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史詩12

2015. 8. 13

 

●抗日詩史

 

月昏橋畔侵  日落把狼擒

八載抗倭史  大書平水音

 

注:橋,指盧溝橋。

 

●劉胡蘭

 

鍘刀何奈我  國恨烙心中

血沃雲周土  增輝黨幟紅

 

●國 殤

 

盧溝月暗睡獅悲  川岳為兵救國危

血雨蘸來濡史筆  青山矗起萬宗碑

 

●警 鐘

 

天柱巍巍不老峰  中華源溯翥飛龍

烽煙幾度生憂患  東海惡風鳴警鐘

注:

寶雞天台山天柱峰有座“蓮花頂”,人們稱譽此峰此景為“三味生奇花”。炎帝施仁政,受人擁戴。子孫為了紀念他,以“三味生奇花”為緣由,把天台蓮花峰稱“中華”(古“華”與“花”同)。世人為紀念炎帝功德,沿用此稱,把中國叫做“中華”。

 

●清明祭露江山

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園

 

三百青塋威武兵  露江山上不知名

花開又是焚香日  風起猶聞殺敵聲

到此無言悲戰事  來人立誓祭清明

怒看東海掀狂浪  再犯豈教丟半城

 

●呂梁英雄傳

 

呂梁花滿映蒼穹  歲歲葳蕤祭鬼雄

大好山河蒙夜色  幾多兒女臥刀叢

陣前伏虎雲層盡  敵後凝心黨幟紅

一部中華抗倭史  晉綏駘蕩浩然風

 

●祭抗日山

 

抗日享名榮柏色  登臨酹酒祭英豪

國仇發酵盈胸次  誄狀昇華凝海濤

虎榻時窺難死寇  馬鞍未卸不撓刀

豐碑仰止青塋陣  矗立民心第一高

注:

抗日山原名馬鞍山,位於連雲港市贛榆區境內,素有“天下抗日第一山”之美譽,是我國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抗日烈士陵園,山的最高處有一塊天然巨石,形似馬鞍,稱“馬鞍石”,山因此得名。

 

●祭劉老莊烈士陵園

 

一句不丟民族臉  許身抗日射天狼

至今風拂陵園柏  齊喊殺聲傳故鄉

注: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82位勇士,為掩護主力部隊和淮海區黨政機關轉移,在江蘇淮陰劉老莊戰鬥中,與敵人展開殊死肉搏,全部壯烈犧牲。戰後,第7旅重新組建第4連,並命名該連為劉老莊連。不丟民族臉,指劉老莊連連部通信員在火線入黨申請書中寫道:在黨最需要的時候,我將把自己的生命獻給黨和人民,絕不給我們黨丟臉,絕不給中華民族丟臉!

 

●南方抗大——塘田戰時講學院

 

不講農耕講國仇  學堂開在席家樓

芙夷淌過長含笑  鴻雁飛來頻點頭

大好河山風雨浸  英雄兒女北南謀

塘田播撒星星​​  燃亮心燈照九州

注:

塘田戰時講學院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湖南省委和中共代表徐特立委派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呂振羽負責創辦的一所軍政大學,被譽為“南方抗大”。舊址位於湖南省邵陽縣塘田市鎮對河村之芙荑河畔,院址原為清末太子少保席寶田的別墅。

 

●趙尚志

 

每從史蹟認英雄  仰首朝陽耀碧空

除黨兩番旗捲雪  揚威百戰敵驚弓

紅心赤膽騰龍虎  黑水白山餐雨風

身化松花江滾滾  如聞抗日進行中

注:

趙尚志,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19081026日生於遼寧省朝陽縣,長期率部在白山黑水間英勇抗日,19331月、19401月兩次被錯誤開除黨籍,1942212日,在襲擊鶴崗梧桐河偽警察分駐所時,重傷被俘,凜然殉國,屍身被敵人沉入松花江中,頭顱不知所踪,直至2004年才在長春被發現,2006年安葬於家鄉。

 

●楊靖宇

 

中原一去氣如山  怒斬倭兵黑土間

有膽罡風餐雪白  無邊林海鬥時艱

草根裹腹豪情在  碑石凌空忠骨還

矗立民心青史裡  笑看華夏換新顏

注:

楊靖宇(1905—1940),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出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今屬駐馬店市驛城區),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總指揮。 1940223日,在濛江縣(今靖宇縣)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壯烈犧牲,後敵人用鍘刀鍘下其頭顱,並解剖檢查胃腸物,只有未能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

 

●魯雨亭

 

男兒報國出山村  暗夜風狂苦覓門

盡職安民施善政  舉旗抗日鑄忠魂

英雄無悔揮師戰  信念如磐入黨跟

雨落長亭雲洒淚  匯成澮水嘯乾坤

注:

魯雨亭,國務院201491日公佈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之一,1899年出生於河南省永城縣(今永城市),193711月經李宗仁推薦擔任永城縣縣長。他成立永城縣民眾抗日救亡動員委員會,建立永城縣抗日游擊隊,後改編為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一總隊,擔任總隊長,並加入共產黨,率部戰在芒碭山區。 194041日在李黑樓陣地與日寇殊死血戰,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