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滿足於「小確幸」嗎?

 

大約在三年前,我曾寫過一篇「小確幸與大奇蹟」的小文,http://www.fengtipoeticclub.com/02Fengti/paochih/paochih-e120.html

因為近數年來「小確幸」這個詞兒經常出現在灣的報章雜誌,並有愈來愈多人常常在日常生活的對話中運用到它,甚至把它掛在嘴邊,成了口頭禪,不覺間自然地成為了灣人的流行語。我在文中試著將「小確幸」微小又真切幸福感的概念解說清楚,但也說明它有正負兩面的想法,有人覺得「小確幸」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樂趣,但也有人認為人們若是容易滿足於芝麻綠豆般的小事,就會胸無大志,不去尋求「理想」或「夢想」,因而失去了創造「大奇蹟」的很多機會。

    小文發表後有位大陸文友來函告訴我: 她很滿意「小確幸」的感覺,認為人生難得學會去享受那份自得其樂,雖是微小的幸福感,卻會讓人生更為充實和美好。

例如:當你大清早一覺醒來,窗外陽光明媚、蟲鳴鳥叫,廚房飄來陣陣早餐的香味,你不期然有種小小而又確實的幸福感覺,這就是「小確幸」的降臨。你出門在外,交通一路順暢,剛與好友相約好見面聚餐(或者又想起最近老闆給你加了薪), 你身心甚為愉快,這種「小確幸」的感覺,會隨時隨地出現在你的生活中,使你感到十分滿足和快樂,想想人生夫復何求!

「小確幸」這個詞兒最先是由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在他的隨筆集《蘭格漢斯島的午後》,以二十五篇寫出人們日常生活瑣事的文章,來倡導「小確幸」無處不在,主張人生要活在當下並享受眼前的快樂。他在文章中說:「如果沒有小確幸,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他又說:「小確幸就像是在耐著性子激烈運動後,來杯冰涼啤酒的感覺。」

翻譯家林少華將村上春樹的作品翻譯成中文引進灣,打動了很多讀者的心,因而「小確幸」就成為近年來十分普及化的現代漢語。其實「小確幸」的想法並不新鮮,我們中國古代的老祖宗早已有「知足常樂」的論說,即是提倡人們安於現況,不要有過多的奢求和妄想,只要滿足於現實,並享受既得的結果,人生就充滿了快樂。

因此,有人認為:即使你有房、有車、有錢、有閒,但並不能意味著你的人生就是塊綠洲,故你要把握住並享受生活中小小的幸運與快樂,它也許就是流淌在你生活中的每個瞬間,也可能是稍縱即逝的美好時光,只要你內心有寬容和滿足,對人生有感恩與珍惜,當你逐一拾起這些「小確幸」時,你就找到了最簡單的快樂!

但是,最近我從報章雜誌上卻看到有很多文章,極力反對「小確幸」的想法,他們甚至大聲疾呼,提醒人們千萬別陶醉或嚮往在「小確幸」的陷阱裡,他們認為人們若容易滿足於「小確幸」,人生就失去了向上奮鬥的動力,更不要說立志改變現有的事實和環境,去創造更美好的世界,沒有「大理想」的抱負,就不會有「大奇蹟」的出現,小至讓個人陷於頹唐不振,大至使整個社會落後和衰退。

有人甚至引用《孫子兵法》指出:「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

也有人引用唐太宗的《帝範》云:「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綜括來說,他們是主張:若人們將目標訂定得很低,只求滿足於小小的收穫,後來實際所得的結果就極有可能比預期中差太多。因此,他們認為做人應該志存高遠,不能隨波逐流,有遠大的理想,才能創造更美好的將來。

想想看,你對「小確幸」有什麼想法你滿足於「小確幸」嗎?

 

2018.5.1

 

 

奧地利胡寶林第一時間來鴻回應:寶芝,你好,寫得很好!知足常樂是個人的幸福。

   如今全球的發達國家大多國民都過著   逸樂的小確幸生活,不重視時代的知性醒覺,

   民粹主義就瀰漫社會,失卻民主與人權的普世價值。

 

加拿大鄧超文賜詩:

   幸福無須分大小,如能確實復何求。
   縱然求上得中下,也勝杞人終日憂。

 

洛杉磯遠方兄和詩:

   小確幸真才現實,齊天洪福豈能求。
   一生不易當知足,堪笑庸人千載憂。

加拿大黃啟樟來鴻:

   年輕時不會,年紀漸長之後會。孫子來看我便高興半天!

 

 

 

https://ssl.gstatic.com/ui/v1/icons/mail/images/cleardot.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