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境界叫寧靜

 

曾獲得台灣「美國白陽大道教育基金會」的

2017「寧靜」徵文比賽特別優異獎,並獲頒贈獎金

 

 

    在當我發怒,或過度興奮的時候,我必定作深呼吸,來安定自己的情緒,閉上雙目,盡量讓心境平靜下來。情緒控制得好,心境就會開朗,一切事物都變得寧靜、平謐。與他人交談時就顯得較為沉著、穩重。

 

但是,這種情緒不是容易控制的。有一次,在會場與別人辯論時,經不起對方的挑釁,我曾經一次又一次的情緒失控,對方不停地冷笑,而我就這樣被對手打跨了!失敗後自己感到很悔愧,對不起團隊的關懷,於是我決心調整情緒的訓練,參考別人失敗的經驗,學習如何控制自己不穩的情緒。

 

寧靜以致遠,在古籍中,三國時代蜀漢的諸葛孔明在其寄給兒子的「誡子書」中,曾引用西漢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來訓示後人。「非澹泊無以明志」講的是養德,「非寧靜無以致遠」則是品格的修為。這些,在今天的社會中,仍然有存在的價值,且可作為我們處世的座右銘。靜能養心 「靜能養神,靜能開悟,靜能養心」。這些都是「靜」的神妙之處。

 

    「要降低浮躁之氣,只一個『靜』字治得」。當你發怒時,就要虛靜定心,消除暴躁,心平氣定,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因為心境虛靜,情緒回歸平和,頭腦才會顯得清醒,冷靜地去處理事情。只有在靜中才能認識真寂,也只有在靜中才能感悟真諦。因此,要想活得灑脫自如,只有保持心靈上的虛靜。

 

沉著、冷靜(peaceful)是一種修為,然而這個修為不易為。要懂得抑制自己的脾氣,讓情緒凈化提昇,沉著應變,盡量不隨便跟別人爭執。生活周遭越是紛擾,就越要顯得冷靜、沉著。因此,人在獨處時思維最為活躍,最適宜思考人生的意義。常在寧靜中思考沉著,定能體會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新思維,從而發展出嶄新的意念。

 

不停地深呼吸 在當你控制不到你的情緒,容易發怒、狂喜的時候,不妨閉目養神,深深地呼吸,再呼吸…。唯有深呼吸才可以抑制衝動的情緒。待心境慢慢恢復平靜,你會發覺在冷靜的心境下,能處理很多紊亂的事情,你會發覺在寧靜中會嚐試到、看得透徹,人世間一切計謀和心思。

 

沉著、冷靜,這種境界就叫「寧靜」!

 

                        San Francisco, Nov. 18th 2017

                                           2018.4.25 寄自三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