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的魅力

王耀東老師三卷本的『王耀東詩文選』

 

 

    收到王耀東老師寄來的900萬字143印張長達2000多頁三卷本的『王耀東詩文選』已經有大半年了,這也是我近年來閱讀文字最多,時間持續最長的馬拉松式的閱讀——經過漫長的閱讀,讓我真正領略了王耀東老師不斷超越,不斷探索的卓越風采——他不僅在詩、書、畫、小說、劇本、散文、編輯、詩理論等多領域都開創出了屬於自己的領地,尤其在新鄉土詩領域,可謂獨樹異幟。

 

王耀東老師敢於打碎自己,重塑自我,這不僅僅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因為作為一名中國詩壇的鄉土詩人,他創造了有別於他人的鄉土詩的神話,並以經久的耐力灑脫於時間之上。

 

王耀東老師有著極強的創新精神,這種創新的勢頭甚至超越了年齡與國界。美國『新大陸』詩刊在2001年發表的詩評家劉耀中的一篇文章中說:「在中國詩壇上,我特別關注王耀東的新鄉土詩,他探求了一條詩神之路,他的詩已經不是習慣意義上的鄉土詩,如變形、隱喻、象、幻化、畸聯等,是詩歌觀念和審美趨向的根本變化,這種精神變化和佛羅斯特是相通的。」故劉耀中稱王耀東老師為中國的佛羅斯特。我們可以從他的文本中找到他「行走」的軌跡——

 

王耀東老師的詩創作大致經歷了三個時期,即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之後三個時期,作為戰士詩人,王耀東老師的詩從60年代始就以《大海啊,你真玄》、《問哨兵》等詩在軍內外享有盛譽,79年至89年,他的詩就從「傳統」裡掙脫出來,向密集的意象型跨越——

“石頭窩裡莫非裝著致富的美酒,/山腰水庫像儲備的酒缸,/ 乾一杯吧,過往的朋友,大山中連空氣都有醉人的芳香!/新罐渠像支銀嗩吶,/一路吹吹打打,好不神往!(《對一座大山的巡禮》)

“寂寞在/被忘掉的一角/讀一本無語的童話/河水天天和他交談/卻成不了他的知音”(《奇石》);

是春天/剛剛揭開/梨花裝幀的封面/我在奇險的情節中走讀

故事曲曲折折/章節有起有伏

當年,一只山鳥攜著一片綠意,在此/落足;被老書記發現/一觸即發的靈感/把一個創作的構思/孕育”(《創業者的「書」》)。

    “星星是藍天上/密密的水草,白雲是/遠行的帆牆”

    “人,從雲縫裡擠出來/路,從山脊上掛下來。”

“夜幕的鐵板上,/是誰撒一把銀亮的芝麻,/明明滅滅……

夜市的燈,/比芝麻還香,盞盞/都是繁榮昌盛的火炬。”

    “歲月/比霧還輕的腳丫/靜得沒一點聲音,卻在它/身軀上踏出一條深的淺的/腳印。”

    “吊瓜、菜豆隔著胡同交上了朋友,/東鄰的葡萄伸過雙手,/西鄰的葫蘆爬過來親熱不夠,/金絲瓜拉長藤掛起了電話:/“喂,朋友,俺家又添新鳳凰”

 

王耀東老師早期的詩歌之所以享譽詩壇,原因便是他總有著自己非同凡響的創造,而他的創造,意象豐沛而新穎,就是今天讀起來,仍然覺得新鮮而親切。然而,詩歌總是行走的、伸衍的,總以新鮮的視覺淘洗「傳統」的元素,這就需要在寫作中不停的調整並愉悅讀者的審美神經。 

   
    
我認為王耀東老師的新鄉土詩在詩壇能夠引起廣泛關注,是緣於他能夠不斷的「打碎自己,重塑自我」。

 

    我覺得,王耀東老師詩風發生轉折性變化的時段——應該從90年代之後——

    五月的麥芒熟成一把把金黃的刷子/刷亮了村前清澈如水的喧響/我採一束麥穗去撓娘的脖子/娘的回眸美如明月”(《童年的陽光》)。

    我的田園/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插上一雙筷子/扎根抽芽/從不愁眉苦臉(《我的田園》)。

    小麥  它不以受挫而氣餒/忍著貓頭鷹的藐視/躲避田鼠的挑戰  曾同冰雪談判/儲藏自己的深邃(《這樣才能體味到小麥的感覺》)。

    不管是有雲有雨的日子/田中彎曲的身影/是大田內最不易折斷的風景/一場場的惡鬥/一次次的疼愛/都是在你彎下腰來的時候/完成(《恭敬的姿勢》)。 

    若說第一階段的詩歌像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童年,王耀東老師第二第三階段的詩,應該就是熟透了的謙恭彎腰的紅高粱——透出睿智、深沉、大氣的美。你可以明顯的聽到詩歌自然而又真實噴發的聲音——   

一旦渾圓結滿半空/透明熟得欲滴/渴望之中  藤的手臂/伸向聯想……

恩怨也會有情有節/心事的透明也會被綠色壓得傾斜/葡萄躲過她的回眸/仍然含滿秋波(《葡萄》)

    握成拳頭/向季節的額頭/猛擊整個肉身 炸開//案件懸而未決……”(春花)

一顆頂天立地的樹/綠郁郁的伸長樹枝/我便是常青藤/不停地伸出我的柔情   

有人說  你高不可攀/我還是攀了/沿著你樹狀的笑紋/走進你的夢/繞過一個又一個年輪……”(《伴侶》)

 

    通讀王耀東老師的『詩文選』,我就像一葉小舟蕩漾在他博大的大海裡、尤其他的山水詩,寫得最為鍾情,如《南窯灣》:

 

     洛水,從晚唐蜿蜒而來

     濤聲拍成月色

 

     一聲嬰啼

     石破天驚

     東方射出一道血光

     折射在筆架峰上

 

     唐詩的韻味

     最初散落在含著羊吁的

     南窯灣的炊煙裡

 

我非常喜歡這首詩——詩思宏闊奔放,就像一幅立體的畫,飽含著歲月的滄桑和無限的遐思。我想,這應該是他「空間境界」說的一個有力實踐和範本吧——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字不多,卻大氣磅礡,王耀東老師把它形象的喻為「離形入神」的產物。

 

     如《兵馬俑》;“荒誕  橫臥於一個秋天/驪山腳下/一片平靜

     黃土是什麼/是一層歷史的封面/將一段爭吵不休的戰事/慢慢安撫  的眼神/變得無邊無際/一旦打開/死去的迅速鮮活/漢中長河/荒原雄風/傳來擊打  悲鳴/最溫柔最動情的那一頁/沿著陶俑的線條/亮麗的月色/滴著雷聲”

    如《登秦皇陵》:“我一步不停地  踩著金香波/淹沒在  時間壘成的階梯/一直到權利的頂峰  看一個人/意志的拳頭  如何擊碎藍天/把碎片又凝成黃金//時間很巧合  又一個/瘋狂的六月  陽光在樹葉間/組成強烈的反差/沒有誰的風速  能到此高處/捲成漩渦  把一夜白髮/吹成春草”

如《雁湯山印象之一》:

綠色的墨盤/托在掌上  用粗筆抹一下/用淺墨抹一下/都是靈性的個體……

無數的目光/有幾束被典故的幻化點燃/燃燒著自己  照亮了路

如:《鬼城奇遇》:“據說  鬼是無形的/他們最怕鏡子/七月的時間是無悔的/我踏著七月的歌舞/大膽向鬼城切進

街上不能平分陽光/早晨已開始喪失本能的掩飾/巷風變形  從上衣的口袋/金利萊蝴蝶的方口上來/香是親昵的味道  妙齡女子/穿過欲望的欄柵  在你/腮上抹些口紅  柳眉纖手/伸到你內衣作蛇的扭動……

  

    王耀東老師的山水詩可謂達到了出境如畫的地步,你很難想像他的詩思是怎樣流出來的,讓他用怎樣的鬼斧神工的魔刀在雕琢他神奇般的文字,也許,只有世界大師才配有這樣宏闊怪誕的詩思吧。

王耀東老師是中國詩壇開新鄉土詩最有成就的傑出代表。他的詩揉入了隱喻、通感、荒誕、象徵、幻象、畸戀、神秘等現代各種表現技法,他在《試筆山水詩》一文中說:“要想開掘出無限時空萬物生靈的生存空間的完美與殘缺,就要施展一番「感物聯類」的功夫。無限空間,才是精神世界,心象飛馳的領地”。為了增強詩的張力,王耀東老師“特別注意保持母語的張力、原生氣質的發揮,尋找現代人那種具有打破性和創造性的敏感點,表現手法上注意保持它的稚嫩,不時出一些毛邊和破碎性,用意在留些空白給讀者”。

    

    1990年,王耀東老師發表了一首「鄉事」的詩,此詩如一枚炸彈,在海內外掀起衝天巨浪。   

 

    1991225日,台灣詩人岳宗撰文《大陸詩的得與失》,批評王耀東先生的這首詩有散文化傾向,岳宗認為王耀東老師寫的《鄉事》不夠洗練精簡,就順手改了第二段,而實際上,改後的詩,雖然洗練了,但就欠缺了王耀東老師詩歌的勁道,這大抵就與詩歌的個體寫作差異有關,用某種嗜好去套另一種嗜好,出來就會變味。

    這次討論首先在『消費者導報』和濰坊文聯『鳶都報』發起,一時間引起了海峽兩岸詩人規模宏大的討論,臧克家、屠岸、瘂弦、孔孚、袁中岳、張同吾、丁芒、望星海、劉菲、非馬等文壇大家均參與了這場大討論,『太原日報』、『南國詩報』、『詩探索』、『詩刊』、『作家報』、菲律賓『商報』、美國『新大陸』、『時事周刊』等海內外十幾家報刊發表了五萬字的討論文章,人民文學出版社、人民大學,解放軍藝術學院等全國十幾所高校,圍繞王耀東新鄉土詩展開的一場長達十幾年的大討論,這場討論,就溝通兩岸詩人之間對美學的看法有積極意義,兩岸詩人公開在報刊上展開詩藝的探討,這是第一次。

    楊匡漢在評價王耀東新鄉土詩時說:“一方面,他給民俗風格注入了中國詩詞的典雅華貴;一方面他創造了內在精神的鄉土情韻與表現手法的現代性的統一品格。”著名詩歌理論家劉士傑在《走向邊緣的詩神》評價王耀東說:“他以驚人的毅力,學習中外優秀現代詩,包括台灣的寫作技巧……他終於完成了從舊鄉土詩向新鄉土詩人的蛻變。”

九十年代初,中國人民大學的八位世界文學、當代文學、近代文學的研究生以王耀東先生的鄉土詩為選題,並進行了深入地研究,認為他創造了別具一格的新鄉土詩。

 

   《鳶都報》放飛文學的夢想——王耀東老師就像一位指揮若定的將軍或謀略家,因為他有一個博大的情感空間。

 

王耀東老師在『詩文選』的後記中說:“寫了一輩子的詩與散文、小說,真真實實感受到人的生命是什麼?”並說:“人的文學應該時間化,讓其多活幾千年,一個人很難想像你的幻家是多麼奇妙,如果你終生都在探索,總想做一個真誠的詩人,詩的神秘將伴隨你走過一生。”

事實上,人的潛力是無限的,王耀東老師的成功,就是他不斷開掘並無限放大了他的潛力空間,故他就書寫了「詩書畫」等多領域全能的神奇。王耀東老師『詩文集』第三卷共分「詩的悟道」「空間詩學筆記」「說文談藝」「訪談擷英」四個部分。

第一輯「詩的悟道」。詩的悟道在哪裡?王耀東老師說:詩是感覺的呼吸,血液裡的一種躁動,她潛藏在大腦的溝渠之中,或一種色彩,一種呼吸,或一種姿勢,都會把她呼喚出來,變成文字變成視覺。而王耀東老師正是把這些瞬間的經驗和感悟幻化成多姿的文字,娓娓的與讀者交流,而這種交流是「面對面」的。  

1990年,濰坊市文聯讓王耀東老師辦了一份具有輔導青年作者性質的『鳶都報』,同年,在王耀東老師的倡議下,濰坊市文聯創辦了『世界風箏都文學創作院』,『創作院』成立之後,每年都有四、五百名業餘作者報名參加,這就需要請名家寫輔導性文章,可名家不好請,於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名家王耀東自然就被濰坊文聯的同事們推上了前台,就這樣,幾年下來,他就在編報寫詩的夾縫裡,從自己的創作實踐出發,寫出了如《時間觀,實際是創造觀》、《吃苦,是創造的組成部分》、《詩人,進入「空間境界」的暗碼》《鄉土詩的根,生命與創造》《我能成為詩人嗎?》《抓住機遇的閃光》《取意不凡的震撼》《執著的熱愛才有好詩》,這些文章,深入創作骨髓,讓習作者很容易進入創作的現場,取到真經。而且,此輯中也錄入了不少名家之間的交流文章,如《鄉土詩的局限與打破》、《詩無大小》《尋找詩的切入點》《美的淘金者》《淺談詩語「散置」的張力》《高產、優質的謎底》《前輩戰友 榜樣》《三個女人給陳忠實的啟示》《曉凡乘風遠行》,這些人有著名詩人峭岩、李小雨、紀鵬、耿林莽、賈平凹等,文章發表後,在海內外讀者中產生了較大反響,由於王老師『詩文選』選文浩大,他的很多散文非常大氣、優美,而我文中引用的詩文,也基本是閱後再即興引用的,有些是在閱讀中折頁「標記」的。如《詩魂繫藍天》《劉瀏印象》《風箏城內話詩情》《神奇的民俗藝術》《生生不息的濰坊年畫》《西部民俗文化考察散記》,還有寫微雕的那篇,都堪稱散文精品,不僅令人神往的介紹了濰坊的風土人情,也讓『鳶都報』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

 

說說王耀東老師的「空間境界說」、「靈視」及其他

 

老實說,讀王耀東老師的『詩文選』,就像面對一位睿智的長者,在親切地傳遞他的成功、快樂與得失。

就讓我們輕鬆的走進第二輯“空間詩學筆記”——

王耀東老師把心象宇宙譽為一個無限的空間,這是非常形象而又生動的比喻,他說——每一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個相當大的空間,就像廣袤宇宙那樣空曠,一般情況下,它不會自動打開,也不可能打開。你必須有一種敏感的東西把這個宇宙之門喚醒或者叫打開,這個喚醒就是詩意或者叫靈感,靈感實際是一架想像的梯子,你沿著這個梯子爬上去,才能發現空間之玄妙。並說:一個圓圓的雞蛋,立在眼前,它是一個習慣形體,總感覺像我們的詩,認為只有它的完整才是詩,不敢去打破,其實,打破的僅僅是它的形體,它的質基本沒有變,有變,才有新穎,才有發展:詩如何打破「幻」與「真」的界碑,竟是如此關鍵。並說:“我說的空間境界也是一種假定,一個形似宇宙的空間,一種比現實更廣闊、更夢幻、更豐富、更博大、更凝重、具有多層次感覺的世界……空間境界是否能夠打開、進入,全憑作者的感悟……凡是拘泥於事實不放,不能進入想像空間的,大都失敗,這個想像空間就是空間境界——那麼這個詩的空間在哪裡呢?我的感覺是它往往存在於是與否之間——把意象放在像與不像之間,也是一種空間意識”(《關於「空間境界」之說》)。

 就「空間境界」之說,王耀東還撰寫了《努力開拓詩的想像空間》《童年想像與空間詩學》《進入時空的馳騁》《詩人進入「空間境界」的暗碼》等不少文章,從這些洋洋灑灑的論述裡,我們不難看到,「想像」才是打開或進入「空間境界」的鑰匙——詩的成功在於想像,詩的敗筆也在於不會想像。想像是詩的重要一環,也是最起碼的一環。所以詩人的任務就是千方百計的把詩中的空間加大,擴大得越廣越大越好,詩的真實裡也在於取意不凡和想像的無限。他在《進入時空的馳騁》中也說:“現代詩特別強調注重人的內心世界去自由馳騁,時空的跨躍、斷裂,力求標新立異,這些探索無疑加大了詩的力度。”

徜徉於王耀東老師『詩文選』靈動的文字裡,不僅能觀山觀水,還能領略於諸如「靈視」「偶發」「散置」等旖旎的風光,而這些新鮮的學術術語,應該都是王耀東老師不斷打破創新中的新的「悟道」。

「靈視」。王耀東老師在《美的淘金者》中說:“現代詩追求心靈意象,注重內心與外部世界的溝通與契合,強調詩的暗示、隱語、象徵、聯想,並形成詩的基本傾向”。而在《關於有我和無我的論戰與靈視之說》中,更有精確的描述:“詩人和平常人是一樣的,不同之處,是要通過藝術手段,找到一條與宇宙溝通的神奇之路,平常人發現不了的情感他能發現,平常人發現不了的境界他能觀之,這就是詩人們常說的靈視之眼。”。

「偶發」。一詞在文中也多有閃現,我是從評李小雨詩集看到的,王耀東老師說:「偶發」僅僅是觸發,是引爆點,但決定一首詩的成敗,還在於驚人的出奇的意象(《尋找詩的切入點》)。實際上,偶發就是詩人產生靈感的「觸」點,往往是由某件事,某個外在的“刺激生發出來的。

詩語「散置」。王耀東老師在《淺談詩語「散置」的張力》一文中說:“我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詩,我讀大陸近幾年幾位有出息的詩人的詩,發現打破慣用語言而「散植」在或曰「散置」在詩中。即把詩意,立像散栽植。並進一步例舉馬致遠的“枯籐、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認為:表面上彼此不關聯,內有潛在溝通的詩語,把你從此景引向彼景,把空間無限拉長,把暗示植在期間,讓人們有更微妙的體察意義上的微細感情的變化和那種捉摸不定的經驗情緒。

王耀東老師的「散置」說是一個重要的發現,若把某種文體散置入另一種文體,如把詩歌「散置」入小說裡,把小說的「情節」散置入詩歌裡,把散文詩的語言散置入小說或散文裡,其實,我們平常就在自覺不自覺地作著「散置」的工作,正由於「散置」,才給讀者設置了閱讀的屏障與神秘快感——因為從某種程度刺激並順應了人們獵奇求變的閱讀嗜好。

當然王耀東老師的「悟道」不止這些,甚至可以說它就蘊藏在他浩繁的卷帙中,如《向禪借火》、《也談散文詩和隨筆的混合》以及他談論或訪談海內海外作家們的生活或作品,實際都是在傳遞不同個性的作家們的別樣寫作和習慣。一如《藝術的天機》,王耀東老師從繪畫中找到藝術的相通點:“藝術一到純熟的時候,就要變異,把高雅的藝術變異到一種樸拙大俗,或者講,追求一種無技巧,或者叫天成、童趣,這也是一種層次。”“好詩總不是雕琢出來的,天機是自然之妙,在於情感的真正觸發,如電光石火,意象頓生,這亦是詩的根基。”

為什麼古代藝術家可以詩書畫兼得,就緣於詩書畫「價值觀」相通,鄭板橋之所以成就了鄭板橋,就在於他拿來了不同的個性揉於一身並最終成就了別樣的個體。

 

說文談藝、訪談覓蹤、海內海外,王耀東老師從書中吸取營養和靈感,把探尋的目光伸向遙遠

 

    王耀東老師寫了大量的讀書文章,作為一名在詩壇上的一個大腕級詩人,腹有詩書氣自華,也只有在學習中,才能不斷提高。

    王耀東老師說:書是無價之寶。書香連著無限偉大之路。書可以強化自身,強化一個民族,對於一個詩人可以重新煥發激情,重新振羽翼,進入生命的新階段。

    王耀東老師愛書讀書可謂如痴如醉,我上高中時,盡管兜裡每周的生活費僅有十幾塊錢(當然飯票是從家裡帯的麥子換的),每次所打的菜也只有5分錢,可總是要從牙縫裡摳出錢來買書,如我買的《李白詩選》《杜甫詩選》就是那時段買的,不過我喜歡李白,就冷落了杜甫,因為感覺杜甫身上「負能量」的東西太多了,沒有李白“千金散盡還復來”那樣的豪放和大氣,不過我愛書是愛書,卻遠遠達不到王耀東老師那種讀書「痴迷」的程度——“我常常頂一頭蜘蛛網,還沒有覺察,或端著茶杯在書桌地下鑽來鑽去,偶然打壞了茶杯蓋,就要挨吵了”(《最苦莫過於找書》),看到這樣的情節,我就會偷偷的發笑,因為這情景咱也有,如咱看電腦入迷了,妻子吹著洗腳,連喊幾遍不見動靜,也會挨吵。不過,雖然咱不是名人,而名人應該大都是這樣練出來的。

    王耀東老師是寫散文、隨筆、訪談文章的高手,他不少很厲害的文章都收集在“說文談藝”“訪談擷英”裡,讀書是自然的事,讀有個性的,讀名家的,讀古今中外的以及業余作者的書;在此輯中,有不少篇章是介紹作家創作情況的,如《作家之癖和搶奪的時間》《王安憶寫陳村》《閆海峰的創作之路》《爾克的第二故鄉》《激勵我一生的一句話》《莫扎特的遭遇與創造》《一夜真情話溝通》《關鍵看有沒有自己的東西》《纏纏綿綿的鄉情》;也有不少海內海外名家之間的書信飛鴻,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王耀東老師的不少評論文章都是以書信方式呈現的,這應該也是他的「一創」,也是他忙碌生活的縮寫,而這些文章,或提供可資借鑒的創作經驗,或飛鴻情感交流的和鳴,帶給人的都是向善向美的心聲。在“訪談擷英”部分,有訪談艾青的《他是一位吹號者》,有訪談臧克家的《藏老與鄉土》,有訪談文懷沙的《哲人曉暢》,有訪談臧克家、孟偉哉、雷霆、楊金婷、謝冕的《北京探訪記》,有訪談賈平凹的《夜訪賈平凹》,有訪談流沙河、阿紅、公木、楊益言、韓作榮等等堪稱中國文壇的星、匠級人物。物以群分、人以類聚,名家自有名家的交際圈。

    王耀東老師是一位文壇鮮見的多面手大家,盡管詩歌是他最拿手的兵器,但他在散文創作方面、在大意書畫方面,在小說創作方面,在電影文學劇本創作方面,均創造出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如他的長篇小說《好一朵玫瑰花》至今還有人要求再版,他的書畫能夠頻頻在國際上獲獎、展出。

    200011月,在美國洛杉磯召開的世界華人作協第四屆代表會及北美作協第五次代表會議上,著名詩歌評論家劉耀中、北美華人作家副會長周愚等認為王耀東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詩人,會議期間,劉耀中和周愚等一批作家,到瑞典領事館,為王耀東等中國作家討諾貝爾文學獎,並最終將他列入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                            

                           2015121寫,22日改定

 

北京王耀東顧問箋注群良:詩評看了,我很滿意,你和別人評的不一樣,主要在於你轉換了一個角度,這樣就新穎了。選擇的詩也不一樣。語言也不一樣,實際是上升了一個層次。我已經轉幾個朋友。包括香港的文學報,海外報紙還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