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萊“長頸族”記趣

越南人以“頸高三吋”唯美,但當把頸項人為地拉長到40公分,那豈不是成了……長頸鹿?泰北清萊附近就有這麼一個世界唯一的“長頸族”。

艱難進入“長頸村”

從金三角的中心索拉鎮向西南開車一小時,離湄宏順縣城30公里的一處山窩,名為乃梭村這就是長頸族的老家。我們每人要買300泰銖(約21萬越盾)的入場券。把人當作動物園的野獸來展出,可能管理處人員也覺得不好意思,因而早入場券的背面忸怩作態地加上一句:“賣票所得都用於發展山胞共同體”。買票后每人得到附送一根竹杖。

我以為到乃梭村要爬深山密林,想不到卻要走下山谷。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儘管這段坡路已經修建石階,但我還是走得非常吃力;要目睹神奇的長頸族成為巨大動力,我才能走完這段1.2公里的艱難路程。同團白髮蒼蒼的馬來西亞詩人吳岸也只好半途止步。到達村莊,我妻還能談笑風生,我則面色蒼白,活像洪七公的丐幫弟子(上圖)。

長頸族的淵源

長頸族是克倫族的分支,源自緬甸,泰國叫做巴當人(Paduang)。在1965年直達公路建成,開發遊歷之前,他們長期過著自給自足、與世隔絕的生活。現在乃梭村約有500名巴當人,仍然茅頂高腳屋,簡陋的攤販,好像文明之風不足以影響這座平靜的村莊。走進村莊小路兩旁擠滿了賣紀念品的攤位,主要是土錦編織的圍巾,手工產品,每人每天只能編一條。

巴當族姑娘不僅熱情好客,並且十分可愛。遊客只有付20泰銖小費,就可以隨意跟她們拍照(下圖);不給錢她們也不會抱怨,而絕不是像一些報章所描述的那樣見錢眼開,甚至伸手索取美金。

巴當族姑娘從五歲起就要戴銅環把頸項墊高,以後每兩年要加高一次,直到25歲結婚為止。銅環終生佩戴,只能增加,不能減少,直到死亡;不論洗澡或睡覺,都不能取下。銅環實心,打磨得閃閃發光,最多可達25圈,重量5公斤(有些資料說10,甚至16公斤!)。不僅頸項,她們小腿直到膝蓋,手臂都戴滿銅環,重量再加7公斤。長期帶環,使頸椎骨嚴重變形,無力支撐頭顱,一旦取下,頸骨會折斷而喪命。

“長頸族”何去何從?

有人認為,巴當人居住深山密林,老虎出沒;老虎噬人時一定咬咽喉部位,戴銅環是為了自衛。難道老虎只食女性?此說難以服人。

另外有人認為巴當族男人把婦女當做性奴,帶環等於打上標記,使她永遠走不出村落。此說更不靠譜,巴當族還處於母系社會:兒女跟母姓、男人出嫁女家、家中女人說了算。

今天,巴當族婦女已完全融匯泰國社會,其中不少人到大城市求學或謀職(當然要脫下頸環)。她們已不受任何壓力,因而這種習俗完全出於女方自願,她們認為頸長為美,這種病態的審美觀念跟舊中國婦女纏足陋俗有幾分相像。中國婦女早已不纏足,但巴當族的頸環依然脫不掉。她們“引頸”等待遊客,希望“無煙工業”能改善她們的生活。

當遊客問到為什麼要戴頸環時,她們通常會回答:“不戴頸環十分可笑,我有時脫掉頸環照鏡子,覺得非常醜陋,自己也會被嚇跑”!她們對遊客不大客氣稱謂“長頸人”、“長頸鹿”並不以為意。有些多事的記者為她們掬一把同情之淚,甚至有些聯合國民權運動人士奔走號呼“解放”她們。看來,他們好像是吃飽飯瞎扯淡。

據我所知,約有30戶清萊巴當族人醞釀成立“巴當長頸族婦女旅遊有限公司”,要把他們“鎮門之寶”搬到曼谷來“發揚光大”,要和芭提雅民俗村一竟短長。離開了山林,長頸族就像關在籠子裡的長頸鹿,完全失去人文和觀賞價值。

我再艱難地走上山坡時日已西斜。別了,天真無邪的巴當族小姑娘,別了,鮮花和微笑的國度!

 

                          201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