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千年古剎之旅

 

  在北京的最後兩天,外子想去參觀一些古寺廟,我首選「北京法源寺」(因此寺乃台灣作家李敖有部暢銷小說的場景),可惜帶路的楊總經理上網也查不到此寺的地址,又因北京正籠罩在濃濃的霧霾中,高速公路封閉,也不方便到處去找,故他建議我們去房山縣參觀另兩座值得參觀的千年古剎「雲居寺」和「天開寺」,我們隨遇而安,也意外地有所收穫。

 

   位於北京西南75公里處的房山雲居寺,是北京近郊的一座名寺,它始建於隋末唐初(公元7世纪初),距今有1400年的歷史,初名為「智泉寺」,後改稱「雲居寺」,寺院佔地面積約70000 多平方公尺,經過歷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進殿宇,兩側並有配殿和帝王行宮、僧房,及南、北兩塔對峙。寺院坐西朝東,環山面水,形制宏偉,享有北方巨剎的盛譽。可惜在1942寺廟主體被日軍炮火所毀,幸好南、北兩塔僥倖逃過戰火之劫,而且寺內收藏聞名於世的石刻大藏經,因當時埋藏地下而得以保存完好。1985 年大陸當局成立一個雲居寺修復綠化委員會,積極進行修繕及美化環境的工程,1998 年又將原來的珍貴石經回藏寺內使雲居寺恢復了昔日的樣貎與與莊嚴。(據說某年印度總理訪問中國,曾向周恩來總理建議以等重黃金來交換珍貴的石經,但周總理以「黃金有價,石經無價」婉拒。)

 

   雲居寺有非常豐富的佛教文物收藏,包括有歷代皇帝御碑、唐塔、遼塔、清代墓塔、舍粥大銅鍋、清朝木板經刻、佛畫雕板、舌血經書、藏漢合璧經卷、石經、和古鐘等,而珍藏的石經、紙經、和木板經,號稱為「三絕」。此外,最為珍貴的是1981年無意間在寺內的雷音洞,發掘赤色肉舍利兩顆,這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內而不是供奉在塔內的舍利子,使雲居寺更是聲名大噪,在中國古建築和佛教界的分量更為重要。

 

   雲居寺現存有七座唐塔和五座遼塔,最觸目的是保存得甚為完整的「北塔」,又名羅漢塔、紅塔,它始建於遼代,塔高30.46公尺,是仿木造型的磚瓦結構,形制為特殊的鐘鼓樓式,金剛寶座形的塔基為隋唐時所建,而塔身推斷建於遼代,塔上磚雕內容豐富,對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在北塔四面各建有高3~4公尺多的小唐塔,為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至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間所建,小唐塔是重檐七層的方形塔,其中西北角的小唐塔,建於景雲二年(西元711年),是北京市目前最古老的一座唐塔;東北角是開元十年唐塔,塔門朝北,兩旁有二尊力士雕像分列左右,造型突出,相貌威武。北側有三座古塔,皆是喇嘛塔形式,是清代三位雲居寺住持的墓塔,又稱為三公塔。

 

   雲居寺因古經和古塔構成了中國佛教文化的一大寶庫,1961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作為世界上保存石刻經版最多的寺廟入選「北京旅遊世界之最」,同年雲居寺塔及石經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2004年被北京市政府批准為市級風景名勝區。

 

   我們遊罷雲居古寺後,轉往房山區韓村河鎮龍門生態園內元寶山上另一座千年古剎「天開寺」,它始建於東漢時期,歷經北魏、晉、隋、唐、遼、金、明、清等朝代,距今已有195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境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剎之一,天開寺最珍貴的佛教寶物乃是在古塔地宮內發掘出三粒稀世國寶---釋迦牟尼佛舍利,使此寺成為佛祖舍利出土的聖地。

 

  天開寺佔地面積13400平方公尺,建築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寺廟主體及所屬下院六處,皆是依山傍水,各有特色。天開寺的文物甚多,其中有一張從地宮中出土並保存完好的遼代木桌,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木桌。其他珍貴文物還包括銀缽、勺、筷、銅凈水瓶、銅鏡等,天開寺亦曾因戰亂及中國文革期間的破壞,有大量文物流失或損毀,實在殊為可惜。

 

   古寺廟之旅結束後,在北京首都機場建設集團楊文科總經理的帶領下,我們參訪了水泥博物館和北京新機場的建築工程,這個仍在興建中的北京第二個新國際機場,總用地面積約27.9公頃,南北長1753公尺,東西寬1591公尺,總建築面積有103萬平方公尺,預定未來將是全球最大的機場航站樓,計劃於2019年7月15日建成。我們此次北京行的收穫確是豐碩的,帶著感恩之心和依依不捨的情懷與北京揮手道別,在午夜時分飛返台北的家園。

 

                                          2016.11.15

 

 

 

 

 

 

 

 

 

 

 

 

 

 

 

 

 

 

 

 

很有文化价值,值得一读。林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