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回到195幾年

 


這個早晨起床,循例要步出街頭喝一杯咖啡,經過我家巷弄的學校時,忽然聽到一首熟悉的歌由一間課室傳出來,教我不由自主停下腳步,心癢難搔,忍不住跟著哼幾句。

這所學校雖是小學,規模一點也不小。是國立小學,教的自然是越文,可卻借一首中文歌曲給譜上越語來教學生,讓我深深地體會,音樂真的是國際語言這個道理。

上世紀五十年代,尚在求學的我特別喜歡音樂課,尤其聲若洪鐘,集體唱歌時,我的歌聲往往脫穎而出,因此讓老師留意上了,這之後,學校有一個遊藝會,我們班組成一個十人合唱團,其中有我份兒,唱的就是今天聽到的這首歌。

這些瑣碎小事,一晃眼將近六十年。十年人事已經幾番新,何況六十年?這世界由開始有收音機,有電視,繼而彩電,又有錄影帶,之後是電腦,直至現在瘋狂地到處人手一具智能手機,都是我親眼見證。可我這老頭子硬是要回到195幾,其實只不過無聊時想寫寫文章,以之作為題材,娛樂自己而已,絕非不識好歹?

記得我年輕時,中文歌曲領域幾乎是一片瘠土。當時人們看的是香港電影,片上唱的是黃梅調,其次山歌戀也拍了幾套,可是這兩種歌曲,到現在真的沒人喜歡了,比老歌更有不如。

當時的時代曲,現在叫做懷舊老歌,可能因為作曲賣不到錢吧,除了台灣劉家昌的代表作"往事只能回味"和瓊瑤作品搬上銀幕的插曲,其餘大多數時代曲都借用英文歌以至韓,日歌曲配中文歌詞來唱,真正由中國人創作的歌曲,可以說少之又少。雖然如此,青少年們還是樂此不疲,聽得如癡似醉。

七十年代之後,情形稍為改觀,天才與白癡的許冠傑粉墨登場, 把粵語歌的境界提昇到某一階段,可謂居功甚偉。特別是有了錄影帶的面世,連續劇被看好,本低利厚,每片一歌,於是作曲家有了出路,這才教觀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自從作曲可以賣錢這個誘餌拋出之後,直到今日,不但每天都有新歌出爐,甚至多到叫你耳不暇給,問你怕了沒有?!

大約八十年代吧,我開始聽到一首李克勤唱的舊歡如夢,瞧他又唱又跳的樣子十分得意,歌聲也很動聽,卻原來是我上述讀書時獲得老師安排在遊藝會合唱的台灣小調,這首歌真的是久違了,但是李克勤唱的是粵語。

想不到今兒早上,我又聽到這首歌的越文版從學校的課室傳出來,教我在喝咖啡時,捕捉此一靈感,寫就此文,回家時,課室裡的學生還起勁地唱個不休呢。

 

                                                                             201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