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筆少林寺

 

 

     石群良在少林山門       石群良在少林寺武術館 

 

  

  石群良在江澤民題字景觀石前    石群良在少室山上

                     

我曾兩度拜訪過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名揚海內外的少林寺。時間的車輪滾動得真快,從20世紀19853月到21世紀的20129月,時間已徒步行走了近28個春秋,28個春秋竟跨越了兩個世紀——從少年到中年,從初春到金秋,時光的魔術已幻化出多少或精彩或黯然的碎片。

 

年少拜訪它的時候,電影《少林寺》才剛剛熱播不久,我正在讀書的高中就組織高一的新生去少林旅,我們旅的線路是登封少林寺-白馬寺-洛陽王城公園-龍門石窟,因為那是我的第一次“遠行”, 故這條線路讓我終生難忘。

 

是匆忙的,因為四個景點覽時間僅有一天——也就是現在的時尚說法一日。可以想像當時起早貪晚走馬觀花式刻骨銘心的新奇與感動。

我們從早上5點半就出發,為了節省費用,我們學生大都自帶了乾糧,到了大約八、九點鐘,我們的車才沿著蜿蜒爬行的山道進入了嵩山少林寺,當時的少林寺沒有如今直通景區整潔寬敞的道路;沒有如今高接遠送的旅纜車;沒有“嵩山少林寺”的宏大牌坊;更沒有武術表演少林功夫宏大的格鬥場面。一切都是原始的,我們的汽車一直開到了少林寺的山門。

 

進入寺院,因為沒有導,同學們也只是三五結伴“亂”闖“亂” ,只要按照老師的要求按時在固定的地點集結就行了。當然也有觀感上的落差,如我們看到的的碑林與電影中有武打場景的碑林就有巨大的落差。落差的症結在於電影中的碑林是局部武大戲的寫真,故場面就相對的“開闊”些,而現實中的碑林是一覽無遺大小高低錯落呈帶狀的“林子”。

 

在少林寺,曾發生了一件今天看來頗為滑稽的事——我和好友同學李恩征、劉江東曾被人“算計”過,我們在寺院玩時,有個照相師傅和我們打招呼,說照相“立等可取”——這在當年是最先進的。我們談好了價錢——照相要四元錢,為了留下紀念,我們一咬牙,照吧!誰知道照相師傅連續按了三次快門,三次的費用就是三四一十二,個“天文數字” 這可急煞了我們——當時,我們三人身上的錢湊起來也不夠這個數啊,沒辦法,只好求助我們的化學老師(班主任)南振燕,是南老師借給我們10元錢,才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有了這次經歷,之後旅的心情就大打折扣,在白馬寺的短暫停留中,我(們)沒有下車,至到洛陽王城公園——天姿國色爭奇鬥艷而又雍容華貴的牡丹才重新點燃了我的好奇與活力。然而——當時,我是多麼羨慕人們爭先恐後與牡丹和牡丹仙子歡快的合影啊!

 

為了重溫舊夢,前些年,我和愛人專門去王城公園、龍門石窟故地重,雖留下了不少的鏡頭,但卻再也沒能拾回當年的舊夢。

 

重走少林寺是新近的事,說新近,主要的由頭是事件距我“執筆”寫這篇文章還不到十天時間。而十天時間裡,我的步履又在中國的版圖上疾馳了數千公里。

 

我的另一半是東北人,我們原來是《鴨綠江》函授同學,我們早年在鴻雁傳書之際,我就承諾過讓她看牡丹、訪中原聞名的少林寺,看牡丹在某個偶然的機會裡兌現了,而去少林寺的承諾,一拖就是21年。21年後的2012 9月,年逾七旬的岳父大人千里迢迢看女兒,臨近歸期,於是,那段塵封經年的“議案”又被重啟,於是,我們經禹州,進登封,輾轉來到了登封少林寺,由於我們恰好趕在了中秋、國慶“雙節”數十年一遇的旅“井噴”周,客就相對稀疏了不少。

 

少林寺是我國享譽海內外的佛教寺院,創辦於公元495年,位於中岳嵩山西麓,背依五乳峰。嵩山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各擁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少林寺就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屬全國重點佛教寺院,因其坐落嵩山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故名“少林寺”,有少林寺院、塔林、達摩洞、初祖庵等景點,少林寺因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是國家旅局首批5A級旅景區,並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就像到大城市裡打工的鄉下妹,時間早置換了她身上的鄉土氣息,而將她出落成了時尚靚麗的都市女孩一樣——27年前,我們初到少林寺的時候,我們的旅汽車是直接開到少林寺山門的,現在,在距山門東七八里,《嵩山少林寺》宏偉氣派的牌坊和栩栩如生的少林和尚威武習武的塑像就迎在了面前。而道路、建築,包括公廁也是完全被現代化了的。如今的少林寺已與時俱進,逐步走向產業化、品牌化。如加強對涉足少林寺品牌的周邊食品、影視劇的管理和應用,接管雲南省四座古寺,在海外設立少林寺文化交流中心等等。當今的少林寺已從單一旅品牌,拓展成了跨行業的世界知名品牌。

 

 我們購買了門票,在景點大門及江澤民題寫的:“少林文化,文化遺產”的景觀石前合影留念,由於時值下午1時,我們採納了導的建議,直接乘纜車直抵少室山腳下,並旋即乘索道直線攀援到少室山,這樣不僅節約了時間,還從空中飽覽了沿線的旖旎風光。

 

少室山頂較為平緩,分有上下兩層。從山南北望,一組山峰,互相疊映。山上有三皇寨,初祖庵,二祖庵和達摩洞等景點。少室山峻極峰上松林蒼翠,極目眺望,頓覺視覺浩蕩,萬千景色盡收眼中。

 

據說,夏禹王的第二個妻子,涂山氏之妹棲於此,人於山下建少姨廟敬之,故山名謂"少室"。少室山山勢陡峭峻拔,有三十六峰。諸峰簇擁起伏,頗為壯觀。

 

在少室山,二祖庵在少室山的缽盂峰頂,是少林地區最高的建築,殿內供二祖慧可塑像。相傳禪宗二祖慧可立雪斷臂後到此養傷修煉,後寺僧為紀念二祖慧可而建此庵。殿前庭院四角有苦、辣、酸、甜四眼井,相傳是達摩用錫杖所開。我們分別品嘗了四口井裡的水,井水清冽,但細細品嘗,彷彿與礦泉水並無二致。我想,酸甜苦辣,可能是先人在冥冥中為眾生暗示著什麼。

 

從少室山下山到少林寺已是下午3點多鐘,我們先瞻仰了少林塔林,少林寺塔林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故塔林,在少林寺西側約300米的小山腳下,有唐、宋、金、元、明、清及現代磚石墓塔248座,有磚、石和磚石混合結構的各類墓塔。是歷代少林高僧安息的墓地,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

 

山門為少林寺大門,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山門上方橫懸康熙御題長方形黑金字匾額,上書“少林寺”三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筆之寶”六字印璽。在山門和天王殿之間,有一條長長的甬道,道路兩旁就是蒼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

 

少林寺內有天王殿,與大雄寶殿、藏經閣並稱三大佛殿。在立雪亭後面是千佛殿,又名毗盧殿,是寺內最後一進大殿。殿內的壁畫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畫中的珍品。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羅漢毗盧圖”,展示了唐代壁畫的極高造詣。

 

在少林寺,立雪亭是一處文化內涵較為豐厚的文化遺產,此亭建於明代。相傳這裡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裡向達摩祖師斷臂求法的地方。相傳,少林寺有個法號叫神光的和尚,為了求達摩傳道,在大雪中從傍晚求到第二天天明,積雪沒過他的雙膝。達摩這時才問他:“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淚流滿面:“只願大師慈悲,為我傳道。”達摩擔心神光只是一時衝動,難以持久,略有遲疑。神光明白達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斷左臂,置於達摩面前。達摩於是就把他留在自己的身邊,並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內的立雪亭,便是為紀念慧可斷臂求法的事跡而建的。

 

從少林寺山門出來,我們順著覽路標尋找音樂大典演出,據說,演出規模宏大,音畫一體,近600人的禪武演繹,直指心性的佛樂禪音,合成了中岳嵩山輝煌的交響。只可惜表演時間為下午3點、4點、5點,我們遺憾的錯過了一賭演繹少林功夫的機會。當然,就像寫文章要留伏筆一樣,由於天色已晚,我們也漏掉了不少好的景觀,如以峰奇、路險、石怪、景秀而著稱天下少室山上主峰海拔1512米的三皇寨。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就有詩云:“嵩山天下奧,少室險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當下,由於少林寺大膽嘗試“市場經濟”, 有人質疑少林寺丟失了傳統,對此,少林方丈釋永信說:“少林寺不能還保持著原來破敗的狀態。它應該跟時代同步……我們希望通過現在的商業理念讓更多的人來參與佛教的建設,進入佛教的修行生活。這是佛教文化普渡眾生的一種方式,少林寺用這種商業的手段傳遞少林文化,傳遞少林精神”。釋永信的觀念是超前的,他規避了許多寺院靠社會捐助,信徒捐贈等方式難以為繼,促襟見肘的尷尬局面。

 

一天的行旅很快就結束了,故地重,因為時間不同,年齡和閱歷不同,我們再也找不到年少輕狂的夢,留下的是飽滿的人生和歲月的留痕。

 

    2012.10.3

 

 

 石群良在少林少室山        石群良在少室山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