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風穴寺

 

                               

探秘風穴寺早在我的臆想之中,不想這“機會”終於恰到好處的被我盼來了。

 

2013年農曆春節,我們難得放了七天“長假”(29日開始),其中減去兩天到單位的輪值時間,實際假期是五天,而輪值的時間又恰好卡在了休假的中間,這樣,我們盼望的旅遊時間就只好安排在休假的“下游”——大年初五或初六,原計劃初五8點驅車去旅遊,不想臨動身接到親友電話——有兩撥親友來造訪,行程只好暫時作罷。大年初六,為了圓滿完成出行,一大早我們一家3人便關閉了手機,克服了郟縣段因交通道路失修所造成行路難,驅車一路顛簸著直逼汝州風穴寺。

 

風穴寺,位於汝州市東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據《風穴志略載》,寺北龍山陽側有大小二風穴洞,洞深數十里,天變時洞內出風,猛不可擋,於是因山得名“風穴寺”。

探秘一  偶遇“夷園”

    我們從《風穴寺》牌坊迤邐北行,左右兩山夾道,約行一華里,看到在風穴寺山門東側,背依龍山,面朝黃虎山,有一座不大的院落,門楣上方有一塊石刻“夷園”。夷園。即初唐詩人劉希夷的墓園

 

     說來好笑,作為遊人,我們可以對劉希夷沒有太多印象,但他的詩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卻讓我們耳熟能詳。由於年初五是“情人節”的緣故,景區就將“觀看情人樹”作為該景點的“看點”,說來也是緣分,本來就要擦肩而過了。也正緣於“情人樹”的牽引(我寫過一首《愛情樹》啊!),我們才走進了頗顯冷落的“夷園”,進得院內,我發現有一座用青石砌成直徑為2.9米的圓形墓塚,象徵劉希夷享年29周歲。塚前立一座石碑,上書:“唐詩人劉希夷墓”,墓的後方有幾株松樹,樹幹上結滿了紅色的平安帶,尤其其中一株結的最多,原來它就是“情人樹”,情人樹是由地表的兩棵不同的松根呈“人”字形生長在一根樹幹上,就像一個“人”,站在坡地上,迎迓著世事的滄桑。據守園女士介紹:劉希夷生前有一位情人,只是他終生未娶,是其情人在他死後將他葬於此地(其情人死後就與他合葬在一起)。我覺得這說法頗有些野史或杜撰的成分。歷史中的劉希夷(約651-?)為唐詩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上元進士,不曾為官,善彈琵琶能歌詠,喜飲酒。其詩以歌行見長,多寫閨情,辭意柔麗婉轉,頗多傷感情調。玄宗開元(713——741)年間,孫昱撰《正聲集》,收其詩較多,《全唐詩》今存其詩35首。代表作有《從軍行》、《採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搗衣篇》、《代悲白頭翁》、《洛川懷古》等。其中《代悲白頭翁》一詩有“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由此生發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句。

 

    也有傳說,希夷舅宋之問欲將《代悲白頭翁》一詩據為已有,被劉希夷拒絕,之問竟遣人用土囊將他壓死。嗚呼,為捍衛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佳句,而丟了卿卿性命。弱肉強食啊,文人無論你多有才華,也無論你在何種朝代,都是任人利用,任人宰割的工具,是弱者!然,古今將相在何方?千年的歲月,竟打磨不掉希夷詩性的光輝。

 

探秘二:“深山藏古寺”,“曲徑通幽處”

 

    從“夷園”出來繼續往北行約2華里,才發現藏在深山矗立了1500多年的風穴寺——頗有“深山藏古寺”,“曲徑通幽處”的詩情畫意。

 

    在充滿詩情畫意的寺院門口,我並沒有急著擠進寺院去觀賞景致。卻被兩匹性情溫馴供人拍照的白馬所吸引。經咨詢,每人/次騎馬拍照僅需五元錢,我擔心騎馬會有危險,馬的主人立即向馬發出了“走”“停”等不同指令,我和家人這才大膽的依次騎上小白馬,體驗了一把騎馬馳騁的臆想和未免忐忑的心境:我在想,若在古代,騎馬、坐轎、徒步行走前來拜謁古寺的場景該有多麼的蔚為壯觀!      

 

    風穴寺寺院群山環抱,北有紫霄峰,側有紫雲峰、紗帽峰、香爐峰、石榴嘴峰等9條山脈逶迤相連,寺內殿、閣、樓、台依山就勢而建。這座寺始建於北魏,後經唐、宋、元、明、清歷代重修與擴建,並幾經更名。北魏時,稱作“香積寺”,隋代改名“千峰寺”,唐代擴建為“白雲寺”,後世又稱之為“風穴寺”,是河南省唯一一座與青山綠水相廝守、與風骨神韻並結緣的著名佛教寺院。

 

寺內有七祖塔,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高24.16米,為方形九層密檐式磚塔,塔身外輪廓呈拋物線,是全國迄今保存完好的6座唐塔之一。另有懸鐘閣,內有9999斤重的大鐵鐘,為宋代保存至今的稀有珍品。有金代建築中佛殿、毗盧殿、觀音閣、三官殿、漣漪亭。

 

  在風穴寺東、西、南面,有唐以來各代和尚墓塔146座,是全國僅次於少林寺和山東靈岩寺的第三處較大的塔林。新中國成立後,該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也正如“年年歲歲花相似”一樣,現在的古寺大都成了人們爭相遊歷的景區,然而,對很多遊客來說,旅遊旅遊,實際就是走馬觀花的“遊”、眼花繚亂的看,尤其2012年“十一”的黃金旅遊井噴期,旅遊成了“遊人”,看景成了看“屁股”,而一些古塔,古建築,碑林,也大都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而劉希夷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妙就妙在他揭示了人們慣性的審美疲勞和人歲更迭歲月滄桑的無情。

 

探秘三: 中原一絕  風穴怪坡

 

    從風穴寺出來,沿著右側水泥路東行約200米,有個風穴怪坡。據介紹:這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大的怪坡群,在怪坡——“騎車上坡不用蹬,開車熄火照樣行”。“上如乘風迎帆,下如逆水行舟”。

 

    廣告有廣而告之的作用,其效用往往會往大處說,故被人們不齒。而慕名風穴寺,意外不僅收獲了唐朝詩人劉希夷的“夷園”,還順便捎帶檢驗一下“風穴怪坡”這一神秘的面紗。我們來到“風穴怪坡”售票處,與管理人員協商,滿心歡喜的取得了3個人20元的優惠“探秘”權,我們3人從景區管理處推了一輛自行車到“怪坡”,實驗場,但到“風穴怪坡”一看,卻“怪坡”不見坡,原有的山坡幾乎被挖掘機、推土機夷為平地。“怪坡”呈東西走向(如果我沒迷向的話),我朝向西的“上坡”騎,說也奇怪,確實是“上如乘風迎帆”,不用蹬,順溜得很,若往東“下坡”騎,卻不用力蹬就停。確實是“下如逆水行舟”,但同樣是哪片丘陵地帶,你換個地方就不靈驗了。騎車完畢,我們正要返回,發現有輛小車也前來湊熱鬧,只見那輛小車在怪坡摘擋熄火上坡時依然能行,下坡摘擋熄火就會緩慢後退,看來“怪坡”動力十足,名不虛傳。

 

然而,風穴怪坡的“魔力”到底是什麼現象造成的呢,有“重力位移說”!有“地磁現象說”!有“視覺差說”!眾說紛紜,我感覺,前兩種說法還靠譜些,後一種說法沒道理,因為所謂的“坡”,在我看來幾乎是平的,而在相對平的地面上

,不管是輕的自行車,還是重的小轎車,他們都在執行著同一條自然的法則,都在冥冥中有一種頗為神秘的力量在牽引,但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呢!也許是上天的力量,是佛的力量嗎,因為,佛無所不在。畢竟,它是距離佛的內心最近、最溫暖的地方啊!當然,探秘風穴寺還不止上述這些,它的話題就像它的歷史一樣,充滿了博大深邃與夢幻,如我們還探尋了始建於東漢的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九妖十八洞”,玩了一把開心與刺激。

 

人生是匆匆過客。就像歷史,行走吧,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和閃電,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停地留下串串或閃光或暗淡的時光的碎片。

 

                                        2013.2.17

 

石群良在風穴寺

 

石群良在風穴寺怪坡

 

石群良的女兒石夢涵在怪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