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劉恆傑先生『湖水蔚藍』小說初稿讀後

 

    讀完劉恆傑先生(下稱作者)93萬字的長篇小說『湖水蔚藍』後,我不由想起蘇東坡『前赤壁賦』中描述吹奏洞簫的一段話:「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音嬝嬝,不絕如縷。」這段話可以用來描述『湖水蔚藍』所取得的藝術效果,小說以丁文良和蘇麗的愛情故事和兩個家庭的複雜矛盾為主線,全景展現了嶺西省嬴水市一百多年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風貌。凄美的愛情故事、起伏的創業傳奇、跌宕的戰爭生涯、無私的友誼交往、執著的文史治學、悲歡的運動鬥爭、離奇的刑獄審判、複雜的官場關穿插其間。一幕幕鮮活迴的鏡頭在嬴水市、嬴南村、雙峰山、岱州市、白水市等地方交互播放,淋漓盡緻地表現了友誼與愛情、痛苦與歡樂、善良與邪惡、戰爭與和平、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的衝突紛爭,深刻地展示了人們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曲折傳奇的故事正如蘇東坡筆下的洞簫那樣,簫聲嗚咽,時而幽怨哀傷,時而謳歌羨慕,時而抽泣悲吟,時而低訴纏綿,嬝嬝音,悠悠情懷像絲線一樣綿綿不絕,這使得小說有諸多看點。

    感同身受的真實感、親切感是小說的第一個看點。小說的主人公丁文良有著作者的影子,都是六零後出生的人,少年時經歷了文革,改革開放初期考住大學,走出農村,吃上了國庫糧,後來考住公務員,提拔為部等等。作者在丁文良身上寄寓了崇高的政治理想,丁文良後來成為副市長,市委常委,不僅廉潔奉公,吃苦耐勞,而且帶領群眾致富,有眼光、有魄力。小說中的很多故事都能從地方發展的事實中尋找到根源,比如因成分在歷次運動中備受批判、恢復高考改變命運的希望、承包致富、政策平凡、網箱養魚到旅業的水庫功能轉變、文化溯源尋根、經濟協作區等都分明來源於現實。這使得小說讓人讀起來倍感親切,產生與主人公的共鳴。小說以藝術的手法生動再現了歷歷在目的一次次社會變遷,那些本來看似枯燥甚至是難以回首的往事經小說作者的藝術加工,往往能夠激發起讀者的好奇感和新鮮感,不僅作為茶飯後的談資津津樂道,甚至還願意在交往查詢中探尋更多的、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小說的細節描寫非常多,比如農村勞動的動作場景、路遇劉大爺的對話過程、丁文良面對防水和辦節矛盾的心理描寫、岱山和雙峰山水庫的風景與傳奇故事等等,都寫得生動細,惟妙惟肖,波瀾起伏。一個閱歷豐富的人總能從書中找到熟悉不過的社會生活場景。

小說的現實性和家族遭遇頗有自然主義文學的某些特。左拉的『論小說』一文認為,「小說的妙趣不在於新鮮奇怪的故事;相反,故事愈是普通一般,便愈有典型性。使真實的人物在真實的環境裡活動,給讀者提供人類生活的一個片段,這便是自然主義小說的一切。」「小說家最高的品格就是真實感。」自然主義文學力圖事無巨細的描繪現實,給人一種實錄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法國哲學家孔德(1789年-1857年)的實證主義是自然主義的理論基礎。法國文學批評家泰納(1828年-1893年)吸收並發揚了孔德觀點,提出了著名的“種族、環境、時代”三要素說。他強調人受特定時代、特定環境和特定種族的影響。一個家族成員的過失可以影響整個家族,其作用幾乎包括到社會、政治、世俗等一切方面。自然主義文學是現實主義文學吸收了實證主義、遺傳學說和決定論的觀點而發生演變的結果。

『湖水蔚藍』中丁文良祖父丁培義和曾祖父養子張立昌早年參加革命,因證據的缺失,二人均被誤判為漢奸,而且丁培義還被誤解為張立昌的殺害者。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社會非常重視家庭出身和成分,這使丁文良的父輩在社會上備受凌辱歧視,張立昌的遺孀楊翠珍還對他們充滿了「殺夫」仇恨,張立昌之女張玉茹千方百計阻止丁文良和蘇麗的愛情。當然自然主義文學有著明顯的不足,如左拉『戲劇上的自然主義』說,「想像不再具有作用;情節對於小說家是極不重要的,他不再關心說明、錯綜或結局。」這種不重視想像和情節的觀點是自然主義文學的軟肋,備受後來文藝批評家的詬病。『湖水蔚藍』異常重視細節刻畫,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在情節的矛盾衝突中體現和發展。典型的情節、合理的想像顯然彌補了自然主義文學只重記錄式寫實的嚴重不足。

    結構複雜而條理清楚,線索眾多而前後貫穿,各類人物粉墨登場,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是小說的又一看點。小說的結構局異常複雜,有諸多線索,以丁文良和蘇麗的愛情為主線,還有丁月英、王若嬴、丁培義等副線,各線索都有相應的交叉。敘述方法頗有阿拉伯『一千零一夜』故事套故事的特點,每引出一個人物則有相應的精彩故事。比如第一章從嬴南村丁文良上學途中講起,作者沒有平鋪直敘,而是通過他眼中所見、心中所想、嘴中所說、途中所遇引出一個又有一個好看的故事,在敘述上順敘、倒敘、插敘並用。如丁文良看到自家的責任田,自然而然引起了家庭情況的敘述,在敘述中回憶了父母因成分不好所遭受的屈辱。當中插敘了丁文良上學的經歷,接著回到當下,看到賈寶奎牛和書店後,又決定步行去岱州,再次回憶家庭的困難和姐姐丁月英為家庭。這樣小說的第三主人公丁月英自然而然地登上了舞台。第二章則花開兩朵,轉換人物和地點,從女主人公蘇麗的角度來回憶她對丁文良的印象,表達她盼望丁文良早日來上學的情形。第三章再寫到丁文良路遇劉大爺,從劉大爺口中得知了祖父丁振義是個好人,改變了以往爺爺被誤為漢奸的認識,為下冊追尋丁培義的事跡埋下了伏筆。第三章,在岱州師範學校門口遇蘇麗。

    第四章合寫男女主人公校內學習生活和朦朧的初戀。第四章末尾通過丁文良擔心遇見冤家對頭蘇麗的母親——張玉茹和她的祖母楊翠珍。引出第五章丁文良回憶兩個家庭的恩恩怨怨,楊翠珍因為相信了村支書王務德缺乏根據的話,誤認為丁培義是漢奸,害死了自己的丈夫張立昌,辱罵丁文良母親孫桂蘭一家。這段情節還突出了母親孫桂蘭不計仇恨、以德報怨、用奶水哺育蘇麗的博大母愛。第五章重點敘述丁月英的事跡,通過她引出孔靈,丁文良的未來妻子,丁當的母親。第五章至十七章,書中其他較重要的人物如蘇麗父親蘇紹光、母親張玉茹,丁文良父親丁振先,王務德女兒王蘭芳,丁文良同學陳紅萍、老鈄大爺陸續登台亮相,十七、十八章則重點描述書中的第四號主人公,丁文良的表叔和老師王若嬴的家世和經歷,王若嬴祖父是清末進士,其父熱愛地方文史,撰有『嬴水縣』,王若嬴傳承家業,但遭遇曲折,為後來他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發揚光大地方文化埋下伏筆。二十一章又有王若嬴的學生張學波引出楊光明承包磚瓦窯的發跡史,楊光明從因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到處逃避到通過關承包磚瓦窯成為鎮上典型致富的人物,為小說下部因其財大氣粗的劣跡表現以及賄賂鎮上官員違法犯罪埋下線索。二十五章姚佩葦老師因去嬴南村探望生病的丁文良,無意中發現了戀人王若嬴的筆跡,追憶姚老師的家世、她與王若嬴刻骨銘心的戀情以及自己因成分過高的曲折遭遇。上部最後面臨中師畢業和升入大學選擇之際,描寫張玉茹如何千方百計阻止丁文良和她女兒蘇麗的戀情,丁文良因考慮家庭情況,放棄了升學深造的機會,回雙峰山教課。蘇麗上省城大學,因張玉茹的阻撓,二人被迫分手。

    下半部時間跨越了二十年,直接從2008年寫起,圍繞蘇麗之子蘇小良和丁文良之女丁當的愛情展開敘述。丁文良經過多年打拼,被提升為副市長,負責雙峰山水庫的管理,蘇麗也成為省報的主編。通過蘇麗的努力查證,丁培義和張立昌二人被平反,並被追認為革命烈士,政府予以樹碑紀念,兩家關得到緩和,丁文良熱情地接待楊翠珍。丁文良同學鄭海被陷害入獄到出獄後重新創業,故事敘述也是波瀾起伏。丁文良面對開閘放水解旱情和辦國際賽艇節用水之間充滿了極度的矛盾,在危急時刻,蘇麗在她的父親——退休的省級領導蘇紹光的幫助下,成功地勸說政府使國際賽艇節提前舉辦並縮短了時間,緩解了農業旱情。王若嬴成功地推動了地方文化的溯源,而丁文良則被官場競爭對手誣告並接受調查。丁月英因戀人去世獨身一人,成為著名的大夫。丁文良妹妹丁月梅則成為檢察官,負責調查了錯綜複雜的案件。在蘇麗找到丁文良商談時,丁文良又回顧起他與蘇麗失戀的痛苦心情和與孔靈結婚的種種經歷。當得知兒子蘇小良與丁當相愛時,蘇麗也是千般阻撓,因為蘇小良是她和丁文良的私生子。她和丁文良如何面對這一尷尬的問題,小說沒有提出最終的解決方案,留給讀者很多回味和聯想。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而湖水依舊蔚藍,那麼令人沉思,那麼令人神往。

    多線索並進,多人物交織,故事情節的敘述交錯縱橫、波瀾壯闊,上部所出現的許多人物在下部都有了發展和交代,可謂凌而不亂,沒有大才力就無法掌控全局。沒有對地方文化耳熟能詳的知識儲備和積累,就無法把地方文化史中的軼聞掌故和重大新聞事件進行有機的貫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小說可以稱得上是地方的某種「信史」,讓人看起來那麼貼近現實,而小說又勝於「信史」,因為它有血有肉,讀起來生動可親,情感飽滿。作者有著深厚而飽滿的激情,有著堅韌而嚴謹的態度,嘔心瀝血,沉浸其中,反復修改,幾易其稿,精益求精,終成九十多萬字的佳構,可謂不同凡響。

    故事的主題複雜多變,人物個性非常鮮明,這也是小說的一大看點。小說以愛情故事為主線,但包含了很多其他的主題。有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如吃拿卡要被繩之以法的魏傳璽,如欺壓百姓遭人唾罵的王務德,如被無端冤枉入獄的鄭海。有認真事創業、處處為百姓著想的好部丁文良,有伸張正義的記者蘇麗,有熱愛地方文化的王若嬴。大量而繁複的細節描寫彰顯了人物個性,人物在種種遭遇和事故中流露出真性情,攪動心靈的巨大波瀾。如下部張玉茹在紀念完革命烈士後,聽聞丁振先的去世,不由自主地大哭起來,哭聲中浸透著悔恨、哀憐乃至懺悔、寬恕、自責的複雜感情。她和丁振先從小青梅竹馬,但因誤信丁培義是害死其父張立昌的凶手,不能再和他發生戀情,雖然其母楊翠珍多次責罵丁振先和孫桂蘭,她心裡也多少隱藏著對丁振先的戀情。數十年後得知真相,這種哭聲不僅是對死者的哀悼,也是包含對死者的懺悔之意。他對丁文良的關懷顯示了某種寬恕。哭聲也包含了對女兒蘇麗和丁文良的懺悔之情,因為誤信傳言的定論,她堅決反對二人來往,不惜用謊言和欺騙逼女兒就範,結果導致女兒終身未嫁,有情人未能成眷屬。女兒的婚戀悲劇,自己負有直接責任,當真相大白之時,不由懊惱異常,後悔不迭。上部中還描述了張玉茹不因蘇紹光受批判就和他分手,而是在蘇紹光危機時刻給他有力的援助。但也因不知其父去世實情,加上仇家不兩立的對立情懷,她對女兒和丁文良的交往,在行動多了盲目、衝動,在情感多了恐懼和憎恨。下部因為真相大白而增加了諸多反思和懺悔。張玉茹敢愛敢恨敢做敢悔的個性表現得非常突出。作者的情節既描摹環境,增添某種暗示;還有精彩的對白,了解某種想了解的隱含信息;還有激烈衝突的心理思索,讓情感更複雜;更有細微的動作刻劃,如張玉茹與丁文良分手時的一段話和動作:

    「蘇院長,見了張曉明他們一家,請您老人家給他們帶個好兒。」 張玉茹緩緩地抬起右手,輕輕地在丁文良的右臉上撫摸了一下,然後又抬起手向後捋了捋他右邊的鬢,哽咽著說:「孩子,你才四十二歲吧?怎麼就那麼多白了?你可要注意身體啊,別和你爸爸似的,累成了那樣。」

    張玉茹的動作和哽咽著說話既有對丁文良的慰問和關切,也充滿了內心的自責和懺悔。明代祝允明曾說:「身與事接而境生,境與身接而情生。」小說在細節中展示人物的個性情感就達到了這種效果。小說塑造了很多個性特鮮明的人物,不再一一詳細分析。

    作者愛憎分明,在真實描寫的種種場景中對道德進行拷問,從筆下主人公的話語中、行動裡、心理上處處流露出對真善美的謳歌和對假惡醜的摒棄。昂揚向上的格調、積極健康的情感追求不僅是小說的看點,也使小說具備了引領讀者認識社會和解剖自我的教育意義。小說中不管是到省市級領導的蘇紹光、丁文良,還是頗有名氣的醫生丁月英、地方文史學者教師王若嬴、報社總編蘇麗,以及大學生丁當、普通農民孫桂蘭都有一顆善良的、想到他人、奉獻社會的心靈,這種平凡而偉大的精神是小說的主旋律,也是我們中華民族賴以生生不息的推動力量。雨果在『瑪麗•都鐸』序中說:「真實包括道德,偉大包括著美。」真實和偉大才能激起讀者閱讀和參與其中情境的熱情,讀者也能在閱讀小說中尋找自我的影子,甚至對自我行事為人進行某種程度的反思。

    小說中包含著民俗諺語,增加了地方鄉土文化氣息,讀來忍俊不禁,饒有情。如「夜來過晌午」,指昨天下午。再如錢如峰逗孩子的話:「想吃桃,桃有毛,想吃杏,杏焦酸,咬了口栗子焦巴,打了個滾就上了山。」焦酸、焦巴土得掉渣,但幽默風趣,語言鮮活,情味濃郁,來自於大眾的普通群眾的話語非常親切,能補充雅化語言的新鮮血液,增加語言的表現力和創造力。鮮活的口語俗語增加了行文的活波,自然也是一大看點了。

    小說在矛盾激化時,突然插入深情地回憶,有利於把緊張的氣氛變得平緩;在平穩進行中,忽然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又讓情緒變得緊張萬分。這使得小說張弛有致,起伏不平,不會因平淡無奇而乏味,這也是小說的一大看點。如對鄭海的描述,鄭海不僅認真教書,勤於讀書思考,還是個有藝術素養的老師,因為教郇美彈琴,郇美被欒校長奸污,欒校長卻造偽證嫁禍給鄭海,致使鄭海含冤入獄,百口莫辯,被判重刑,灰心喪氣,兩次出現了自殺傾向。就在鄭海毫無希望、面臨絕境時,突然柳暗花明,丁月英在給郇美治病的時候,郇美因良心不安,吐露實話,經過一番曲折,幫助鄭海脫離牢獄之災。鄭海出獄後,先在其父開的服裝廠工作,因經營不善,服裝廠倒閉,他再次面臨危機。在丁文良等同學幫助下,他來到雙峰山養魚,開魚館,生意逐步紅火起來。富起來的人鄭海和他父親一樣,也常常解危濟困,幫助鄉親,還為政府做出自己的貢獻。鄭海的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猶如一首樂曲,有沉吟處,有高亢處,有平緩處,有悲愴處,文似看山喜不平,變化多端的描繪時而為主人公擔憂,時而高興,時而振奮,時而嘆息,結構局的繁複多變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和耐讀性。

    讀罷小說,沉浸其中,不能自已,地方發展中的一幕幕歷史文化場景就在眼前閃爍,就像發生在昨天,發生在自己身邊,那麼熟悉,那麼真切,小說有諸多的看點令人嘖嘖稱奇,感嘆作者宏觀的結構局和微觀的細節描寫。當然由於小說的部頭太大,一些人物和細節的選擇和處理還存在某些不足,可能會影響小說的接受,對此,筆者提出以下的幾個建議,與作者商榷,不知是否妥當。

    第一,刪繁就簡,突出主題,簡化結構,簡化次要人物的描寫,壓縮線索,增加主要人物之間的關聯性。古詩云「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因小說長達93萬多字,寫得雖然很精彩,但因線索多,結構複雜,要讀完文章,必須耐住性子,花費很長時間去閱讀,這給讀者帶來了閱讀的挑戰。筆者建議在保留原稿基礎上,盡量變繁複瑣細的表達為簡潔明淨的描述,集中筆墨突出主人公丁文良和蘇麗,圍繞這個中心去做文章。人物塑造、細節描摹、主題表達盡量集中一些,選擇盡量精當一些,這樣更具有典型性。比如寫丁文良上學途中,所費筆墨甚多,一些無關緊要的枝節可以去掉,比如對於賈寶奎牛的敘述。路途中遇上老劉的話可以減少一些。再如他和蘇麗兩次爬岱山,所講的傳說故事有雷同之處,可以保留一處,另一處選取其他故事或簡化一處。再如丁文良在岱州讀書打工所幫助的欒奶奶和孫阿姨,都可以選擇典型的資料,減少描述。

    對於人物之間的關,通過一些故事情節和矛盾衝突進一步增加其聯繫性。主要人物的典型事跡可以突出,一般描述簡要一些。次要人物有直接關的可以重點突出,對突出主題關不大的減少。如描述丁培義和張立昌被土匪抓住,與土匪的兩個女兒發生戀情,可以少寫或不寫,以突出主人公的正面品質,寫多了會淡化個性的塑造。再如原文講了很多案件,有鄭海的案件,有楊光明的案件,有鄭雪的案件,丁文良和趙希臣被暗查的案件,可在敘述時抓住重點,詳略得當,賓主分明。突出主題的要不惜筆墨,細枝末節要惜墨如金,以免衝淡主題。

    第二,就主題思想而言,要有深層次的思考。可以把人們的思想狀況通過歷史的變遷細節表現出來,讓主人公在矛盾的衝突中體悟道德和文化精神的力量。改革開放前,人們在歷次運動爭鬥的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和諧,對於前途和生活希望有種迷茫的感受。改革開放後,人們在新政策下富了起來,有了奔頭,然而產生了種種問題,坑蒙拐騙、欺詐偽善,在物質利益的誘惑前失去了自我的節制和理性。如何在經濟建設的同時,弘揚道德風尚,以文化為城市立魂。比如小說中王若嬴發掘地方文化,一鼓作氣的精神、嬴秦文化的開放張揚或擴張,如何與丁文良的雙峰山建設有機連接起來,為小說在描述經濟發展時樹立某種精神支撐。

    就愛情主題而言,小說中出現的主要人物經歷坎坷,但最終事業成功,而愛情都是不幸的,是否離現實太遠一些,是否可安排一兩對愛情婚姻幸福而事業不見得順利的人,這樣相對而生是否更合乎現實。另外,蘇麗幼年時對丁文良有很好的印象,但上師範時,事情已經過了十年左右,在師範的表現,是不是過於急切和多情了,是否發展有所緩慢,當中有所衝突呢。蘇麗單方面付出的確實很多,丁文良相對來說要被動一些,是否增加一些門當戶對、成分思考、地位差距這樣的矛盾思考呢。再如,面對母親的堅決反對,蘇麗和丁文良仍然義無反顧地發生了兩性關,導致丁當和蘇小良相戀的悲劇,是否也增加丁文良道德方面的某種拷問呢,當然,作者在這裡設置了懸念,留下了思考的空白。

    第三,因為小說部頭較大,為了防止讀後忘前,不好貫穿,可否每章起個概括內容的題目,這樣綱舉目張,一目了然。也有利於明確各類人物的前後關和故事發展的起伏脈絡,有利於前後照應,選擇剪裁精當而典型的細節突出表現人物的個性特

    最後,『湖水蔚藍』是一部值得閱讀、價值意義深刻、總體成功的優秀小說。作者以異常認真嚴肅的態度、勤勉不懈的精神,寫下了一部百年嬴城的發展奮鬥史。它包羅萬象,五光十彩,纏綿時讓人低徊,悲壯處讓人扼腕,飄逸時讓人興高采烈,傳奇處讓人神往艷羨。它有你我的影子,充滿了生命悲歡離合、起伏榮辱的動人故事,但願在作者的傾情打造下早日付梓面市。因筆者才疏學淺,而所言一吐為快,肯定有諸多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2015.2

1.劉恆傑『湖水蔚藍』電子版

2.法左拉『論小說』,柳鳴九譯,『古典文藝理論譯叢』第8冊,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版,第121-123

3.法左拉『戲劇上的自然主義』載伍蠡甫主編『西方文論選』下卷,

  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48頁。

 

 

尹祚鵬

研究生學歷,文學碩士學位,現任萊蕪市第十七中學教師。市兼職英語教研員,萊蕪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華詩詞學會、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萊蕪市作家協會等會員。曾獲第六屆山東省劉勰文藝評論獎、山東省年度教育創新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