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懷敬畏之心

學做謙卑之人

有則叫『謙卑者最高貴』的段子說得好:「水低成海,人低成王;聖者無名,大者無形;鷹立如睡,虎行似病;和氣生財,戾氣傷身;貴而不顯,華而不炫;韜光養晦,深藏不露;才高不自詡,位高不自傲;路徑窄處,留一步讓人走;滋味濃時,減三分請人嘗;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樂,平和第一善,心誠第一親,無憂第一福,有酒第一爽!」

        

謙卑的前提是敬畏。敬畏是人類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意指在面對權威、莊嚴或崇高事物時所產生的情緒,帶有恐懼、尊敬及驚奇的感受。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論語·季氏』)。朱熹說:「然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塊然兀坐,耳無聞目無見,全不省事之謂,只收斂身心,整齊純一,不恁地放縱,便是敬。」(《朱子語類》卷12,「持守」)人要敬畏天地、敬畏環境、敬畏文明、敬畏法律、敬畏道德、敬畏生命。沒有敬畏,其言行就會像洪水一樣自由氾濫。原鐵道部長劉志軍近日受審,是因為他沒有敬畏職業道德,沒有敬畏鐵的紀律,沒有敬畏頭上高懸的法律之劍,因此才會大肆貪腐,情夢紅樓。

 

敬是態度,是外部表現;畏是心理活動,是內在原因。筆者是個無神論者,但每當走進佛廟、道觀、教堂,必定肅然,不敢妄言亂動,畢恭畢敬彷彿是信徒,外表看是對神明的敬畏,其實是內心對神鬼充滿畏懼。沒有畏,敬可能也就減弱乃至消失。中國歷史上不敬畏神明甚至褻瀆神明的典型是紂王在女媧娘娘題寫的詩。詩曰:“鳳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嬌豔,芍藥籠煙騁媚妝。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由於紂王對神明不畏,因而表現出不敬的行為,導致了商朝土崩瓦解的後果。這是神話,現實上,是商紂不敬畏老百姓、不敬畏忠臣、不敬畏文明,才會國破人亡。

 

  只要是敬畏,無論是真的,還是假的,總比不敬畏好。縱觀歷史,橫看世界,往往是假的敬畏比真的不敬畏要好,好得多。不敬畏先祖、神明,不敬畏國家、民族,就會成為無所顧忌的暴君、法西斯;不敬畏生命,不敬畏文化,就造成了社會道德淪陷,造假販假氾濫;不敬畏自然,不敬畏天地,人類就為自己的掘墓人。最淺顯的例子是,譬如遇到紅燈,無論是敬畏還是假敬畏,都會停車或止步耐心等待,就是內心罵娘也不敢越線,在外人看來,都是敬畏;如果不敬畏,硬闖紅燈,那可是你死我亡的違法行為!當然,所謂敬畏,是對自然規律的敬畏,是對文明道德的敬畏,是對紀律法律的敬畏。對於氾濫無度的洪水,要敢於治理;對於專橫跋扈的權勢,要敢於抗爭;對於不道德不文明的言行,要敢於針砭。

要做到敬畏,必須先懂得謙卑。『易經·謙卦』說:謙,亨,君子有終。謙卦象徵謙虛卑退之意,有謙德之君子萬事皆能亨通,而且行謙有始有終。謙卑是指人因為虛心所以能進入對方的心,被別人接納。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謙卑能使人看到別人的成績和優點,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謙卑的人,會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謙卑就是甘願讓對方處在重要的位置,讓自己處在次要的位置。謙卑作為一種品格也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謙卑,處處爭出風頭,不尊重大眾,就不能夠被別人所接受接納。謙卑而不自卑,也是韜光養晦之術。韜光養晦不只是一種生存策略,也是一種美德。一個甘願處於次要位置的人,一個謙卑的人,最後會贏得大家的尊重和愛戴。一個鋒芒畢露的人,常常因為無法接納他人的意見,從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終常常被降到卑賤的地步。正如本文引用的段子標題所說的,謙卑者最高貴。有文友指出,「謙卑者最高貴」要改為「真謙卑者最高貴」。謙卑不存在真假,不是真的謙卑就是假謙卑、不謙卑。即使是假的謙卑,只要不害人,總比真的不謙卑要好。不謙卑之人,一定不存在敬畏之心。戾氣、自傲,自以為是、驕橫跋扈是不謙卑者的真實表現,這種表現必定會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和不和諧。

 

常懷敬畏之心,學做謙卑的人,能夠加強道德修養,逐步提高自身的威望,使人格更加高尚,人品更加高貴。

 

2013612日端陽於汕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