科文組織來領導今年的『國際水資源合作年』,由於教科文組織 融合了自然、社會科學、教育、文化和通信等各方面的特性,咸信該組織必然會對『國際水資源合作年』提供多種學科的獨特方法並有實質上的貢獻。今年的主題目標是希望增加國際間水資源合作的可能性,以及面對水資源的取得、分配和服務需求逐漸增加,而導致有關水資源管理問題的挑戰。

 

台灣地區雨量雖豐,每年平均雨量可達2,510公釐,為全球平均年水量的三倍,但若以每人每年所獲得的水量計算,僅有4,500公噸,為全球平均值的七分之一這是因為台灣的水文豐枯不均,必須要有蓄水空間來蓄豐濟枯,但由於地理上幅員太小,而且地形陡峻,水庫容量不大,地質又脆弱,颱風豪雨的侵襲等,水庫淤積嚴重卻又難以清除,使台灣的水資源受限於這些不利的天然條件。

 

         今年由於春雨不佳,各地區水庫水位逐漸降低,造成供水吃緊,行政院長江宜樺最近指出目前旱象十分嚴峻,全台十二座水庫中有十座的蓄水量僅達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經濟部水利署已宣布,苗粟、台中、彰化、南投、雲林等地區水情燈號已由藍燈轉為代表水情稍緊的綠燈。北部石門水庫供水區已是第一階段限水(包括桃園和新北市林口地區),而大高雄也將跟進。在缺水聲中大家習慣了找政府來罵,但我們應捫心自問,從本身做起,自己在水資源的開源節流到底做了些什麼 ? 當我們扭開水龍頭,恣意享受低廉的自來水時,我們可有一些反省 ? 大家都知道要獲得水資源,總要付出一點代價,目下台灣的廢核聲勢浩大,想不到在缺電之前,台灣卻先面臨缺水的危機,若想用能源來換取水資源,我們有足夠的條件 ?

 

201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