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中國新詩選』

周立生主編『中國新詩選』

 

受「常德詩協第二次換屆大會」之邀,一行三人趁五月陽光前往常德相聚。五月鳳衣著旗袍,仿如赴宴般喜慶。在那裡,又將與久違的詩友們相會。

一路上與縣文聯主席韓霆聊天,就想像淨土的樣子。如何在渾濁的塵埃中找到心靈的慰藉。韓霆講,作為與文學有緣的人,他的心靈一定會得到淨化,昇化,而塵世的糾葛是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生活上、工作上的壓力,造成了各自的消極負面情緒影響。如何淨化,是文人們的追求,也是一種本性的回歸。我講,我的一生最不幸的是熱愛文學卻又不能與文學生活在一起,不像大學裡的文學專業教授們。我曾對詩人黃梵、伊甸說過,他們的工作非常令人羡慕。而我只能是業餘文學愛好者,是一位旁聽生。必須以生活為主。韓霆講:一個人必須要有擔當,有責任心,在先有維持正常生活的情況下,去搞文學。

韓主席說:我與文學應該有些聯繫,與文學界的交往,我們有編輯、有扶持文學等工作任務。作為文學,他的基準是心靈的盡善盡美的頌揚,所以,那些描繪個人灰色情緒的、傷感的作品是不會受歡迎的。我們主張讚美人性,用文筆歌頌人生。

一路上,我彷彿與世隔離。

窗外的風景與車內的輕音樂形成和諧。

韓霆的車開得很平穩。

到了「金悅賓館」,江邊的風與河岸的詩牆相連,這是一次內斂卻又開放的盛會,充滿古雅與現代的風格。一進門便遇到了一對新婚嫁娶的大轎,這又註定是一次喜悅而幸福的盛會。

 

張小玲,酷似孔雀的美女,高佻的身段保存在記憶中。進場便收到了她的個人詩集『一個人的時光』,這本詩集充滿意趣與純淨,如何在渾濁的塵埃中找到心靈的淨土。難怪,到了「詩協第二次會議」現場,我看到了向未法師,是城市裡有意識領域以外的佛像,正在接力繆斯女神的火把。

張小玲的這本集子,通篇給人向善、唯美的感覺。

孔雀,不僅僅因為有美麗的外表,而是本性自然的張狂;而詩歌的純淨表達,則是展開了內心靈魂的翅膀。

張小玲詩集『一個人的時光』

 

聽唐益紅講,參會人員可以購買周立生的詩集,作為援助。

QQ群裡常聽到周立生,為人和善,但少見其作,正好可欣賞一番。

第一次見到周立生,遠不像身患絕症的那麼軟弱,相反,一臉笑容,表現出不屈和對生活的堅定以及與詩為伴的從容神態。

在此,我感受到詩人便是常人,放下筆,你走向大街,誰也不認識。就像臺灣詩人向明所講一樣,詩人也是凡人。拿起筆,你成為了神,在心靈的淨土,找到另一種歸宿,他是坦蕩而忠誠的信仰之神。

桃源楚天之雲在一旁發書。作為『桃源新詩群原生詩』的創始人之一,絲毫不顯蒼老與傷感。可以想像,桃花源的淨化,是心靈與塵世的有效過濾,這個熊老師,留山羊鬚,卻多了一份憨厚。

原以為單薄的集子,卻想不到很厚實,封面清雅,內容不是周立生本人的個人專輯,是一本『中國新詩選』。這是本合集,是楚雲他們在文學陣地的一顆豐收果實。這個桃花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進入課本,其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後人便繼承了傳統風格:樸實、唯美、幻想、純真,有生活在世外的感覺。

打開『中國新詩選』諸多熟悉的面孔,諸多熟悉的清新風格。

應該說,這本集子更像洞庭湖裡的君山,住的是神仙。雲霄雲夢,與世隔絕。

清風始來,清香撲鼻。

這並不意味著濁世沒有悲哀,這本集子有詩人們不屈的力量團聚著,他們信奉著至純的佛,以詩的名義,用生命去呵護每一寸土壤,每一季清風、河流、歲月。聽不到歎息聲。

應該說是「人之初」是生命的本源所在地,雖然沒有語言的獨特性,不會產生標新立異或者超出傳統語言的特點。她卻是集抒情、優雅於一體,這讓人想到泰戈爾、徐志摩。但這並不說明:詩歌原本就該這樣。

從詩經到唐詩,以及散文,我們過多地吸收了文學美學,他具有文學的基本屬性。拓開講:其表現的是人性對生活的熱愛與自然流露,對萬物與內心的一致所創造規劃出的藍調。詩歌這個嬌子,他的使命太複雜。不能說因朦朧、象徵而讓人一頭霧水,或者過於抽象、跳躍,或者串插、行為、音律、畫面等用文字與心靈的溝通而達到詩人表白的目的。無論歷古從今,還是從國外到國內,我們流覽了大量的不同風格的語言,因此,我們的創作詩風隨其改變而飄忽不定。做好自己,與自己的視線與環境和諧相處,用內心的真情去感實人生的美妙,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文學感悟。

當然,境界有很多種,你不可以想像:廣大人類的疾苦,他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處於饑餓貧窮的地帶;也不會去為戰爭而產生拯救的想法,你的經歷應該感謝上蒼為你佈局了一個和平優雅的環境,那些過份的強烈心理會讓文學套上沉重的負擔;你也不可能為「賣火柴的小女孩」而去為她營造一座房子,讓你生存在童話的真空;你也不會生活在高原喜馬拉雅山腳下,感受幡鈴與命運的錯落。在這本集子裡,你絕對看不到這些。她如涓涓細流、清唱著,亦如一片大山裡的樹葉,因四季而舞動。

讓那些為詩歌突圍的人去突圍吧,他們亮化手中的武器,為自己的執著而呐喊,他們擁有不同的語言風格,有各自的粉絲為他們列卷,這裡不分先鋒還是傳統。

詩歌,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而且不滅。

支持你們,原生態,大自然的饋贈,讓我們幸福而驕傲地生活在一起。

就像五言、七言也不會絕跡,所有的詩歌都會在文學的領域裡聚集在一起,形成百花園。

當然,這本集子,準確地講,不該叫『中國新詩選』,因為他並不涵蓋中國大量優秀的詩歌創作者的作品,而且不具備更多的不同風格,更好的取名應該是『山那邊的人』或者『淨靈集』諸如此類。

可是,當一個身患絕症而且組輯500多首『中國新詩選』時,這不是一種宣導麼,以個人的名義,以詩的名義,以大自然的名義,才是大道的名義。是一種生生不息的淨土靈界,是神仙居住而且逍遙的歡樂園池。

                                       2015.5.25

 

 

『中國新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