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上好風光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啊……」相信很多人對這首流行多年、家喻戶曉的歌曲都會十分的熟悉,有人可能從未上過阿里山,嘴裡哼著這首美妙動聽的歌曲,對阿里山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了,因為阿里山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著名景點勝地之一,它有蓊鬱蒼翠的美麗青山,也有雲霧環繞如煙的湖水,有高大俊偉的巨木群,更有浩瀚無垠的雲海,還孕育了當地原住民鄒族特有的人文色彩與風情,使大家自然而然地對阿里山產生了可親可近的感情,然而這次我下定決心要與外子再度同遊阿里山,卻不是為了美如水的姑娘,也不是為了壯如山的少年,只是想再來親炙阿里山上讓我難忘的那片林木蔥翠和夕陽下彩霞的那抹嫣紅。

有人說,不到阿里山不知台灣的美麗,不到阿里山不能領悟寶島崇山峻嶺的神采,阿里山之美的確是值得人們仔細品味的。我對阿里山有著既崇敬又親暱的感情,記得懷大兒子時我挺著七個多月的身孕,來到阿里山正是遊興方濃,樂孜孜地滿山跑,引來大家哈哈大笑,成為遊伴間的趣談,可是這些年來我卻因諸多因素的不湊合,沒有再上山來,有時途經嘉義也是行色匆匆,心中總覺得有些兒遺憾。

今年不知何故,8月間看到旅遊海報的第一時間,我就決定要去報名參加阿里山之旅。據氣象局推測今年夏天會有很多颱風,外子因而對此行有些遲疑,但我卻執著堅持去報了名。果然不出所料,8、9月間在台灣附近海域,颱風一個接一個相繼生成,8月中旬形成的今年第13號颱風「天鴿」Typhoon Hato 8/20日起就有跡象撲向南台灣,後來它動向稍為偏西,雖未登陸但其暴風圈橫掃過恆春半島及台東地區,並在南部地區帶來豪雨。天鴿的腳步才剛走開,接著第14號颱風「帕卡」Typhoon PAKHAR、第15號颱風珊湖Typhoon SANVU、和第16號颱風瑪娃Typhoon Mawar,在8月底短期間內先後在西太平洋菲律賓東方海面及南中國海東沙群島附近,迅速生成並接踵朝西或西北方向前進,幸好這幾個颱風走的途徑大致相若,都無直接登陸台灣,對台灣雖無造成威脅及釀災,但卻影響了人們出遊的興緻,旅行社辦的阿里山之旅因未達足夠參加人數而取消出團,我的希望落了空,遂與外子商量在9月中旬自行搭高鐵再轉火車上阿里山去。

就在我們訂好飯店準備出發的前一週,第17號輕颱谷超Tropical Storm Guchol 9月初在呂宋海峽生成,幸好它後來逐漸由輕颱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甚至在進入台灣海峽後已告消散,虛驚一場,我才為此噓了一口氣,豈料第18號颱風泰利Typhoon Talim卻迅速在關島附近海面上生成,氣象局宣佈它有中颱以上的威力,並來勢洶洶有直撲北台灣的可能性很高,幸好它來到台灣東北方海面上時,突然行走路線逐漸北移轉撲向日本,台灣原準備要發布的陸警宣告取消,我9月中旬的阿里山之旅幾經波折後終於如願成行。

阿里山位在台灣嘉義縣東部,處於海拔2000多公尺以上的台灣南部高山雲霧帶,山上的氣溫在盛夏時也比平地低約十多度(通常是在攝氏1520度之間),氣候十分舒適,是一處理想的避暑勝地。正確來說,阿里山是整個山區的泛稱(或統稱),其實地圖上沒有一座山叫做阿里山的,此處層層疊疊的連綿山巒是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稱為阿里山山脈,山區面積約有1400公頃,由18座大山所組成,因此阿里山可說是眾山環繞的一處人間仙境。

9/18日風和日麗下,我們大清早六時從台北出發,高鐵縮短了不少時間,我們八時左右就抵嘉義高鐵站,正想乘接駁車到火車站轉乘森林小火車(車票已買好)上山,後來才知道原來高鐵站(郊區)與火車站(市區)有段不算短的路程,車站人員說如果我們此時不改搭計程車恐怕就趕不上小火車了(上午只開一班)。阿里山森林小火車名氣很大,但其實乘坐時一路顛簸,好在司機先生沿途細心解說各處風景,分散了我們的不舒適感,小火車在森林中愈爬愈高,山野林間九拐十八彎,顫巍巍地一共穿過了30個隧道,往下觀看是萬丈深谷

,直教我們心中有另一番特別的感受。

我們大約在接近中午十一時半來到「奮起湖」,因為事先已訂好飯店,我們就在此落腳。「奮起湖」這座海拔1405公尺的山城,地名雖有個「湖」字,但實際上這兒並無湖泊

,只因其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地勢低平狀如一個畚箕,而雲霧經常環繞其間彷如一個湖,故其舊名稱為畚箕湖,人們因而戲稱「奮起湖」用雲霧替代了水,這兒是一個沒有水的湖。

「奮起湖」的街道上,古樸的木造房舍依山而建,瀰漫著濃濃的懷舊氣氛,路上盡是高高低低、上上下下的石砌步道和階級,面積不大卻是一層接著一層,人們走在其間彷如進入時光隧道,回到了老遠的古早,因此「奮起湖」被譽為南台灣的「九份」。我們來到奮起湖,當然不能錯過品嚐當地遠近馳名的懷舊鐵路便當了,因為奮起湖是阿里山鐵路的中繼站,據說日據時代的林業運木工人及遠途來的旅客們,來到此間多已饑腸轆轆,鐵路便當就成為最受歡迎的體力補給品。此刻我們津津有味地大口吃著便當,覺得果然名不虛傳,不但菜色新鮮而且料多味美,也許這時候我們也正需要體力補給吧!

「奮起湖」種有非常特殊的竹子,那就是四方竹,這種竹子顧名思義其枝幹是四方形的,每個環節有短而尖銳的硬剌。據說原產於中國四川省峨嵋山,全台灣只有嘉義阿里山「奮起湖」和南投的「溪頭」有種植,而「奮起湖」是首批四方竹從中國大陸移植到台灣的地方,這種美麗的竹子流傳著一則因相愛不果而殉情的悲淒故事,留下了這段令人嘆息的傳說,更加深了人們對四方竹的印象。

在「奮起湖」火車站下方有一條號稱台灣海拔最高的老街,這條老街可說是袖珍版的老街,只有短短的50公尺長,街上的商店大多販賣著老祖母時代的古老食物和用品,以及一些當地的特產,例如有各式各樣造形的木屐、各種地方特色的小工藝品等等…,這兒有一種很奇怪的水果叫樹蕃茄,還有製作十分特別又相當有趣的「混蛋」(皮蛋、鹹蛋、和茶葉蛋三種口味混合製作而成),有用山泉水製作的手工豆花、古早風味的草仔粿(艾草糕)、蜜漬地瓜、和豆渣餅等…。飲料店販賣鮮搾的樹蕃茄汁、愛玉冰、和山粉圓(一種植物種子)湯,整條老街充斥著現代社會不多見又令人懷舊的古老東西,故近年來「奮起湖」老街吸引了大批來阿里山觀光遊客的腳步。

來到阿里山,我們的心情不由得雀躍起來,因為以台灣風景名勝來說,阿里山、玉山、日月潭是近乎齊名的代表性景點,玉山崇高險峻不是人人可攀,日月潭之美是在於它變幻莫測的湖光山色多樣化風情,而阿里山則有五大奇景,其中包括名聞遐邇的阿里山日出、如夢似幻的高山雲海、絢麗多彩的夕照晚霞、蓊鬱參天的巨木原始森林及頗具歷史意義的阿里山小火車。其實,大家一般所稱的阿里山是指以「沼平」為中心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規劃有阿里山區八景,除了半山的古意奮起湖、森林中幽美的姊妹潭、壯麗的祝山觀日、及蓊鬱蒼翠的千年神木群之外,還有塔山奇岩、香林拱橋、慈雲觀景、神怡流瀑等等……。我們漫遊在山上森林步道間,不經意看到有些幾代共生的巨木,原來日據時代日人在此濫伐,將上好的木材運回日本去建神社,被砍的紅檜樹倒也十分爭氣,在樹基上頭又長出第二代樹木來,有些第二代樹木不幸被颱風天災吹倒了,紅檜又再長出第三代樹木來,形成如今的兩代木、三代木共生的情形,林中也有多株圍生在一起的巨木,因而有三兄弟、四姊妹的美名。

阿里山上蒼翠筆直的高大樹林中,有兩個小小的高山湖泊,稱為「姊妹潭」,這是山區內非常著名的景點,也是遊客必訪之處,兩潭雖不廣闊,卻充滿了靈氣,尤其在午後霧靄氤氳之際,看來景色如畫,宛如一處人間仙境。妹潭呈長方形,姊潭則略呈圓形,相距不到50公尺,雖已開發數十年,潭水依然充沛且碧綠無波,姊潭中央有兩座美麗的相思亭,是用檜木作為基座,亭頂覆以茅草,看來相當古雅,是愛好攝影者的最佳取景處,相思亭有木橋連接岸邊,遊客亦可走環潭步道遍覽兩潭全景,我們在這裡流連忘返,拍下多幀照片留作紀念。妹潭右側有一大片紅檜樹林,這是阿里山區內最密集的檜木群,也是人們分享森林浴的最佳地點。「姊妹潭」也相傳有一則淒美的故事,傳說中有一對當地原住民姊妹同時愛上一名男子,因不願傷害彼此的姊妹情誼,但又割捨不下心中所愛,姊妹倆終因無法追求愛情而相偕殉情於兩潭中,留下了悲淒的傳說,讓「姊妹潭」充滿了更多的遐思和幻想。

  阿里山除了擁有得天獨厚的豐富自然資源,還有濃厚的原住民鄒族(Tsou)人文色彩,在此山區的鄒族有多個部落,其中「達邦」與「特富野」兩大社,各有頭目和長老,及其發展領域與文化傳統。至於阿里山的地名起源則無由考證,有人說在古早時有一位名叫阿巴里的鄒族酋長,隻身來此山區狩獵,每次都滿載而歸,後來常帶族人到此打獵也屢有斬獲,族人為感念他便以他的名字來為此山區命名為阿里山;也有說由於鳳山平埔族人稱此處山區及住民為「Kali(傀儡),後來從Kali轉為Ali(阿里),此說法始終沒有得到可靠的印證。但有關阿里山「吳鳳的故事」則是其來有自,在日據時代日人將吳鳳事蹟改編成「吳鳳神話」,寫了《殺身成仁通事吳鳳》故事和編纂《吳鳳傳》,並興建吳鳳廟,大事宣傳原住民殺害漢人,而國民政府時期更將吳鳳故事編入教科書中,也有編成歌舞劇,後來大家覺得此故事涉及漢族人的「沙文主義」,使一般人對原住民產生偏見,造成原住民的困擾,並易引起族群間衝突而備受爭議,故教育部於民國78年(1989)將此故事從教科書刪除,而此間的吳鳳鄉也更名為阿里山鄉。

            沿著觀光路線走,我們來到了浴火重生的「沼平公園」,據說在民國65年這兒曾發生一場大火,燒掉了多戶民宅和整個古老商圈,後來林務局重修並規劃出這個自然公園,園內栽種很多種高山植物,包括各種櫻花、山茶花、繡球花、森氏杜鵑、黃馨和垂絲海棠等等

 ,除了賞花之外,「沼平公園」也是個賞鳥的好地方,而且園中造景相當富有詩意,並設有步道和小橋,方便大家遊園賞景,整個環境的重建可說是非常成功的,故這兒是遊客最愛來訪的地方。

 

                                                                                       2017.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