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詩仙李白的偶像是誰嗎?

 

 

我從中國長江訪古尋幽之旅歸來,寫了十三篇各地的見聞和感想,並拍攝多幀照片配合張貼上網,美國洛杉磯一位國學根基甚好的文友看得頗為仔細,發現成都武侯祠大門上的幾副對聯都有問題,不但不工整且有錯字,他來函告訴我,我對古體詩詞及對聯不熟識,故另請教高明,果然覺得對聯的確不妥,我即回函文友請他去信成都市委書記或文化有關部門,請他們召集國內詩人學者專家研究一下,建議如有過應予以改正,因為成都為中國的古文化名城,歷年來應有無數文人墨客到訪,竟讓劣質對聯在文化古蹟中矇混了那麼多年,實在有損成都古城的形象,並貽笑大方,成為有辱斯文的笑話。

 

此事過後,我家裡茶餘飯後聊天時常說及一些有關古詩詞及對聯之事,小兒佳志在一次閒談中忽地問我,連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都佩服的詩人是誰我一時為之惘然語塞,心想詩仙李白一向孤傲自持甚高,他的詩才已達登峰造極之境,還會佩服誰呢?我亂猜說可能是蘇東坡的老師歐陽修,因為蘇東坡已經夠厲害了,他的老師歐陽修的學養應是可想而知。但小兒說歐陽修是宋朝人,比李白和杜甫晚了一個朝代,故絕對不是歐陽修。他又提示我,此人是在三國時代的,我想了又想,難是道曹操(著名的《短歌行》此時縈迴在我的腦海中)?小兒說:是曹操的兒子曹植。他說:李白評子建曰:「曹植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駕。天下豪俊,翕然趨風,白之不敏,竊慕高論。」而杜甫評子建曰:「曹植休前輩,張芝更後身。子建文筆壯,河間經術存。賦料楊雄敵,詩看子建親。」由此可見李、杜二人對曹植之推崇了。

 

據說南北朝時有自稱為「山水詩奠基人」謝靈運,一向恃才傲物,但對曹植卻是敬服萬分

,他說「天下有才一石(十斗),謝(自稱)占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曹植獨占八斗。」由此可見,曹、謝相隔逾二百年,他給予曹植如此至高無上的評價,實是難得。這就是「才高八斗

」成語典故的由來。

 

    在中國建安文學時代(公元196~240年)的眾詩家中,曹植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才華橫溢,不但是傑出詩人,也是散文和辭賦名家,其創作比同時期諸多詩人的作品為多,他的詩尤以辭藻華麗和風格剛健見稱,故能流傳久遠,為後世所推崇。中國南北朝齊梁時代著名文學理論批評家鍾嶸,在《詩品》中評曹植為「有仙氣」的詩人,他指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餐溢今古,卓爾不群。」,為上品之作。曹植是其同時代最具代表性的詩人,在被譽為三曹(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中,曹植以文采得名,他的詩流傳千古,傳誦不絕。

 

    曹植的七步詩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人人都可琅琅上口:「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於《三國演義》,但是《三國志》並沒有將此詩列入。南朝的《世說新語》則有記載,然而此詩卻不只四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故有人懷疑七步詩為後人所託,不是出自曹植,現因時隔久遠又各有所據,難以釐實,不過七步詩真實地反映了曹植在其兄曹丕登基後的當時處境,則是無庸置疑的。

 

五言絕句詩體在曹植的筆下得以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的詩對後世古體詩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流傳至今的詩辭歌賦共140多篇,其中最負盛名的作品包括有《洛神賦》、《白馬篇》

、《七哀詩》……等,他的詩歌頗具韻律美感,著重對偶和聲色,而且他精於鍊字,用詞推敲務求精準,且描寫深刻細膩,善用豐富比喻及託物起興,並講究詩文的氣勢,使人樂於暢吟並易於領會其詩中意境,故清朝名士王士禎說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只有曹植、李白、蘇軾三人堪當詩壇仙才之名。由此,曹植的詩才可見一斑矣。

 

                                2017.11.4

 

 

https://ssl.gstatic.com/ui/v1/icons/mail/images/cleardot.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