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靈川評介

 

鄉土詩歌,人類燦爛的母語

兼論王耀東老師的著名鄉土詩《陶罐·母親》

20075月江西★靈川在法國巴黎盧浮宮內斷臂維納斯雕像前留影

( )

    這個夏天是火熱的,就像一個人的激情在文字裡行走,足以留下閃光的花期和劍影,足以踏開十萬里水路,抵達橫亙在內心的驛站和歸巢。

 

    在一個詩意的午後,我像一個重新找回自己的小鳥,展開翅膀,沿著鄉土氣息的家園飛翔。我循著一撥一撥的文字乘勢而上,讓錚亮的骨骼和血脈,抵達豐盈而又燦爛的母語,抵達我心目中的鄉土詩歌。

 

說到鄉土詩歌,我彷彿置身於泥土和種子們中間。寬泛的說,凡與山野鄉村有關,凡與農舍田園有關,凡與耕犁莊稼有關的詩歌,皆為鄉土詩。但是,並不是每一首鄉土詩都滲透著泥土的滋味,都有著它透徹而又本真的母語情懷。這許多年來

,我看到並接觸過很多鄉土詩,大都以白描或寫實的手法,或展示鄉村小景,或讚美田園風光,或觸景生情,棲居心中小憩,語言質地豐腴,不泛清麗和跳躍,但從詩意的張揚和內涵與外延的提昇上看,似乎依然缺泛一種令人親近並銘刻心懷的“高度”,缺乏一種讓人心靈為之震撼的鄉土情結。

               

( )

    毋庸置疑,有生命力的詩歌,一定是從鄉土裡來的,一定是從土地懷裡生長出來的花朵與芳香。

 

親近泥土,親近鄉村,親近佈滿根系的大地,是人類繁衍和生長的動力,是語言和文字的故鄉,是詩歌亙古的家園。我們只所以要把鄉土詩歌提昇到生命的高度

,是因為它從一開始就秉承了人們的所思所想,秉承了人們潛意識裡就有的那種根的理念和情懷。如果說詩歌代表了人類走向文明的至高無上的文學形式,那麼,鄉土這個流淌在人們血脈裡的固定詞彙,就是詩歌最遼闊最博大最能夠抵達心靈深處的舞台和現場。從這裡走出來的詩歌,就像種植在泥土裡的莊稼,從秧苗到揚花,每一個過程都充滿著新鮮的鄉土氣息;就像從土地裡孕育的芽胚,從生長到成熟,讓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蓬勃向上的生命誕生的奇跡;就像人類母語裡最初的新詞和發音,宛如永恆的基石,佇立在絢麗而又璀璨的詩歌源頭之上。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是一個以鄉土詩為根基而又綿延發展的文明古國,從古至今,鄉土詩就像月亮和星辰,用每一寸時光的暖意陪伴並照耀著我們。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鄉土詩從來就沒有離開我們,從詩經到楚辭,從李白到杜甫,從陸游到陶淵明,都把鄉土詩的收集整理和創作,作為一個詩人內心最崇高的回歸,所謂“樹高千丈,葉落歸根”就是這個道理。中國人特有的、根深蒂固的“鄉土情結”

,是鄉土詩生發不息的源泉和動力。基於這個觀點,我們可以這樣說,鄉土詩是文學的“根”,也是詩歌的“根”。

 

( )

    進入現代,鄉土詩歌有了長足的發展,這是值得慶幸和高興的事情。

 

    一首深邃悠遠、質樸而又充滿鄉土情懷、現代情懷和家園情懷的詩歌,足以用空靈而又飽滿的詩句,打開泥土的窗欞和門扉,讓每一個懷抱鄉土走進詩歌的人,有了一種實實在在的“具象”感、“懷想”感和“歸屬”感。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懷鄉、懷舊、心懷感恩的不老情結,當一個人久居他鄉,當一個人行走遠方,當一個人遠離鄉土的時候,擁著一首鄉土詩取暖,枕著一首鄉土詩而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相信詩人的靈感,是泥土餵養出來的智慧黃金,就像泥土餵養莊稼,餵養情感,餵養燦爛的根系一樣,被泥土打磨成型並充滿著睿智的光芒。

 

( )

    說到鄉土詩,一位俯首大地的母親和一只千年的陶罐佔據了我的整個天空,在它亙古的行走中,我分明聽見了人類燦爛的母語,就像歷史縱深裡走來的陽光和星辰,我分明看見了一個國度的璀璨文明,聽見了一曲遼闊浩蕩、溢滿時光的母性歌謠。

 

    這就是王耀東老師著名的鄉土詩《陶罐·母親》。

 

    當我用虔誠走進王耀東老師的鄉土詩《陶罐·母親》,一種歷史的縱深感跨過時光和歲月,直抵我內心的蒼穹和大地。讓我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遼闊與震撼。在這首詩裡,我清晰地聽見了歷史文明的足步聲,看見了立體的陶罐,立體的母親,從泥土的芳香裡浮現出來,用它的土色而又豐滿的造型,寫下一個國度輝煌而又燦爛的文明史。

     “我已經七歲了

       卻只認識一只灰色的陶罐

       順著這個旋轉的球體

       才能找到黑與白意想不到的空間

       母親繁忙時給我的喜悅

       也在這裡  我喜歡母親

       提著這只陶罐去打水”——詩的一開始,年輪,時光,黑夜與白天,讓我們認識了這只陶罐的悠久與亙古,而母親與陶罐的身影,分明彙聚著一個民族的燦爛文化和豐盈的智慧。在這裡,深入根系的詞彙,不僅讓我們懷念一只陶罐,感恩聰慧的母親,更讓我們感受到詩句縱橫的延展性和無比強大的張力。

 

      “沒見過她如何去關注路邊那幾棵小桃樹

        也沒見誰來幫她一下

        古老的黑洞洞的井

        是我讀不懂的文字  沉默的等待

        母親在此彎下腰來  教我

        她背上落滿厚厚的雪花”——母親的忙碌,書寫著鄉村的歌謠,一口從日月暉光裡走來的井,分明是擺放在歷史深處裡的象形文字,“母親在此彎下腰來”,像是對遠古先民的一種祈祭,更像是一種虔誠的跪拜,教我們認識文化的根和鄉土的姓氏。暑去寒來,母親背上的雪花,循著季節的巷道一路漫延,開滿了匆匆行走的每一寸時光。讀著輕捷而又深入靈魂的詩句,讓每一個人的心靈,一下子親近了泥土,親近了鄉村的花朵和語言。

 

     “陶罐順著母親的手  下陷

       進入古老的遠處 

      光的負重撞擊著濕漉漉的音樂

      母親用急促而有節奏的呼吸

      拖起井下長長的影子

      一次次地把陶罐中的水波舉起”——王老師的詩句,深沉而又悠遠,母親的手把陶罐一點點打開,“下陷”,一種打開的方式,就像打開一個民族的鄉土記憶,打開一個人的鄉土情懷,讓我們“進入古老的遠處”,那裡是一個國度人文的根之所在,是每個人心之所依的血脈和源泉。簡練而又大氣的詩句裡,有著歷史的立體感和厚重感,此刻,透過母親的呼吸和時光的奔跑,我們能夠親切感受到鄉村的蒼茫與亙古,就像馱著音樂的光芒,就像一根“長長的影子”,就像母親托舉的雙手,在燦爛的中華文化中,被定格在至高無上的位置。

 

     “我最喜歡聽粗粗的那條井繩 

       磨動井口的  那種律動

       絲絲拉拉的就這樣磨響了家中最有活力的歲月

       抬頭之間  滿天的雪花遠了

       眼前的春花開了”——這四句看似描寫鄉村的日常生活,卻在它內心的底蘊深處,像豐盈的土地和莊稼,顯得那麼飽滿與厚實。在王老師的筆下,“井口”就是時光和歲月的“窗口”,“井繩”就是打開“窗口”的手掌和目光,歲月的活力從“窗口”溢出,季節行走在母親的掌心裡,就像綠葉與花朵依偎在土地的懷裡,給人一種雪花飄零、春意盎然的感覺。

 

     “這就是我的母親

       竟用這一只陶罐的井水洗亮我了幼心

       把一顆旭日升上了孤獨的高空

       一棵大樹瞬間在眼前綠了”——當我們行走在王耀東老師的詩境裡,這最後點題的四句詩,把陶罐和母親,上昇到蒼穹般的高度,我們感嘆王耀東老師運籌帷幄的博大情懷,感嘆“這就是我的母親/竟用一只陶罐的井水洗亮我的幼心”的神來之筆,在這裡,中華文化與鄉土情結的薰陶和洗禮,讓每一個讀過此詩的人,無不產生內心的和弦和共鳴。

 

( )

     在我看來,浩瀚的鄉土是詩歌的源頭。先有泥土,後有莊稼,先有鄉村,後有城市,而王老師的《陶罐·母親》集大智大美於一身,堪稱鄉土詩的翹楚和典範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陶罐與母親,無論從具象還是抽象、從內涵還是外延的角度來看,都達到了現代鄉土詩的最高境界。這就是:把人類燦爛的母語,高高地書寫在生命永恆的旗幟之上。

 

                 2015716日寫於江西新余靈川書齋。)

 

 

 

王耀東老師簡介:

    王耀東1940年生於山東臨朐縣西朱封村,原名王德安,男,漢族,大學學歷,19歲入伍,任過戰士,班長,新聞幹事,師宣傳科副科長。1979年轉業,在群眾藝術館任過副館長,濰坊市文聯作協副主席,創聯部主任等職,主編過《鳶都報》、《大風箏》詩刊、《齊魯文學》,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補貼。中國作協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術家協會會員,美國哈佛大學《社會與文化》雜誌特約編委,世界華人藝術家聯合會名譽會長。

從小喜歡書畫,18歲辦過報紙,因寫詩和寫新聞稿而小有名氣,很長時間從事新聞工作,在《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發表過百餘篇影響海內外的重要長篇通訊,多次榮立二、三等功,是省、軍區表彰的先進人物。《大海啊你真玄》短詩,曾在中央廣播電台反複播出,成為全軍有影響的“戰士詩人”,主要代表作有:詩集《戰旗頌》,《不流淚的土地》、《插翅膀鄉事》、《王耀東詩選》二十餘部,還有散文集詩論集多種,電視廣播劇十五集《鄭板橋傳奇》獲中國廣播劇創作獎,詩集《插翅膀的鄉事》獲山東省第一屆山東省委、省政府頒發的“齊魯文學一等獎”,長篇小說《好一朵玫瑰花》獲華東圖書一等獎,《王耀東詩選》獲菲律賓國際金獎。《插翅膀鄉事》獲香港龍文化金獎。1997年被英國劍橋國際文化委員會評為“二十世紀傑出人物”。主編的《世界華人詩存》被一些大學文學院作為輔助性教材,主編的《中國新詩選》中英文對照版本,作為世界詩人大會的贈送選本。2002年移住北京後,被人民日報《人民美術》雜誌聘為特約編審

,主編『國學書畫』刊,他繪創的《蝦》,榮獲“2007年和諧中國實力派書畫家金獎,書寫的“壽”字榮獲《國際長壽博展會書畫金獎》,書法《黃河頌》榮獲《和諧杯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大展創新獎》,在2008年諸葛亮第五屆策劃年會上被授予《中國百名創意書畫家》稱號,被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比較文學專家劉耀中稱為“中國的弗羅斯特”,劉耀中並聯合美國一些國際愛國華人學者推薦王耀東為諾貝爾文學獎的侯選人。書畫作品多次在美國《世界日報》、《芝加哥時報》、《中華時報》、《洛城文藝》和越南《西貢報》、菲律賓《商報》、日本華人報等發表並介紹,被越南報界稱為“中國走向世界的華人書畫家。”在伊朗文化年會上受到伊朗文化參贊華家德的高度評價,2010年王耀東的個人書畫展在美國洛杉磯隆重展出,市長劉達強出席剪彩,並向王耀東頒發了榮淮證書。此次展出,受到美國報界新聞網絡的高度評價,被稱為“具有創新特色的一流書畫家。”會議期間,售出三幅六尺畫與字,每張六千美金成交。2011年比利時國王王子到北京專程到耀東家購了一幅六尺長城國畫。售一萬歐元。王耀東的山水畫在香港一平尺售到一萬五千港幣。國內銷路也是不停上漲趨勢。(網絡轉載)

 

作者靈川簡介:

靈川,本名邱榮根,江西臨川人,省作協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在《星星詩刊

》、《詩歌報月刊》、《詩潮》、《綠風》、《參花》、《當代小說》、《當代詩壇》(香港)、《大海洋》(台灣)、《亞美時報》(美國)、《中美郵報》(美國)、《中華日報》(蘇里南)、《華僑時報》(加拿大)、《北歐華人報》(瑞典)、《國際日報》(美國)、《歐洲時報》(法國)等國內外百餘種報刊上發表詩文850餘首(篇),著有詩文集多部,獲得過澳門國際炎黃文化研究會首屆“龍文化金獎”和第二屆大江東去杯“第一屆東坡文學獎”,首屆新文學獎和北部灣旅遊徵文大賽特等獎等400個獎項。創作業績先後收入《中國詩人自選代表作》(作家出版社)、《中華詩人大辭典》(中國社會出版社)、《中華詩歌精品選》(香港天馬圖書出版公司)、《國際華文作家詩人傳略》等辭書中,曾應邀赴俄羅斯參加詩歌交流活動。20075月因獲獎遊覽了法、德、盧、比、荷等歐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