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 京 記   2021.01.03

 

 

 

    凡是值得撰文以記之的事情,一定是典型的、特殊的、珍貴的,具有代表性的。之於我來說,「進京」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而且是一件讓我為之默默等待了近半個世紀的事情。

 

    因為新冠病毒的突然襲擊和肆虐,整個鼠年讓人為之壓抑、為之恐怖、為之憎惡,為之談毒之變,甚至將在很長的時間裡,還要談鼠色變。然而,人人喊打的鼠年,對我卻是眷顧和青睞的,因為這一年我取得了很多成績和收獲,尤其在歲終年尾時,收到了一封邀請函,請我去北京參加「羨林杯」頒獎儀式。不必說,自然是獲獎了。此乃喜訊也!且是鼠年的壓軸之喜,怎不讓人為之竊慰呢!於是,訂購好車票後,便隆重地毅然啟程了。

 

    沒錯!我用了「隆重」二字,並不是亂點文字鴛鴦譜,而是因為我有一種「進京」情結,但這種情結沒有因為已經延綿了四十多年而多次實現,卻反而因此而受到了徹底的掣肘和制約。也就是說,我因為有進京情結,卻反而因此沒有進過京。

 

已經過了不惑之年,還沒去過北京,簡直就是搞笑,而且頗有天方夜譚般的戲謔味道

。然而,卻又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每念及此,我的思維都會飛到久遠久遠之前。應該說,我對北京的印象是從懵懂的童年就已經有了,因為那時候語文課本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我愛北京天安門」,雖然我和小伙伴誰也沒去過北京,但在朗朗的高誦聲中,北京這兩個字便深深地篆刻到了心裡。及至慢慢懂事,逐漸知道了北京的重要性,便愈加充滿了無限的嚮往和遐思。於是,到北京去看一看,就已經是一個很崇高的夢想了。然而,那時候交通不便,生活困難,溫飽都成問題,能去鄉裡趕個集就已經很滿足了,又怎麼可能去北京玩呢!於是,這個夢想便只能在心中酣睡。

 

    我十八歲那年,參軍到部隊,成為一名光榮的武裝警察。在鐵打的營盤裡,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常常聚在一塊聊天,當大家得知我是河北籍時,無不心生艷羨。都說,你們離北京那麼近,應該經常去吧?這讓我異常汗顏,因為直到此時,我仍然沒去過北京。這個缺憾像是一個嚴重的過失,又像是一個巨大的短板,讓我無地自容。於是,在戰友驚詫的目光中,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快去一趟北京,實現夢想,完成夙願,成為一個完美的人,至少是一個能跟上時代潮流的人。

 

    參加工作後,機會真的來了。首先,有了經濟基礎這個最基本的堅強後盾;其次,我家離火車站非常近,步行也就是一刻鐘的距離。可以說,此時的我,已經具備了隨時、隨地、隨機遨遊北京的條件。尤其是單位的性質與北京多有業務聯繫,經常有車往返於兩地之間。也就是說,只要我願意,完全可以免費去北京逛一逛。然而,此時的我,思想認識已經發生了較大的位移和轉換。我認為,新時期的青年應該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和理想,對偉大的祖國首都,應該是敬畏的、膜拜的、崇慕的,應該用朝聖一般的心態去覲見,而不是無關痛癢地去看去玩去轉去逛,不能任意隨性地給北京增忙添亂啊!第一次去北京,一定要有價值有意義,有一種積極的力量和姿態,方不失時代的蘊涵和精神。為此,無論生活或工作,我都殫精竭慮,奮發圖強,一直奮鬥和拼搏,努力地提高自己,希望能創造別開生面的「進京」機遇。

 

    然而,也許有點好高騖遠了,也許是不知天高地厚,太把自己當根蔥了。總之,我的期望在冗長的時間裡都是失望,我的理想在漫久的日子裡都更像是幻想。我理解並寬慰自己,一個凡夫俗子如何能與京都發生內在聯繫呢?真是癩蛤蟆思維啊!但是,我內心並沒有氣餒,我深知所有的失敗,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強大的原因。於是,我就初心不改,堅持信念,在求索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從不停歇。

 

    俗話說,有志者事成。機遇永遠青睞奮鬥者!特別是近些年來,命運之神不斷向我招手,契機不斷出現,僅僅能記憶猶新的就已經好多次了。比如,今年上半年我榮獲「中國最美遊記」一等獎;去年榮獲「中國衛生年度先進個人」;前年榮獲「醫院管理科研二等獎」等等。可以說,幾乎每年都能獲得一些較高級別的獎項,而這些獎項的主辦方也都是國家各部委組織召開的。但詭異的是,他們的辦公地點明明無一例外都在北京,卻總是喜歡去外地召開會議,比如上半年在重慶,去年在成都,前年在上海等等;反正就是不在北京召開。這讓我每每與北京擦肩而過,徒喚無奈。就像一句名言說的,什麼是旅行呢?就是從一個你厭倦的地方到另一個你不厭倦的地方。我想,那些在北京工作的人,可能都是這種心態吧!

 

皇天不負有心人,機會還是被我鍥而不捨地等來了。今年以來,首屆「羨林杯」中國生態散文創作大獎賽啟幕,並且破天荒地決定在北京召開頒獎會,讓我很驚喜,當組委會向我伸出橄欖枝時,我愉快地就接受了,因為這正是我已經耐心地等待了若干年的「進京

」機遇啊!而事實上,在2007年時,我曾去過一次北京,那是因為長子突發疾病到北京求醫,我內心焦慮恐慌,只是在302醫院和同仁堂藥店滯留了一天,對北京沒有一點印象

,因此在內心並不認定那是一次「進京」,而覺得那更是一條求醫之路。

 

    於我來說,「進京」是一種情結,更是一種精神追求和象徵。雖然我對北京不熟悉,卻也並不陌生,因為北京的大街小巷角角落落,我都不止一次地見諸於各種媒介之中,對很多的景點名勝及區域名稱,只需按圖索驥對號入座即可。所以,對於「進京」,我的內心也是成竹在胸從容不迫的,平靜如水般地沒有一點波瀾。而當我終於姍姍來遲地踏上北京這片土地,在豐臺區車站踱下動車,一字未吐,一步冤枉路都沒走,就快速而準確地找到了目的地,這種感覺就愈加凸顯,也頓時便有一種酣暢淋漓賓至如歸的感覺,像是終於找到了失散的隊伍一樣。因為,「我來了」就是我「進京」的最大意義,而這個多年的目標和理想,至此就算圓滿實現了。

 

「羨林杯」顧名思義是季羨林文學獎的一個方式和名稱,季羨林先生是北京大學副校長,是唯一的終身教授,是國學大師,是學界泰斗,是國寶,其號召力自然非同小可。所以,獲獎者來自全國各地,很多都是活躍在當代文壇,有很高知名度的大作家。而評委則更是清一色的權威名家,分別是卞毓方、周明、丁一、馮小軍等重量級人物。雖然我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僅僅獲得個三等獎,甚至還是誤打誤撞。但我內心卻仍然是振奮的

,因為這畢竟是以季羨林大師的名義給我頒獎,又是在萬人矚目的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大會,就衝這兩條元素,不管獎金多少,不管含金量怎樣,我這次「進京」的理由就已經很充分了,就已經很值得了。

 

    回首漫漫征途,驀然發現,由於「進京」被我賦予了一種特殊的內涵,而似乎也充斥了一點精神和境界,也算是一種拼搏的過程,一種奮鬥的經歷,一種自我的翱翔,一種靈魂的歷練,一種錘煉的途徑,一種嚴苛的檢驗,一種攀登的方式,一種打磨的決心,一種烈火練真金的道場。雖然看似平淡無奇,但對於我來說,因過程的無限漫長,真的需要持之以恆地付出堅持、隱忍、刻苦、汗水等等許多積極向上的東西,而我也為自己不忘初心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數十年毫不動搖地堅持一個目標而自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