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歲月美出風采

 

  

     書桌上放著一本越南詩人曾廣健的詩集『美的歲月』,詩集中的曾廣健正陽光,陽光得臉上總掛著燦爛甜美的微笑,陽光得在青蔥的歲月中舒展著詩的花朵,並將枝蔓伸向藍天,用笑臉面對生活,用微笑釀造詩美,用活力張揚個性與青春——“一喜/一怒/一哀/一樂/串起的日子是粒粒/多姿多彩”(《美的歲月》)。

 

    在海內外的華人詩人中,美國的非馬、塞遙,大陸的麥芒、魯行都是寫微型詩的高手,尤其非馬的詩,將微型詩的創作推向了極致。微型詩是袖珍的花,因其晶瑩剔透並飽含哲理意趣,深受人們的喜愛。

 

    曾廣健先生的詩屬微型詩範疇。他為越南《西貢解放日報》的記者,同時還兼職著『越南華文文學』季刊編委,華人攝影會副會長,其作品在美國《越柬寮週報》《亞省時報》、《新大陸》,越南《西貢解放日報》、《越南華文文學》,台灣《笠》、《創世紀詩雜誌》、《台灣詩學》、《人間福報》,大陸《人民日報》、《稻香湖》等海內外報刊繽紛亮相。縱觀曾廣健先生的微型詩,其創作有如下特點:

意境新

    如:“心裡住進了/一屋子/鬼影”(《疑》),微型詩很小,小到10個字,但就這10個字卻有著飽滿意象豐盈出的想像空間——世界上多疑的人何其多也,而這些人的心裡,不是無一例外的“住進了/一屋子/鬼影”。再如《鏡子》:“每一張面孔出現/為什麼/為什麼都是/匆匆過客”。再如《浪頭》:“總是不肯屈服/時刻挺胸躍起/放眼世界”。“把心房掏空/用來//你”(《期待》)。所表達的,都是不甘於現狀抑或潛在的意旨。寫微型詩,貴在多規定意旨(非模糊)留下的豐富的想像空間。

富哲理

    微型詩以哲理見長。如:“總是不停地/衡量別人的/長與短//卻不去度出自己的/短與長”(《尺》),如“點血滴汗的/凝聚/細嚼時/滿是/苦辣酸甜”(《飯》)。當然,哲理詩以“象”著形,沒有飽滿意象的支撐,就會寫成純粹性的哲理式格言,而這類格言解讀式哲理詩,已經彌漫了人們疲勞的審美視野,所以,微型哲理詩仍然有很大的創造空間需要開拓。

 

有真情

    有真情的作品最能打動人,如歌曲《十五的月亮》《常回家看看》等,樸素的真情往往能打敗前衛的技巧:如《煩》:“如蠶吐絲的//在心中/織出網來。”另如《失望》:“仰望/朝陽對我/淺笑//俯首/拾起只是灑滿一地的/幻影。”“煩”時失望時的心境及形貌透過紙背自然的“冒” 了出來。年輕陽光的曾廣健在海外打拼,怎能處處遂心所願啊,他也會有憂煩和失落,而這種體悟,大凡想幹事業的人,恐怕都會體驗過。如我剛剛在河南『時代報告』上發表的詩作《霧》,所表達的情愫就是“一朵希望的花因霧被一塊石頭絆了一腳”的心路歷程。

有意趣

    著名詩歌理論家、詩人阿紅說“無趣不成藝術”。微型詩是詩歌藝術家族中的新成員,由於其惜墨如金、以象會意,是詩歌中的“快餐”式文化。好的微型詩,令人過目彌久難忘,也正因其短小,其用墨著色才尤為謹慎,正因為這樣,若在微型詩中融入意趣,無疑會愉悅讀者的眼睛。曾廣健先生的微型詩就有意趣的營造:“久久已經把相思淡忘/偏偏今夜的一通電話/卡在心口的/傷處”(《月缺》之二)。“隨著晚鐘聲響之後/心在呻吟//原來一粒塵埃/輾轉難眠”(《鐘聲》)。例舉的雖有傷感的凄婉情愫,但苦中作樂,依然成趣,如飲咖啡,讓人在品茗中體味詩人輾轉連綿的意緒。

 

    我喜歡微型詩,剛寫詩那陣兒寫的大都是微型詩,我寫的最短的一首微型圖像詩《流螢》,僅6個字:

                              打著燈籠

                              拾秋

此詩發表在『綠風』詩刊“小詩十家”,並在全國微篇文學作品大賽中獲得二等獎。我寫微型詩緣於遼寧的『當代詩歌』月刊,該刊於1986年由著名詩論家、詩人阿紅任主編,他高舉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合流的大旗,刊物設了“憂患意識”“迷你哲理詩”以及連線海外詩人的欄目,團結了一大批海內外詩人,極具創意,成為當時最有影響力的詩刊之一(也是最早與台灣『葡萄園』詩刊“聯姻”的詩刊之一),其中的“迷你哲理詩”欄就深受詩愛者的歡迎,我就是在那個時候因參加《鴨綠江》文學創作函授學習,開始與《鴨涵》(《鴨涵》《當代詩歌》函授是全國首家將文化創意作為產業經營的函授創作中心,之後,全國開始興起了方方面面的函授)的首創人、高級講師阿紅老師信識、面識至今並飽受其影響的詩作者。19889月,由阿紅老師選編了一本微型詩集『迷你哲理詩』的微型詩集,詩集版式及內容均很“迷你”(我的一首關於海的微型詩就被選入他後續編輯的一本微型詩集中)。應該說,大陸詩壇為微型詩推波助瀾者應該是阿紅老師。90年代初,由青年詩人李青松在湖南邵陽創辦了民刊《哲理詩》刊,反響強烈,受到了冰心等前輩作家的關注。《哲》刊連同李青松本人移居北京,之後,由穆仁主編,在重慶又有一份《中國微型詩》問世,為“微型詩”爭得了屬於自己的領地。

 

    寫微型詩需天賦,曾廣建先生就頗有這方面的天賦:“一面碧玉如鏡/青蔥樹影婆娑點綴?你熱情的擁抱//我只是過客/我不敢“憐香惜玉”/我只可拾起幾縷青煙/去作詩”(《地熱谷》),作為記者與詩人於一身且喜歡週遊的曾廣健先生,香港、台灣、大陸……到處都留下了他晶瑩的哲思:“波光粼粼流連天際/陽光笑我不過是/滄海的/一粒”(《站在船頭上》)。曾廣健先生所創作的詩雖小,但很繽紛,很熱鬧,除了上述例舉外,還有諷刺詩、圖像詩,題照詩等等,圖像詩能產生視角立體的動感,曾廣健有很多這樣的架構,只要用好了,就會閃亮讀者的眼睛,如《期待》。阿紅、非馬等都是寫微型圖像詩的高手,如《鳥籠》:

         打開

         鳥籠的

        

         讓鳥飛

 

        

 

         把自由

         還給

        

        

 

    當下的微型詩,已被大致框定為三行,主要是想和小詩有個分水嶺,但我認為,微型詩的形式應服從於內容,該多長就多長,或3行,或6行,既然小腳早解放了,未必再為其穿上蹩腳的小鞋,旅美詩人非馬就說“對於我,詩是藝術,多餘或不足都是缺陷,都會損害到藝術的完整。”曾廣健先生的微型詩就挺自由,盡管他的詩也並非字字珠璣,也有這樣或那樣的瑕疵,但純天然的真玉大都有瑕疵,而外觀完美的玉,大都是經過化學污染處理後的B貨或C貨,大都有了人為造假的痕跡,就少了靈氣。我想,如果他能在陌生化意象的營造,尤其加大通感、荒誕、怪誕等當下技法的吸納與融入,他的創造空間一定會更大。

 

    曾廣健先生在『美的歲月』中說:“一曲雨的浪漫後/當和風打開心扉時/陽光///七彩繽紛”。讓我們期待著“七彩繽紛”時刻的到來。

    

                           2011.10.15星期六於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