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廉舊史的一頁輝煌

 

● 記清末一代名將馮子材將軍

                                 

 

    不識欽廉的人們,往往都誤認 欽廉只不過是一個普通小地方的名稱而已,而殊不知道 欽廉卻是欽州和廉州兩個地名合而為一的一個簡稱。

 

    且別要從地圖上看上去,這片看來毫不起眼,不大引人注意的一隅欽州和廉州,它們都還有一個源遠悠長的歷史,其歷史淵源尚可追溯至隋¢唐時期。

 

    根據史料記載:欽州早在隋朝置立,至唐朝時首廢而後又復置,並治有欽江連同今時的廣西省欽縣之北地。迄至宋朝又移置添入了靈山,即現今的靈山縣,後及明、清地域復再擴張,新添安遠和防城兩地入州,至民國成立,始改州為縣。

 

    至於廉州,則原為府名,漢時期稱合浦郡,至唐始改置為廉州。元朝改稱為廉州路,明朝又把路改為府,明亡以後,清朝仍沿舊用之,同時並將靈山改移,劃添入合浦而成為廉州。及至民國成立,廉州始被廢除,把廉州所治之地全歸欽州一統管轄。廉州迄至今日雖然被廢,惟人們每當提起欽州時,總喜歡連帶上廉州並提,因之日久,欽廉兩字很自然地上了眾人之口,成了一個習慣的口頭稱謂。

 

    廣西由來就是人傑地靈之所。在十八世紀清末時期,欽廉就出了一個大名人,他就是鼎鼎大名的馮子材將軍。馮子材將軍是欽州人,字粹亭。於咸豐年間,從攻太平軍有功,至同治年間,官至廣西提督。

 

    將軍一生治軍嚴謹有道,於一八五九年(清咸豐九年;太平天國九年)首仗與太平軍對陣,為太平軍將領陳玉成和龔樹所破,首嘗敗績,惟其後出戰,所向披靡,多有所斬獲。

 

    馮子材將軍的一生戰績,最膾炙人口,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奉命出關(鎮南關)支援越南抗擊法國侵略軍事跡。

 

    一八六九年六月(清同治八年),將軍帶兵入越南幫助越南國王消滅叛將吳鯤起事之亂,是為將軍第一次出關。一八七零年四月(清同治九年)又奉命第二次出師助越于宣光敉平黃崇英等眾叛逆,時法國侵略軍開始大舉入侵越南,尤其以諒山和太原兩地為甚,鑒於軍情告急,越軍只好遣使赴清求援。

 

    一八七一年至一八七二年(清同治十一年)將軍第三度出關助越,與法軍正面對壘,多次擊退法軍的侵略。一八七八年(清光緒四年)九月,時有中國叛將李揚才率大部潛入越北騷擾,越南國王再三懇請將軍出兵,歷時一年征戰,李揚才敗死,將軍班師回國。

 

    其時,法軍侵越行動日甚一日,越軍不堪一擊。迄至一八八五年(清光緒十一年;越南王阮福明福咸宜元年)二月,馮子材將軍以六十七歲高齡,再次奉命披掛上陣,統領大軍作第五度出關,半個月後大敗法軍於鎮南關,並幫助越南收復諒山等地。

 

    中國清政府也許基於內憂外患,對外幫助越南出兵征戰連年,疲民傷財,不得已遂決定讓越南自主,而於是年一八八五年(越南王景宗阮福昇同慶元年)十月,與法國簽訂和約停火,將軍奉命班師回國,自是中國不再過問越南之事。

 

    馮子材將軍的鎮南關,諒山,太原等役,其戰功之英勇,連西人也要由衷翹起姆指稱讚,並且承認其自入侵中、越以來,未有如法軍如斯大敗者。

 

        ,法簽訂和約講和,將軍班師回國之後以高齡為由解甲,迄至一九零三年(清光緒廿九年)病卒,享年八十五歲。

 

        縱觀將軍一生戎馬征戰沙場事跡,確實為欽州人爭來不少光彩,其鞠躬盡瘁報國精神,實為我輩欽州人樹立了一個良好模範榜樣。

 

                 

                           2008718日脫於丹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