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黃寶芝笛姐推薦之文學作品

 

臺北黃寶芝笛姐2021.4.20推薦前言 

我北京一位朋友,中國民航機場工程科研究基地的副總經理楊文科先生,上月榮退了,他最近出版了一部他歷年寫的詩歌集《邊走邊唱》,

由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北京兩位文學界老友為他寫了序文,我想用我在風笛推薦文學作品的欄位刊出這篇序文,請過目,如蒙刊出,感謝不盡。

 

北京張浩文的序《鼓點與號角》

 

讀楊文科詩集《邊走邊唱——生活的信天遊》有感

                    

近日有朋友發來楊文科先生詩集《邊走邊唱——生活的信天遊》的清樣,我閱讀之後,有些感慨,記錄如下:

 

據作者自我簡介,楊文科先生是一位老資格的理工男,水泥專家,業餘熱愛寫作,尤其喜歡詩歌。這符合一般理工作家介入文學的通常路徑,因為詩歌篇幅短小,只要靈感到來,片刻工夫一揮而就,對於整天忙於工程器械的理工人,寫詩是他們浪漫地利用間隙時間的最好方式。一些篇幅較長的文學體裁,比如小說戲劇散文等,耗費時間太多,他們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因為是非專業的詩人,因此對此類作品當然不能用專業的詩歌理論去匡衡。我這裡沒有歧視的意思,相反,我倒是很欣賞它們。我的看法是,文學是分層次和類別的,文學作品所對應的讀者也不同,不同的作品應該有相應的批評標準;不同類型的作品不應該相互否定,相反,大家應該跳出自己的藩籬,去欣賞對方的優勢。就像小說,古往今來一直有雅俗之分,不同的讀者並沒有相互否定,他們各美其美,最後美美與共。詩歌也一樣,在古代有律詩與歌行體的區別,在今天有雅詩口語詩打油詩等等並立文壇。各派詩歌也應該共存共榮,互利互長。

 

就楊文科先生的詩歌作品而言,我覺得它應該是通俗易懂的口語詩。這類詩不用典,無象徵,語言接近口語,通曉明白,質樸生動,閱讀起來給人一種暢快淋漓的感覺。比如:

 

《陝北米脂望李自成塑像有感》:成功差一點/百年成笑談/無能何膽大官/逼民造反/每朝到末年/空氣都不滿/乾柴到處是/星火即燎燃/登高一振呼/應者萬萬千/貌似金湯國/一碰皆鏽爛/大明因我亡/做夢也無緣/無奈未讀書/咋會坐江山/新朝瞬間死/後人長感歎

 

憑古抒懷,這是詩人的常題,古人多借古喻今,為使曲意余包,不得不多重用典,往往晦澀奧秘,以避免因言致禍。可讀楊文科這首詩,則完全是另一種感覺,平白如話,寄寓一目了然,他絕不考驗你的智力,相反,他讓你有回歸常識的踏實感。

 

又如《祝袁小娟生日快樂》:今天是你的生日/大家一起為你歌唱/春風寫在你的臉上/幸福在你的心裡回蕩/小鳥在你的頭上鳴叫/萬物在你的身邊繁茂/還有那愛情/一直把你擁抱/如果這時候還有什麼煩惱/那就是你對生活要求太高

 

這首祝福詩大概是現場口占,在這種歡慶熱鬧的氛圍中,任何酸文假醋都是扭捏作態,只有這種直抒胸臆的祝福才是真誠的表達。

 

在讀楊文科這種近似白話的口語詩時,我不僅想到了當下詩壇的某些弊病,比如晦澀,比如空洞。正像作者所言:現代詩歌的審美在不斷地發展,已經到了普通人、非專業人士看不懂,根本不能欣賞的地步。這就像畢卡索之後的現代繪畫一樣,成了只有專業人士才有能力品評,而普通人只能慚愧於才識學淺了。我承認,在我國現代詩壇中,包括許多名家的詩,我確實是一頭霧水,有時候也確實沒有能力讀出他們好在哪裡?我想許多和我一樣的非專業人士也一樣讀不懂,但普通人的生活也需要詩呀!”作者的呼籲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天下之文心少而裡耳多”,“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馮夢龍語)詩要讓人接受,首先必須讓人看得懂,白居易寫詩但求“老嫗能解”,以至於“凡有井水飲處,皆有歌柳詞”。文學包括詩歌的受眾不僅僅是精英,更多的還是普通老百姓,千萬不要輕視普羅大眾的文學權利,也不能用一種批評標準衡量所有詩歌。

 

楊文科詩歌的另一特點是真實生動。據作者自己介紹,他“無論是開會、工作、旅遊、賞月、會友、吃飯,情之所至,總會寫上一首”,這差不多是用詩歌做日記了,這種功用促成了其詩歌的紀實性。

 

任何文學體裁,包括詩歌,早期都起源於實用,後來逐漸擺脫實用性進而成為純審美的藝術。但過分追求審美,完全隔斷文學的實用性,最終就會走向玩弄辭藻結構意象的形式主義,現代詩歌被人詬病的空洞和玄虛,就與完全忽視文學的功利性有關。古人認為詩歌是“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是有事而記,有感而發,這樣的詩歌才是充實的,及物的,生動的,感性的。楊文科的詩很多都是對生活現場的記錄和人生遭際的喟歎,通過他的詩歌,你可以瞭解作者的工作經歷人生際遇進而把握住他的性格和情懷。

 

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一組戀愛詩,共十首,清晰地記錄他跳入愛河的全過程。從看到愛人照片,到第一次見面,到等待對方答覆,到第一次擁抱,到分開後的思念,把一個癡情男兒初戀的情態寫活了,寫盡了,真有點《關雎》的味道,讀之感人又趣味橫生。

 

還有他對幾次同學會的記錄和描寫,慷慨激昂而又感慨萬端,把詩人自己真男兒的形象活畫而出。

 

最後一點,楊文科的詩情感熾熱。詩歌要抒情,這是古老的傳統,也是大家習以為常的規矩,可是當下的詩歌已經不抒情了,而且視抒情為可恥的矯揉造作。所以我們現在很難讀到讓人感動的詩,抒情詩在詩壇上更是鳳毛麟角。可是楊文科的詩不一樣,他的詩具有強烈的抒情性。我說是“熾熱”,不是一般的溫情,是熱辣辣的激情。

 

楊文科不怕真情洩露,也樂於讓人看到一個男子漢豐富細膩的內心世界。這是一種勇敢!比如他的那組戀愛詩,把一個初戀男人對愛情的期盼寫得淋漓盡致。比如:

 

《我的心被愛情燃燒了》

我的心被愛情燃燒了/它激情澎湃充滿靈感/熱烈而又理智/衝動而又崇高/

剛才,就在這棵柳樹下/我終於把自卑趕跑/"我愛你"說出口了/

她像觸了電一樣/不敢回答/但粉紅的臉刷地通紅了/我的膽子突然更大了/

沖上去想立即擁抱/她卻害怕的趕緊跑了/我追了幾步,又停了/明天還去找你/

向她大聲喊道/我聽到她慌亂地回答說:好!

 

又比如:

《我想大喊,我想歌唱》

我想大喊,我想歌唱/那些猶豫不決,萎靡不振/都統統拋光了/見到每個人/

我都想對他微笑/遇到知心朋友/就想和他擁抱/我使勁在這河邊奔跑/

又情不自禁向空中歡跳/幻想著在海邊漫步/又想著在高山上呼叫/

海浪在激動地喧囂/火紅的太陽在冉冉升高/啊,我瘋了

 

讀到這裡,很難有讀者不被感染,為一個戀愛中的男人鼓掌加油。楊文科不光對愛情癡迷,對友情的表達也像岩漿一樣赤熱。比如:

 

《歡迎李教授到北京》

來吧/讓我們高興吧/歡迎我們的李教授回國啦/今夜燈火輝煌/今夜月光明媚/把我們的歡樂倒進這酒杯/把我們的青春、友誼倒進這酒杯/咣鐺一聲/乾杯/寶中呀/你真讓人醉/我們想起了有一次考試沒有考出好成績/

更想起來當年的惡作劇/當然也想起了班裡的三個美女/我們為老之將來也感到恐懼/為青春逝去也略感後悔/但我們有在座的各位/有今夜的歡聚/讓亂七八糟的事情滾到一邊去/我們放聲歌唱/並讓這歡樂的歌聲傳遍祖國大地

 

楊文科的詩歌很有特色,值得一讀。不過我只是在通俗詩的層面來討論它,他是在口語詩通俗詩裡寫得比較雅的。如果我們再提高一個層面來看它,其中的瑕疵也是很明顯的,蘊藉不足,語言不精,意象不明,這些都是寫詩的硬傷。如果作者還有繼續寫作的興趣和志向,我建議作者多讀中國古典詩歌,也有選擇地閱讀一些經典的現代詩,這對提高自己寫作層次很有必要。

 

 

https://ssl.gstatic.com/ui/v1/icons/mail/images/cleardot.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