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 0 年一覺紐約夢》的創作

陳 葆 珍

 

       看了《情感滄桑》的人,說我賺了讀者不少眼淚。其中一位說:“我不滿意許明珠的結局!你要寫她後來怎樣了。”

 

        這位讀者似乎要為我的另一本小說定調了。這引起我創作的衝動。

 

        我想,華人在海外拼搏的題材,別人都寫多了。不過,大多是用散文體裁來反映現實,極少見有長篇小說。這在反映生活方面未免有些局限。

 

      《北京人在紐約》,有完整的故事。但我想,該書所寫的妻離子散,靠做生意發財,這些事畢竟少數。華人在海外靠讀書取勝的不少,這些人若是新移民,他們往往有在勞工階層拼搏的父母為後盾。我發現911以後隨著美國經濟蕭條外交政策的變異,世界範圍內恐怖主義的猖獗,紐約華人的生活模式已和以前大不相同。我必須寫在80年代至“911”這一期間紐約華人的生態,以作為美國華人發展史的這一特定階段的見證。如此創作理念,無法用散文來表達。於是,我決定寫長篇小說。

 

        把它寫成是《情感滄桑》的續篇,很難。人物性格要承前啟後,但基於讀者要求,我必須面對這富於挑戰性的創作。

 

        我想,海明威寫下《老人與大海》,對古巴一位老漁夫獨自在大西洋與劍鯊搏鬥的描寫,敘述了人類對命運挑戰的動人故事。他之所以成功地創作出這不朽之作,並一躍而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全靠他那直面冷酷無情的世界之勇氣和在戰火與旅途歷險的考驗,再加上那嫻熟老練的寫作技巧。我無法與這些大師級的作家相比。但我的人生哲學及經歷,與之亦有相似之處。20世紀前半世紀的美國生活,出現在海明威筆下。該世紀末的紐約生活,不能讓它像我眼前大西洋的水那樣逝去而不著痕跡。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我有二十多年在美國生活的體驗,我初步掌握一些寫作技巧,念及此,開始對創作有點信心。

 

       為專心寫這本書,我辭去一切工作。當我把初稿打印出來徵求親友意見時,他們批評我:“你太保守了!現在是什麼年代?為什麼非要把李林寫成情聖不可?”

 

       我幾乎把全書重新寫過。此書前後大改5次,小改不下30次。此過程是:19991120日開始動筆;200168日寫完第一稿;2002823日寫完第二稿;2002114日寫完第三稿;200391日寫完第四稿;2004228日寫完第五稿。

 

       為了適應現代作家的寫作方式,我從一個電腦盲在丈夫和女兒的幫助下變成能用電腦寫作的人,邊想邊打字,一小時可寫一千多字。

 

20年一覺紐約夢》終於在200441日問世。在此,感謝當代學者賀祥麟教授和香港文藝家協會及世界華文文學家協會會長王一桃先生為本書寫賀文、賀詞;感謝《小說選刊》副總編輯傅活先生不但賜序,而且為本書的創作提了不少寶貴意見、為本書的出版不遺餘力地奔波;感謝我的孫女Becky Zhao獻出她在12歲那年在紐約州中學生畫賽中榮獲金匙獎的作品為本書作封面;感謝陳文喬博士夫婦為本書出版所做的一切;感謝在我創作過程中給與熱情鼓勵有力支持的我的家人及所有朋友。 

 

                                                                    

寫於2004527發表于《世華文學家》第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陳葆珍著《二十年一覺紐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