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味

                                       

     年是我們勞碌的人類以靈巧的雙手、睿智的心靈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放在時間的鍋裡熬製而成的。過年是揭開鍋蓋品嘗成果的時刻。年是一段生命的總結,滋味不但來自於原料的多寡搭配、烹飪時的火候,也來自於品嘗時的情境心態;然而,它也是一個過程,能讓人七情上臉的況味,畢竟要隨時間的河流沉入記憶的深淵裡。或許,我們都是在每過一個年時,就把它從記憶中拿出來,翻一翻,溫一溫。

 

     最早的年味,裹藏在濃得化不開的鄉土裡。在那個淳樸的鄉間,當北風颯颯地吹著,大人們開始浸米磨粉,孩童們在父母兄長的吩咐督促下幫忙推磨、舉起木樁一上一下地向石臼搗米,家家庭院熱鬧了起來,我們幼稚的心靈就按捺不住興奮,因為,年來了!先是找個晴天大掃除,把桌椅廚具等都搬到屋外,有的挑水,有的衝刷抹洗;屋內架起了梯子,有的抹牆,有的直上橫樑清除絲網穢物,有的修葺破爛,有的補漆。。。。三幾天下來,整間木屋就煥然一新,接著,爸爸把新買的對聯與年畫吉祥語等貼上門牆,神主牌也換過新的,氣氛頓然間不同,大大小小都感受到春到人間的喜氣洋洋。那邊廂,鄰里的婦女們正聚在院子裡一起烘焙各種糕餅,談笑聲中,香味四溢。我們小孩也幫忙煽火看爐裝罐疊紙等瑣碎的小事,在不斷地抹汗和饞嘴偷吃中,年是馨香的,讓人樂得喜滋滋的。

 

     平日魯直的鄉親父老,到了過年時刻,習俗規矩倒是捉得緊緊的。他們再窮,也會縫製一兩件鮮活的新衣讓孩子大年初一穿上。那是我們期待的。媽媽蒸年糕,晚上總是睡不寧,時不時就起來照顧爐灶裡的火,不可大,又不可熄掉。媽媽會在蒸鍋蓋上貼上紅紙,還一再吩咐我們小孩不可亂說話,不然,就會把年糕蒸醜了。除夕前要帶著年糕果品去給遠近親友送禮。除夕以三牲糕點祭祖拜神,我們遂有了一年中最豐盛好味的晚餐。三杯下肚,爸爸就開始講述老祖在遠方故鄉除夕團圓的事,慨嘆時移事遷。吃了湯圓,領了壓歲紅包,大人說我們都長了一歲了。那種感受特別好!元旦日,大人到村裡的廟堂祭拜納吉,我們孩子結伴戲耍,放放煙花爆竹。當日家中的掃帚都藏起來了,不准掃地;我們見到大人,要躬身作揖,口說“恭喜發財”。重禮儀又顧及人情味兒。最興奮的是大人帶我們到城鎮裡去遊街看熱鬧,甚至到電影院觀賞新年的特備電影,過後還有得喝汽水、吃湯麵。品味著少有的奢侈。

 

     有時我會奇怪,為什麼後來所過的年,總覺得沒有鄉下過年的那種情調和韻味。或許長大離鄉,在複雜的社會裡掙扎苟存,時代漸漸變得現實了,新年的氣味多了些利慾,少了些純情。那些年,鄉親父老遵照著先祖的那一套習俗去過一個莊嚴有意義的年,付出真誠,收割淳樸的喜樂。啊,就是這有傳統親情的年味,一直盤旋在我的生命中,沉入記憶的寶箱裡。

 

                                                                                          20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