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鳳來儀

 

   

    請原諒我,原諒我的姍姍來遲。

    早我3200年,您就來到了我腳下的這片土地。

    那是您的第三次離家出走。確切地說,應是棄家出逃。

    這一出逃,驚世駭俗,震古鑠今。

    因這一逃,千古有了一種天下至德,叫“禮讓天下”。

    這要從您的出逃之因講起。

        

三千多年前的殷朝,陝西邠州有一小國,國號為周。您就是國君古公的大兒子,法定的君位繼承人。但您的父親認為,您二弟季歷的兒子昌,有聖人的瑞相,預料他將能興周,因而有意傳位給季歷,以便再傳給昌,但礙於族規,未能明顯表示。善解人意的你,讀懂了父親的意願與為難,選擇了父親生病之時,與同樣孝順的大弟一起,托辭到南方採藥,拜別父親,一去不歸,二弟便名正言順料理國事,此乃一讓。

後父親去世,二弟喚回兩個哥哥奔喪,本應順理成章繼承王位的您,卻主動提出讓位與二弟季歷,並再次攜大弟離家出走,此乃二讓。

然而二弟也是賢德之輩,堅決不受王位,並派人四處找尋兩位好哥哥,希望能位歸原主。這一次,您乾脆帶著大弟長途奔走,跋山涉水,歷盡艱辛,來到了當時所謂的荊蠻之地——江南的吳地,並入鄉隨俗,斷髪紋身。因為按你們的中原的族規,斷髪紋身乃受刑之人,因此您對前來找尋的族人說:“我已經斷髪紋身,這樣受刑之人不能再治理國家。”看來,您是吃了稱砣鐵了心,要將王位讓於二弟了,此乃三讓。

後來二弟傳位給兒子昌,昌的兒子名發,果然伐紂成功,他就是周武王。看來,您的父親果然有眼光啊!你們父子兄弟均以國事為重,彼此在心照不宣中完成讓國大事。

    您的三讓,讓出的是家,讓的是國,讓的是天下。自古父子爭奪天下已為常事,而禮讓天下者鮮有耳聞。您的高風亮節不知感動了多少代人哪!這三讓,不是實數的三讓,而是文言虛數的三讓,是多次而讓,是一讓再讓,讓得誠意決絕,無怨無悔;這讓,讓得是心平氣和,合情合理,忠孝兩全。難怪孔子讀了您的故事,也慨然而嘆曰“泰伯可謂至德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德而稱焉”。在孔子看來,您的道德,高到了極處,高到了人民不知道如何稱頌。您成為大聖人孔子最為尊崇的偶像。

    墓道兩側有兩座御碑亭,石碑上有明朝建文帝和清朝乾隆帝的祭文,寄托著歷代帝皇對您的思念。您看,祭祀殿門上方懸著的“三讓高蹤”的匾額,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期間所寫,連九五之尊都那麼敬仰您的品德。

    禮讓天下,至德無稱。至德之中,蘊含的是至孝、至忠,和至慧。

 

    因這一逃,人間多了一方人傑地靈,曰“水秀江南”

    這又要從你出逃的結果講起。

    逃也好,讓也罷,其實,都不是您的最終目的。歸隱,也只是一種形式。從中原的皇室家族,一路披荊斬棘,輾轉遷徙,來到南方荊蠻部落。從此,這裡有了一個全新的國名——勾吳。而此刻我站著,你睡著的這塊土地,就是您當年所建的都城——梅里,現在,我們叫它梅村。此後,就有了春秋吳越,有了江南古邑。

    您的到來,敢叫日月換新天。

    首先,您解除了思想束縛,出身高貴,卻入鄉隨俗,斷髪紋身,與民同好,也從此讓這裡的漁民們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文明的源泉,從您的剪刀下,開渠而出,汩汩流淌。於是,您的身上,既有著王者的風範,又兼具了平民的隨和與率性。

    接著,您率領當地居民興修水利,先後開挖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條“人工運河”——伯瀆港和從伯瀆通向四方的九條支流,如梅涇、香涇、龍涇、洋涇……水系溝通,農田灌溉,水上運輸,從此,這裡多了小橋流水下的搖櫓船,多了人家盡枕河的水弄堂,多了炊煙裊裊下的粉牆黛瓦,多了晨鐘暮鼓下的櫓聲欸乃,鳴笛嘟嘟,萬戶搗衣之聲,多了煙雨曲巷中撐著油紙傘的丁香般的姑娘。

您還傳播了黃河流域的生產經驗,結合當地實際,改“一熟為二熟”,稻麥輪作,又推進種桑養蠶,飼養雞鴨豬羊,使江南一帶的生產逐漸發展起來。“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這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對當地植桑養蠶的生動見證。解放前,無錫依舊是聞名遐邇的“絲碼頭”。

    除了物質生活的改善,您還培育了吳越人開拓頑強的精神。為防外敵侵犯,您率當地千餘家群眾在梅里所建的荊村、蠻巷、梅村等地一帶築起了一座土城。禮讓的溫雅下,兼存的是頑強的奮進。憑借著這份溫雅與頑強,您的子孫後代們世世代代、祖祖輩輩眾志成城,熱血賁張,逐鹿中原,在中國經濟史中後來居上,並保持了恆久的活力,成為集“商碼頭”“絲碼頭”“磚碼頭”“布碼頭”和“米市”於一身的近代工商業發達的“小上海”。

    “江南文化始泰伯,吳歌如海源金匱”(無錫)。您還開創了具有水鄉特色、兼蓄並容、獨放異彩的“句吳文化”。您把先進的中原文化與當地土著文化相融合,您把周族的詩歌和當地原有的蠻歌、土謠結合起來,自創“吳歌”。無錫獨具特色的山歌、田歌、村歌、漁歌、圩歌、船歌、情歌……至今還在勞動人民口中廣為傳唱。是您促使無錫成為吳文化的發祥之地並發展為吳文化的中心。您開創的勾吳,在歷史上整整堅守了七百多年,這是任何一個諸侯國無法比擬的。在漫長的七個世紀中,這裡一直是整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人才輩出,群星璀璨。

    三千年了,您的子子孫孫每年都彙聚這裡,尋根,祭祖,吃“三讓團子”,探源吳文化……孔子來了,東漢吳郡太守糜豹奉旨修墓來了,司馬遷來了,高攀龍來了,齊彥槐來了,李紳來了……我已來得太遲。高大的墓前一對石望柱穆然肅立,頂端雕刻的兩只雄獅,居高臨下,為您守墓,千百年來,屹立不動,忠貞不渝。

    墓地周圍沒有鮮花,我知道,當年百姓在此向您獻花寄哀思,所有的鮮花被採摘殆盡。可石望柱前,左右各有一株臘梅開得格外旺盛,冰清玉潔的花朵綴滿枝頭,笑對著巍巍青山,清香四溢,飄向莽莽蒼天。若您有靈,這梅花定是您靈魂的綻放。

    您的“泰伯精神”,不僅鼓勵吳姓子孫不斷進取和開創,也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開拓與建設好偉大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共同的精神。

    拾級而下,香花橋、戟門、前宮、仰止閣、泰伯銅像、懷仁堂、宗會堂……處處可見歷代人民對您的尊崇與敬仰。走出墓區,則是佔地七萬平方米的吳文化廣場。這裡是宣傳、推廣、傳承、弘揚吳文化的陣地,倡導泰伯至德和諧精神,舉辦大型祭祀典禮的場所。有鳳來儀,福瑞祥和!一座造型華麗的飛鳳雕塑豁然醒目,它的造型源於古篆體“吳”字,鳳凰置於象徵財富的古幣之上,寓意這方土壤是吉祥寶地,是昌盛繁榮的徵兆。一片氣勢磅礡的廣場從它腳下延伸開去,這就是降福廣場,意喻天降福澤的美好祝願。

    “志異征誅,三讓兩家天下;功同開闢,一抔萬古江南。”

      江南有幸,有鳳來儀,福兮所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