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山河南帝居

 

()

 

 

 

 

 

               南國山河南帝居   截然定份在天書

           如何逆虜來侵犯   汝等行觀手敗虛

          

       上面這首是古越南後李朝(10101225)名將李常傑於一零七五年(宋熙寧八年)十一月領軍擾宋在其攻下廣西的欽(前屬廣東)兩州後就以 “賊喊捉賊的手法反控宋朝一狀說是宋軍侵越,並且躊躇滿志的在三軍面前吟的一首詩句。

        “南國,是一般古越南的自稱,而把歸屬中國的那段期間,稱為 北屬時期。所謂的這個“北屬”,意即指受中國統治。

   在越南史冊中的記載,越南是有過三次“北屬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西漢時期。趙佗、趙括父子建立的古南越國覆亡後,公元前一百一十一年至公元三十九年,凡一百五十年。

   【第二個時期】是東漢末年時期。是徵側姊妹起事失敗後的公元四十三年至五百四十四年,凡五百零一年。

   【第三個時期】是隋、唐時期。前李朝李賁(即李南帝)稱帝,至李佛子敗亡後的公元六百零三年至九百三十九年,吳權復又起兵稱帝止,凡三百三十六年。

   惟吳權雖稱帝,亦僅傳二主,共二十六年。便敗亡於“十二使君”之亂。迄至公元九百六十八年,華廬(Hoa Lu。中國史書寫作華閭)洞人丁部領起兵消滅群雄,建立大瞿越丁朝(968980),並自稱為“大聖明皇帝”,越史稱謂:“丁先皇帝”。自是越南正式開展其連續不間斷的皇朝自立歷史,故有:“我南帝統第一紀”之說,越南的皇朝就是自丁部領這個丁先皇朝開始。

   以上的三個時期“北屬”合計,一共就是九百八十七年。而越南人自始至終,對於上述這段雲煙歷史往事,都一直是耿耿於懷。也許,就是為此故,所以種下了日後越族仇華、反華和排華之因。

   甲申年夏日,越南國家所組辦的旅行社,就在我們這群海外越、華歸僑團隊暢遊北方的章程裡,有意安排我們尋訪華廬,這個一千年前的大瞿越古國國都舊城遺址。在我們即將離開河內的前一天,在攝氏四十三度高溫下,旅巴搭載我們從河內一號國路南下,抵達寧平省的省會寧平(距河內首都九十一公里),再接十二號鄉路至嘉遠,這裡就是舊日越南人所稱的長安,亦即是大瞿越古國國都遺址範疇。

   我們沿途從南至西一路走向嘉遠,收入眼底都是重重疊疊蔥蘢山巒。而這些山巒都是由石灰岩所組成的群山,由於風景秀麗,因而這裡就被譽為“陸地下龍

   旅巴抵達嘉遠郊區的某一定點處,我們必須棄車徒步前進,踏著長滿衰草的鄉間細路,兜兜轉轉走在幽徑裡。大約走了八百公尺左右,終於來到了群山環抱的華廬,這個丁朝舊城遺址。這座舊城是用普通的土磚堆砌而成,惟卻堅固異常,雖經過千年的無情歲月風雨洗滌,碌盡了舊朝繁華,城牆大部份早已傾塌,長滿了苔蘚,但也有部份保持得非常完好。我徘徊在這些荒涼的斷牆敗垣裡,獨自憑弔這個越族丁朝故國的十二年流星剎那衰盛。

   尋回前朝舊夢裡,千年後故王安在!帶著濃濃發古思幽情的情懷,我們團隊來到了安忠鄉丁先皇帝祠廟。

   丁先皇帝祠廟拱門入口上頂處,有“北門鎖鑰”四個漢正楷大字。入到祠廟內,通向祠廟大殿前的空曠廣場上,有一座石造的龍床,龍床的兩側有一對守護石麒麟。龍床前左右分別立有兩根石柱,柱子上刻有字聯一對曰:

               帝居儒雅山河壯

       天道招回日月光

   再徒步望前作少許深入,就是主祠的大殿,殿內有端坐著的丁先皇帝塑像,頭戴皇冕,一身龍袍玉帶繫腰打扮。兩眼炯炯有神,他的一副不怒自有威嚴的龍顏,似在凝望著我們這一群流浪四海,去國多年的歸來僑民,聆聽著我們對他的評語。

       在丁先皇帝像兩側的棟柱,刻有一副對聯。右邊寫的是:「我南帝統第一紀」,右邊的是:「長安廟貌萬千年」。

       導遊帶領我們進入祠廟內後,便把責任交給了一位當地的越族女士。經她自我介紹,我們才知道她是國家幹部,專門負責為遠來遊客解說關於越族的歷史。這位越族女士的漢字文化造詣頗深,她引領我們在祠內走動,到處參觀瀏覽,並且為我們對這副對聯和祠廟內的每一項文物,作了一番詳盡的解說。

       中國和越南,過去都是同文同宗。但到底是甚麼因由促使越族這麼憎恨華族,不惜任何代價而去與中國抗衡,爭取自主獨立。打從西漢時期的趙佗父子、徵側姊妹、以至吳權稱帝,綜合上面三次起兵劃地為王,共達一百二十九年。當然,在中國的史書記載裡,影響至鉅至深的,莫過於趙佗父子建立的古南越國。

       每個人都有他的理念和他的夢想。當他看見別人當上皇帝,高高坐在金蛟龍椅上,望著群臣抱著朝笏,站在階下對著自己高呼萬歲時,那種神氣,那種快意,自必然他們也會冀望自己有朝一旦擁兵自重,能夠雄霸一方。然後,伺機而舉兵稱王,統領諸侯,號令天下。而這畢竟是人之常情,試問丁部領丁先皇帝又豈能例外。此乃所謂:「時勢造英雄」。

       丁先皇祠廟,歷經千百年之滄海桑田,至今仍保存得非常完好。惟這些都是歸功於歷代的鄉民,和得到地方政權的配合協助鼎力支持,對其經常翻新給以維修,才能保存得眼前的如斯完整廟貌。

       與丁先皇祠廟對望的是馬鞍山,高約二百公尺。山頂上有丁先皇帝陵墓和碑亭,乃丁部領埋骨之所。石碑的上面刻有:「咸宜(18841888)元年重修丁帝陵」,另一背面則刻有:「丁先皇帝陵奉敕建。明命二十一年」。

       與安忠鄉相隔約三百餘公尺遠的安夏鄉,有黎大行祠廟一座。祠廟內祀奉的是前黎朝(9801009)黎大行開國皇帝和錦雲皇后。

       黎大行,本名一個單字。原是丁朝一名大將,被封為拾道大將軍兼掌禁軍兵權,於公元九百八十年,丁先皇帝及其子丁璉因飲宴酒醉不醒,被政敵買通祇候內人(侍衛)杜適所刺殺。丁先皇帝父子死後,就由年僅六歲的幼子丁穗繼位,黎桓則自表為攝政王,輔助幼主朝政。是年為宋太平興國五年,適逢宋軍來犯,黎桓支調諸將赴邊抵禦外敵,朝中僅留下少部份其親信兵將,旋即以幼主年紀過於幼弱,不適宜理朝中大事。於是,便實行兵變,把幼主廢黜為王,其諸將親信即以龍袍加之黎桓身上,並建元天福,自稱 大行皇帝,同時御駕親征。結果,大敗宋朝水、陸兩軍,斬宋主將候仁寶和生擒郭君便將軍。群臣上尊黎桓為 明乾應運神武昇平至仁廣孝皇帝(越史冊則稱謂:大行皇帝”)

        越史中的這點歷史演繹,就有點像中國古代後周 殿前都檢校尉匡胤的黃袍加身故事重演翻版一樣。

        當黎桓(大行)取得丁朝的江山後,有更甚者,就是把丁先皇的妻子錦雲皇后,也一併接收過來封為妃子據為己有。而錦雲皇后也許因時勢迫於無奈使然,故不得已乖乖聽命是從。所幸者,黎桓當時對她這位前朝皇妃還寵愛有加,凡事對她都幾乎千依百順。到後來,還把她扶正,晉封為皇后,統領後宮,這點實在令人感覺到萬分驚訝。試設想,皇帝身邊的妃子多不勝數,而她-錦雲,前丁朝皇后竟然能夠得到黎桓的青睞,從丁先皇朝的皇后搖身一變,作了前黎朝皇后。以古越南的 三從四德婦道人家貞節觀點而言,畢竟是有點那個,所以後世越人對她皆偶微言。而也由此可見,錦雲皇后-這個女人的手段亦非泛泛之輩。

       黎桓雖然憑其不正的心術,欺迫孤兒寡婦而巧取贏得天下,惟其國祚亦僅得短短的二十九年便告終。

       合丁先皇朝至前黎朝黎桓纂奪皇位立國亡於李太祖止,共為四十二年。比起中國 三國時期的蜀漢立國時日還要短些。

       該名越族女士為我們把丁、黎兩朝的史蹟,不厭其煩地娓娓向我們道來。其他團友則我不知其感覺如何,惟我與團隊中一名自紐約歸去的越南長者作家,應該是受益最多。

       八月——是夏天裡最熱的一個月份,尤其是北方,高溫可達到沸點。在如斯大熱天時,也真難為該名越婦一面搖著扇子,一面陪同引領我們到處走動解說。只見斗大的汗珠,不住從她的額角滲出,教我見了不期然對她產生出一種憐意。眾所周知,她是國家幹部,享的自然是國家的錢糧。惟國家所能發給她的薪酬又有多少,相信不須要明言,大家也是心裡有數的了。因此,在結束對我們講解之後,她就向我們暗示,要索取額外報酬,惜是團隊中沒有人去理會她。原因是照章程的安排,我們還得要趕另一個行程,要遊 三谷洞峽

       這個洞峽的風景雖然稍遜於下龍,不過,三谷洞峽也有她的秀色美點,從安忠鄉前去約五十分鐘車程。

       北方的天氣,變幻莫測,在大熱天時,一陣豪雨隨時說到就到,難以迴避。所以在遊這個洞峽時,當舢舨划到中流,偏遇幾陣微雨,人人都變作了落湯雞。唯一的好處,就是經過陣雨驟降,暑氣全消。而使人感到最大的一個美中不足是 安全問題,原因是遊峽時,連最起碼的救生衣安全設施都沒有。這對團隊中有小孩的家庭,又或是不諳水性的人而言,是萬分不便

  ,人人心裡都有種忐忑不安自危感覺。

       縱使如此,惟今回北方之旅,我總算不枉此行,滿載豐碩而歸。自然,整個越南,由中部順化至河內,由於自古與中國有著密切的文化歷史淵源關係。所以其所留下的漢文化古蹟遺址,多不勝數。八日七夜我足跡所到之處,所見所聞,亦僅是鳳毛麟角,祈望他日能夠有緣再來。

       歸來後,朋友問我此行回鄉之旅收穫如何,我僅能以兩句話來回答他們就是:

   “諸君問我此行何所得,

     幾頁詩草遊趣壓歸舟

 

                                       ( 2005.7.6 寄自丹佛一笑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