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述一個當年對日抗戰的

湖南老兵故事和他作的抗戰長詩


   
在台北我因舉行書畫展覽而認識一位現年九十四歲的建國中學退休國文老師張宗海老先生,江西省靖安縣人,對日抗戰時他在家鄉時年十七歲從軍,抗戰勝利後,台灣光復,後又發生國共內戰,國府撤退台灣,他隨國軍來台,退伍後考入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後到建國中學教書,至屆齡退休。他常向我求字,有一次到我的書法教室來,我便寫了一幅書法送他(如附圖合照)。最近他作了一首長詩縷述他從軍抗日的故事,我把他的大作打字如下,也可作為今年中國人民對日抗戰勝利七十週年紀念的一個曾從軍抗日的老兵的故事紀述

 

困勉廬詩稿

〈從軍抗日憶往事並序〉

為紀念抗日勝利七十周年而作

作者 張宗海

 

一九三九年春,我十七歲,倭寇侵犯故鄉江西靖安縣,我同胞慘遭燒殺擄掠;我隨家人黑夜逃走,遄奔贛中永豐縣先叔世寅公;不久有國軍第十預備師路過永豐時,留駐休息數日;有一彭連長勉我從軍救國,正合我意,乃稟先父首肯,入彭連當兵。

一九四一年九月至一九四二年一月,我師參加第二與第三兩次湖南長沙會戰,會同友軍打敗倭寇二十九萬多人,確保長沙;其中以一九四二年一月,我第二十九團在長沙南門外之金盆嶺及黃土嶺喋血鏖戰四晝夜,大殲狂虜,最為欣快,稱為「第三次長沙大捷」,然我軍亦有許多傷亡,其間酸甜苦辣,令我終生難忘。 

        

倭寇凌暴毀家園,復仇從軍帶淚痕。

弱肩難荷槍彈米,幸蒙同袍善心援。

 日走羊腸五十里,行軍月餘到湘沅。

 沅陵集訓武藝修,射擊劈刺投手榴。

翻滾匍匐穿敵隙,攀山涉水帶槍泅。

寒暑晴雨日夜練,技高膽大願將酬。

 九月高唱易水歌,迎戰倭軍撈刀河。

節節截擊纏鬥久,敵機空襲一波波。

俯衝呼嘯投炸彈,炸彈雖小量卻多。

低飛用槍向地掃,陣陣鐵雹響呵呵。

我以高砲朝天擊,眾矢齊發射飛魔。

簇簇彈丸穿天去,兩隻飛魔變火蛾。

 軍威大振衝鋒起,窮寇敗守新牆河。

冬至敵又渡新牆,袍澤士氣正高昂。

長沙南郊佈鐵陣,遍設陷阱等豺狼。

敵寇果然撲南門,地雷槍砲齊相迎。

狼在火網困獸鬥,隱隱楚歌起哀鳴。

愈戰愈勇炎黃冑,連番肉搏斬群牲。

喋血四日金盤嶺,肅清殘虜揚漢聲。

  長沙大捷連三度,奠基世界五強名。

 

國防部編《抗日戰史》所載:第二次長沙會戰敵軍總兵力為十一萬五千餘人; 

  第三次會戰敵軍總兵力為十七萬四千餘人。       

湘沅是指湖南沅陵縣。第十預備師曾駐該縣集訓一年。      

是指槍砲射擊、大刀劈砍、刺刀刺殺、投手榴彈訓練。      

指撈刀河一帶地區;在湖南瀏陽市與平江縣之間,由東向西流入東江。      

新牆河在湖南岳陽縣南,由東向西經新牆市流入洞庭湖。開戰前後日軍都盤踞 

  在新牆河北岸地區。      

抗日勝利後,我中華民國與美、英、法、蘇,成為世界五大強國。

                             

                                        2015.9.3

 

英倫黃培玢笛2015.9.3惠箋:

總編大鑒:小弟收藏有《中國抗戰畫史》一冊,其中有些圖片展示了日寇在南京大屠殺中令人髪指之非人罪行,請查閱附件,只是原圖係電版印製,可惜效果並不是太好,希望能作為黃寶芝會長大作〈70年了!為什麼我們總是忘不了?〉之旁證。即頌  文祺

 

衷謝英倫黃培玢笛長雅意惠賜《中國抗戰畫史》插圖二幀,作為黃寶芝會長大作〈70年了!為什麼我們總是忘不了?〉之旁證。兹者黃會長大作已編輯就緒,謹移玉貼在此文以餮讀者及諸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