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關懷  情牽三地  

 

          ──非馬詩作賞析

 

林明理

                                              

 

非馬一生的成就和詩都很豐富,在不少人的心中,他是個離台隻身在美國奮鬥的遊子,卻有「核子詩人」博士之稱。他有質樸、優雅的笑容,卓越的才華及美滿的家庭。在我看來,在二十世紀裡,在海峽兩岸,再沒有比非馬更具文學藝術素養、謙和有禮的科學家了。不但如此,他還是個擁有博大胸懷的詩人。

 

我與非馬成為詩友才幾個月的事,至今未見過面,只通過網絡書信認識的;日前我重感冒在身,他遠從芝加哥寄來詩集及親製英文詩朗讀的CD,讓我欣喜不已。非馬也是位早慧的詩人,自始至終都保持著自己高度的洞察力及敏銳的感覺,以他獨特的視角、幽默的哲思、詩句簡潔凝煉見長。當他六十歲,自阿岡國家研究所提早退休後,開始去接近藝術的薰陶,除了寫詩翻譯,也做雕塑及繪畫,締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藝術世界,更進而視真理為生命,不斷地超越自我,描繪出一副勇者的畫像。

 

〈藍色小企鵝〉是一首溫馨可愛的詩,是非馬的近作﹐英文版最近發表於美國《基督教箴言報》。為什麼特別感人?原因就在於詩人愛護自然、保育動物、歌頌人間真善美,寫出了這樣可以喚醒人心的詩句,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藍色小企鵝〉

                    ——澳洲遊記之一

 

 

被禁止閃光的眼睛

根本無法分辨

他們是從無邊的大海

或黑夜的後台

走出來的

 

不喧嘩

不爭先恐後

這些聽話的幼兒園孩子們

列隊魚貫上台

白胸的戲裝

在昏暗的燈光下

隱約閃亮

無需任何台詞

或表情動作

他們用蹣跚的腳步

一下下

踩濕了

台下凝注的眼睛

 

 

此詩以誠心真情描繪出一個個深深被小企鵝的演出所感動的表情;在思想的深化上,不失為一劃時代傑作。我們不禁感嘆造物的神奇,這種美麗的畫面讓人無法形容,因為它是從詩人心中有愛發出,其光芒足以掩蓋小企鵝表演動作上的笨拙或蹣跚的步履的小缺憾,反而造成一種真正的美麗!一顆沉靜清明的心靈、一個無邪純真的笑顏或一滴感激的淚水,都是難得的,尤其在這個利益薰心的社會裡,現實的壓力下,對某些遺失閒情逸致的人們來說,已失去許多浪漫主義的色彩;如果能在忙碌時間的接縫中,與家人一起接受一番心靈的洗禮,恢復赤子之心,在旅遊中發現人間有愛,進而勇於付出關懷,這樣方能擁有更多的喜悅。看那上帝的造物,是如此的美好!這是觀看小企鵝,所得到的啟示。

 

〈橋〉這首富於哲理的七行小詩,即將收錄於英國牛津大學出版部出版給國際學生使用的英文課本裡,暗喻唯有聯繫兩岸的橋,才能無遠而弗屆:

 

 

隔著岸

緊密相握

 

 

我們根本不知道

也不在乎

是誰

先伸出了

 

非馬的詩流傳廣泛,影響也大。我始終認為,年過七旬的他,仍馬不停蹄地勤於創作之因,完全是因為他擁有年輕人的一股積極奮鬥的精神及同個人學養有關;自古以來好詩比比皆是,但不是每首都能被稱為經典之作,它必須歷經時代的考驗,有超越時空的內涵價值。而這首小詩令我愛不釋手、反複思量,其內涵的意義是,國際間,不論來自何方,真正友誼的橋樑,建構在愛與被愛中;如能關愛別人,也將得到別人的關懷。

 

每個人的心中,都存有一座心橋,只要先誠摯地伸出友誼之手,連結心橋,愛,不分彼此,不分先後,不分遠近,也不分種族膚色;我們所需要的是,能先釋出一份暖暖的溫情,來拉近彼此距離。因為我們同是地球的一份子,每個生命体,渺小而短暫,更應緊密相連,本著互助的襟懷去愛朋友或鄰國,這個世界將顯現更光明的一面。愛,可以轉動世界,這也正是詩人最真誠的告白與期待;如能達到這個境界,心靈的交流,就能暢通無阻,人類社會和諧方有可期。

 

〈黃山挑夫〉是一首熱血澎湃又令人難忘的好詩,抒發的盡是詩人向人們展示黃山挑夫的辛勞、身臨其境的体察,真正形成了非馬人格與詩作的大氣魄:

 

 

使

 

沿

 

 

 

...

 

在黃山頂上看挑夫從一階階的雲梯爬上來,本來不是奇事;但是我注意到詩人本身充滿了博大的愛,對大地的愛、親友的愛、民族的愛、小市民的愛,對挑夫的悲憫之情抒寫得淋漓盡致,更增添了一種令人咀嚼回味的辛酸。

 

黃山是中國數一數二的風景勝地,也是世界遺產之一;參差林立的怪石,千萬株丘壑之間的蒼松,隨著山風洶湧翻騰,雲海如白浪滔天,在群峰中乍隱乍現,堪稱為三大奇景。而黃山挑夫的工具有三:扁擔、叉子和繩索,每個挑夫幾乎挑起近九十公斤物品;如果是雨霧來臨,山路崎嶇不平難行,挑夫根本無浪漫可言。他們一步一腳印,恰像一匹馬駝著重載般,拼命地、吃力地往上爬;晨光照在其皺紋的臉龐,挑夫肩擔一生的風雨與蒼涼,也映照出一幅力與美的交織畫面……

 

        誠然,命運總是以多樣化的形貌磨練人心,挑夫雖然汗流浹背、辛苦地養家糊口,是一輩子勞累的宿命,但也因其擔當,僅管責任越沉重,他的腳步卻越穩健;而沿途搖響的聲音,吶喊出挑夫內心的精神力量,讓詩人與天地為之動容與震撼。在多數遊客無視於挑夫的辛勞、只在乎拍攝眼前的美景的映照下,詩人的關懷之心在我心中產生另一種滋味,另一種激盪,也使我對生命的体驗大大加強了。

 

〈巨杉〉是首精闢而獨到的小詩,有很新異的比喻,令人喜悅;非馬運用統一的觀察力,特將思維的形態,以情感的轉化,寫下人的熱愛和神的讚美的詩句且具有深層意蘊的意象:

 

 

〈巨杉〉

            

 

 

 

 

 

 

彷佛中,一棵棵蒼勁的古木,繼續朝向蔚藍的晴空伸展,默默地庇護著停息的旅客,它們是如此的不凡!才能散發出生生不息的活力,才能成為撫慰心靈的力量。它走過了從前,走過了歷史,如果我們能体會那一圈圈的年輪,正刻畫著它所經歷的風霜;如果我們能夠像非馬一樣,傾聽樹的言語,那天籟之音,也許會告訴我們,請人類拿出回饋的心情,拯救我們賴以呼吸的「地球之肺」。

 

近年來溫室效應逐漸導致全球的氣候變遷,消失中的森林正是當今世界共同的隱憂,已到一個極重要的關鍵;多少人類罔顧環境倫理,對大自然恣意破壞,導致了地球生態環境的失調。詩人面對這片寶貴的巨杉林,只想呼籲,冀望人類就此能重視資源水土之保育,及恢復環保生態的平衡吧!

 

我始終說不出一個比較恰當的理由,來解釋為何會喜歡研究非馬的詩的原因,但事實上,今天已經證明了研究非馬的創作精神,對當代詩壇是有其意義的;雖然可能有詩評家會有不同的見解,但這種態度不一定能讓大多數的讀者所認同。因為,真正欣賞他的詩,而又敬佩他的詩才的,仍然是佔絕大多數。

 

 

〈林明理,1961年生,台灣省云林縣人,法學碩士,曾任國立大學講師,著有《秋收的黃昏》圖文書,《夜櫻-林明理詩畫集》,2010年《新詩的意象與內涵-當代詩家作品賞析》台北文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