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日記(十八)自然

 

◆◆◆賞析徐志摩《雪花的快樂》

 

徐志摩流行的詩歌並不多,最著名的就是《再別康橋》。這首詩廣為流傳,許多名家都寫過評賞。《再別康橋》是新格律體詩的代表作,深有古韻,用詞講究。這首詩至今仍被大多數詩歌愛好者喜歡和模仿。這首詩我們看到她的用詞優雅、格調清新,氣息起伏,韻味十足。因此在用詞上(中間部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新白話詩講究的人為跡象。優雅的詞素與朴素的詩性相結合,導致大眾的喜愛。在這首詩裡,我們看到詩的自然表達形式『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這裡的自然已經上昇到了一種精神,清朗氣新的神志。因此,在這樣的詩歌中,自然是詩的靈魂。在這裡,我們體會到了志摩深深的離別的思愁。這種情調表達上的自然是真正打動讀者的原因。這樣的作品也有一首名作《鄉愁》,她同樣通俗,優美,是臺灣詩人餘光中的作品。這首詩在情感上表達自然,毫無雕痕。表達了對祖國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十年如一日,這種情愫上昇到內心的本體上的體會,只有這樣纔真正打動了讀者。

自然,是一切文學的重要基礎之一。相反矯情、故作、缺少感受就是要被文學批叛的對象。這裡的自然無論在哪個時期,都作出過正確的評價,本文在附後的關於自然的古代詩論和詩舉例會告訴大家。在這裡,我們強調一切盡量做到自然而然,用詞、用形、用情、用意……等。只有發自內心的感受,自然地流露纔是真正讓人舒暢的。舒婷的詩用詞講究,情調優美,表達自然。因此,用詞的優雅也表現出人為的一絲跡象。泰戈爾的散文詩,就是表現在人性上的自然、關懷,與大自然的有機結合,從心理上,抒情上,『新月派』受到不少影響。

講到這裡,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優秀作品,似乎接近完美。(在當今的網絡現代詩中,對這種類型的詩已經產生了反感,不再喜歡。因此,當代的詩晦澀、不自然、雕琢、不優美,離眾越來越遠,是悲哀的一代,對歷史的詩歌總結不會有絲毫的成績可言,也不會出現流行大眾的好詩。)徐志摩的另一首好詩就是《雪花的快樂》,同樣雋永、清香。這首詩,在表達上更自然。從某種程度上已經超過《再別康橋》,這是一首愛情詩,也可以從側面理解對萬物的愛。詩人借『雪花』那種清白、清純、清雅、輕盈來表達自已的思想。這首詩無論是哪一句、哪一段、甚至哪一個詞無不在貫穿這首詩內在的節奏與韻律。這首詩采用的尾韻『楊、向、香……』也是詩歌中最常用的最好用的韻,因此,從某種意上講,這種韻使《雪花的快樂》在表達上更輕快,自由。

《雪花的快樂》體現在人性的『高古』上,那格調與清雅,是人們向往與追求的願望。這首詩色彩濃郁。(雖然看不對色彩的描寫),正是這種比較,纔使『雪花、幽谷、飛揚、株砂梅……』纔使這種表面淺淡的描摹上反而襯映出濃郁的色彩,這種對比與映照把人帶入如夢如幻的境界中,這種理想的浪漫的愛情。這種愛表達上自然卻又似乎平淡,在古詩中常有『詠梅』的愛情名詩,這首詩的立意非常明顯,在此,我們學習這種自然的表達;對色彩的描繪;情調上與全詩的自然貼合。『也不上荒街去惆悵』、『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對愛情的執著和沒有陰澀與消沈的意志。也是這首詩在詩性上的清高的自然發揮,這種布局合理,自然,是詩歌的靈魂所在。

我們清楚地看到,當一首詩讀後,我們覺得很舒暢,那麼可能是因為這首詩在情感與表達上的自然起作用,作者沒有欺騙你,作者的感受是真實的。在這首詩中靈魂,不是思想,是自然、親切。我們在讀《雪花的快樂》時,已經無意中深入詩中隨作者的情感波動而陶醉,你能拒絕這種享受嗎?

自然上的表達是一切詩歌成功的理由,自然上的流露表現在用意、用詞、用形上的自然。我們看到洛夫詩人的許多作品,包括《剔牙》那種聯想。而《窗的美學》更是一種自然貼切的詩歌意境上的成功之作,在當代詩人中,非馬詩人更強調這種自然,表現在他的詩中《越戰紀念碑》等。

在現代網絡詩歌中,我們對自然的定義已經發生了變化,徹底的摒棄了傳統觀念,人為地把垃圾、性描寫說為自然的享受。因此,我們的詩歌審美觀已經離大眾越來越遠,現代的詩歌。對表達上的自然,除了愛情詩外,伊沙的口語詩,譚克修的敘事詩,他們繼承了自然表敘上的傳統,卻忽視了詩歌美學上的一些觀點,因此,也不適合流傳大眾。只有當人性審美與自然表達上的有效結合,這樣的詩纔會發出巨大威力,纔會使更多的讀者流傳她,那麼,你就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附★古代詩論對自然的法則

 

【《人間詞話》】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

 

【石林詩話卷3】 宋·葉夢得  

『詩語固忌用巧太過,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工妙,雖巧而不見刻削之痕。』

 

【四溟詩話卷2】 明·謝榛

或曰:『詩,適情之具。染翰成章,自然高妙,何必苦思以鑿其真?』

 

《二十四詩品》基本上全講人性上的自然表達,道法自然。

10 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諸鄰,與道俱(注:他本作『俱道適往』。《詩家一指》本亦作『俱道適往』。)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真與不奪,強得易貧。幽人空山,過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鈞。

『自然』是中國古代文學創作中最高的理想審美境界,它的哲學和美學基礎是在老莊所提倡的任乎自然,反對人為。劉勰在《文心雕龍·原道》篇中說:『雲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因而此品首二句謂:『俯拾即是,不取之鄰。』其意就是真正美的詩境是任其自然而得,不必著意去搜尋,所以下二句接著說:『俱道適往,著手成春。』『俱道』,《莊子·天運》:『道可載而與之俱也。』道,即指自然,若能與自然而俱化,則著手而成春,無須竭力去追求。中四句進一步發揮此意,如花之開,如歲之新,皆為自然而然之現象,非依人力而產生。『真與不奪』之『真』,即指自然之真,與,同予,此二句謂自然賦予者不會喪失,欲憑人力而強得者反而會失去。

 

詩歌列舉:

 

【雪花的快樂】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揚,飛揚,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淒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飛揚,飛揚,──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裡娟娟的飛舞,

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裡探望──

 飛揚,飛揚,飛揚,──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借我的身輕,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鄉愁】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水成岩】卞之琳

 

水邊人想在岩上刻幾行字跡:

 

大孩子見小孩子可愛,

問母親「我從前也是這樣嗎?」

 

母親想起了自己發黃的照片

堆在塵封的舊桌子抽屜裡,

想起了一架的瑰艷

藏在窗前乾癟的扁豆莢裡

 

嘆一聲「悲哀的種子!」

 

「水哉,水哉!」沈思人嘆息

古代人的感情像流水,

積下了層疊的悲哀。

 

 

 

【遠和近】 顧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窗的美學】洛夫

 

當暮色裝飾著雨後的窗子

我便從這裡探測出遠山的深度

 

在窗玻璃上呵一口氣

再用手指畫一條長長的小路

以及小路盡頭的

一個背影

 

有人從雨中而去

 

 

 

【越戰紀念碑】.非馬

 

一截大理石牆

二十六個字母

便把這麼多年青的名字

嵌入歷史

 

萬人冢中

一個踽踽獨行的老嫗

終於找到了

她的愛子

此刻她正緊閉雙眼

用顫悠悠的手指

沿著他冰冷的額頭

找那致命的傷口

 

 

 

【金色花】 泰戈爾

 

假如我變了一朵金色花,只是為了好玩,長在那棵樹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風中搖擺,又在新生的樹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麼?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我暗暗地在那裡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

當你沐浴後,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蔭,走到你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的香氣,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當你吃過中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麼?

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裡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個故事給我聽。

「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2006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