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丹頂鶴之鄉

 

518日,慶祝胡主席诞辰,湄江吟社舉辦了自新執委任職以來第一次采風活動,參加的不僅有吟社成員,還有柳青青、氣如虹、嚴志章三位海外詩友及愛好古詩的青少年文友。湄江吟社新成員譚玉瓊小姐主理的“長虹旅行社”十分成功地承包了這次旅遊。

巧橘遺址

我們大清早出發,接近中午才到達距離同塔省省會高嶺市30公里著名的“巧橘(Xo Quít)根據地遺址”。在抗美戰爭(1960——1975年)期間,這裡是同塔省委駐地。敵人曾劃定這裡為“無人區”,傾瀉無數炸彈,但我軍屹立不倒,直到取得抗戰勝利。

巧橘同時也是生態旅遊區,雖然面積只有50公頃(其中森林20公頃),約有170種植物,雖然得到嚴密保護,但面積太小,不可能有什麼珍稀品種。

我們魚貫徒步穿越林間的彎曲小徑,只見遮天蔽日的白千層(台灣人常叫尤加利,學名桉樹)以及纏繞樹幹手臂般粗的攀緣植物。在林海中有數間高腳茅寮,是昔日省委幹部辦公地點和會場,當有敵機轟炸時,就跑到附近的“A”字型、“之”字型掩蔽體躲藏起來。反映我國軍民艱苦卓絕的鬥爭,勝利來之不易。

我幾乎跑遍D戰區、古芝地道、芹耶等抗戰遺址,與之相比,這裡的實物不僅規模小,而且都是複製品,文物價值不高。

只有1,5公里的路程,但我走得大汗淋漓,氣喘如牛。會長浮萍君是業餘攝影師,他本來要帶個三腳架,卻不知怎樣忙中有錯,打開帆布袋卻是疊折安樂椅,我也就安然躺下小憩(下圖)。

 

旅遊離不開美食。我們在叢林綠蔭下的餐館進餐,荷葉烤魚、田雞、田螺、酸湯仿佛還沁發著田野的氣息。詩友葉華興提供了啤酒,使我們吃得盡興,勞累一掃而光。

進入同塔梅深處

越文“同塔梅”一詞的意譯是“同塔平原”。它是九龍江平原一塊未完成沖積的沼澤地,面積697,000公頃,覆蓋同塔、隆安、前江三省。以前,同塔梅一片白茫茫,人跡罕至,充滿傳奇色彩;今天,人滿為患,大自然在退卻。只有“三農鳥棲國家公園”(簡稱“鳥場公園”)完好地保存著名風土作家山南在“南方大地”一書中所描繪神秘的同塔梅。鳥場公園面積7588公頃以及周圍二萬公頃緩衝區,是世界上第二千個、越南第四個濕地公園( Ramsar

從巧橘經高嶺市,逶迤北行30公里,到達三農縣鳥場鎮已經是下午。我們下車改搭機動舢板沿和平渠駛向鳥場深處。兩岸都是清一色的白千層,渠道鋪滿荷花,像一條綠色的地毯,花開錯落有致,從純白到嫣紅不等,荷花中點綴著紫紅色的睡蓮。睡蓮和荷花同樣鮮艷,但略小,在胡志明市,只有李克柔畫家設在第二郡的“奇龍畫廊”用睡蓮作池景。睡蓮跟荷花在形態學上明顯的不同是荷葉挺拔,而睡蓮葉浮在水面,葉邊捲起,就像一葉扁舟。睡蓮花中午開放,晚上閉合,因而得名。睡蓮子可煮糖水,很好吃,但略帶苦澀,南方人沒有食用的習慣。

大家對越南民謠“同塔最美是荷花/越南最美的名字是胡伯伯”都耳熟能詳,可是,山南在“南方大地”卻寫道,同塔梅並沒有荷花,只有睡蓮。在一次和越南資深作家、記者的聚會中,我提出這個疑問,得到的解答是,上述兩句並非民謠,而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無名氏寫的壁報。現在我在同塔梅親眼看到野生荷花,比比皆是,難道山南老先生有誤?或者後人引入,就如“好事者”把驢子引進黔地一樣。

坐在舢板上水花四濺,有“乘風破浪”的快感,就是景物看不真切。為時尚早,看不見我在金甌鳥場見到的“百鳥投林”壯觀,但也見到高腳的鷺鷲在涉水捕魚,野鴨、天鵝悠然地浮游,當地導遊像背唱本那樣枯燥地講解。岸邊是綠油油的莎草屬(Eleocharis)植物,它的根莖是是白鸛、鷺鷲等水禽的主要食糧。

舟行12公里,到了同塔梅的中心地帶。我們捨舟登陸,岸邊有一座18米高的瞭望台,名曰“望景”(下圖)。我拖著疲憊的兩條腿,登不上高臺;年輕的團友登高望遠,應該看見無際的林海上一片片白色的翅膀,就像朵朵白雲。

     國家公園是禁區,不允許有民居,但渠道兩岸還是可以見到稀落的簡陋民房(下圖)。借在瞭望台下片刻休息的機會,我詢問當地導遊,得知約有300貧困戶獲特准在鳥場捕魚、採集野生植物為生。

何處覓仙蹤?

丹頂鶴是世界級珍稀頻危動物,全世界只有1500隻,是鳥場鎮場之寶。丹頂鶴站立時高1.8米,翼展240釐米,是世界最高能飛的鳥。毛色純白,尾和飛羽黑色,頭頂朱紅,就像戴了頂紅帽子,故名。它生活在沼澤或淺水地帶,常被人冠以“濕地之神”的美稱。它食性很雜,捕食魚蝦、青蛙,也挖食莎草的根莖。

丹頂鶴是一種候鳥,每年從十二月至次年五月,這裡雖然是旱季,但水草依然茂盛,丹頂鶴成群結隊從西伯利亞到鳥場避冬、擇偶、繁殖。人們常把鴛鴦看作愛情的象徵,其實不然。鴛鴦經常更換情侶,只不過它們外貌酷似,我們分辨不出。只有丹頂鶴配偶擇定后終生廝守,一隻死亡,另一隻畢其餘生,不再擇偶。

丹頂鶴體態修長,姿容文雅,譽為“仙鶴”(下圖)。丹頂鶴壽命雖然只有60年,但在鳥類已算是壽星。它和松樹毫無緣分,但國畫常把它和松樹繪在一起,作為長壽的象徵。丹頂鶴不是鳴禽,但它有一米長的鳴管,能發出高亢而洪亮的鳴聲。《詩經》曰:“鶴鳴於九霄,聲聞於天”。描述它體態的美,白居易在《池鶴》中說:“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左傳》中記載,衛懿公好鶴,鶴可“臨池起舞,以娛賓客”。“鶴舞”是鳥場的一大看頭,幾十個、幾百個動作的連續變幻,如伸腰抬頭、彎腰、跳躍、跳踢、展翅行走、屈背、鞠躬、銜物等,但姿勢、幅度、快慢有所不同。可惜,我們這次連鶴影也見不著。

今年三月底,國際丹頂鶴協會對棲息越南和柬埔寨的丹頂鶴作了總清查,發現三農鳥場的丹頂鶴跌倒了14年來最低谷,只剩下50隻,其餘遷徙到柬埔寨的貢布濕地;貢布濕地面積雖筆三農鳥場小,但不受人類干擾。要在七千多公頃的尋50隻丹頂鶴的蹤影,那無疑是海底撈針!

丹頂鶴的離去是因為棲息條件的惡化,莎草面積減少。儘管越南已加大保護力度,但“黃鶴一去不復返”。好在鳥場並不只有丹頂鶴,還有塘鵝、白翅鴨、鷺鷲等珍稀鳥類。它共有198種水禽,占越南鳥類種類的1/4據越南通訊社報導,不久前,約有7000只遷徙的鉗嘴鸛回歸越南鳥棲國家公園,這是越南優先保護的32種鳥類之一,是鳥場一大喜訊。

 

 

我們這次采風雖未能瞻仰國寶丹頂鶴的風采,但已深入神話般的同塔平原腹地,更多地了解鳥類棲息的生態環境,洗滌繁華都市的塵囂。丹頂鶴可感受到我們的熱切盼望?終有一天,王者,歸來!

 

                       201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