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玲簡介

 

 

尹玲,本名何尹玲,又名何金蘭,曾以伊伊、徐卓非、阿野、可人、蘭若、櫻韻、故歌、苓苓、玲玲等二十餘筆名發表作品,廣東大埔人,出生於越南美拖市。

 

自幼即同時接 受中國、法國和越南的文化及教育影響,喜愛古、今、中、外、東方和西方不同的光彩。十六歲起正式在報刊上發表,曾嘗試詩、散文、小說等文體。走過越戰和死 亡,因而關懷“人”的種種,視野遼闊、題材多樣:戰爭、懷鄉、抒情、敘事、說理、反諷、旅游、飲酒,力求突破傳統格局,希望能將個人因時代悲劇造成的心靈傷痛昇華為對人類的關愛,也提升詩藝的純粹、精緻。

 

獲國立台灣大學中國大學國家博士及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文學博士。

 

著有詩集《當夜綻放如花》、《一只白鴿飛 過》,專著《蘇東坡與秦少游》、羅蘭•巴特研究、發生論結構主義、中、法、越的文學關係及影響,世界漢學研究、評論詩作,翻譯法國小說《薩伊在地鐵上》及 法國詩、越南小說及詩多種。

 

曾獲第十八屆中學文藝獎章新詩獎、中國詩歌藝術學會第一屆詩歌創作獎。

 

最愛閱讀、旅行、認識新地方、新作品、新理論。

 

 

 

◆附1 尹玲高徒寫的

http://cc.msnscache.com/cache.aspx?q=8130752220438&lang=zh-TW&mkt=zh-TW&FORM=CVRE5

 

回鄉是一條千迴萬轉的愁腸
中間又打著許多結
糾纏  難解  荒謬  費猜
那邊偏左  這邊偏右
讓你一步懸在半空
足足掛了二十一年
...............................

少小離家老大回啊
如何將這兩座陌生的塚墓
等同那年兩隻隱忍含淚揮動的手
是誰把母親的明眸細語
換做碑上三行淒啞的字
還有父親的剛毅熱情
怎能只剩六尺石塊的冷
............................... 〈野草恣意長著〉----尹玲

這是我老師的詩(節錄)
她是台灣知名女詩人
擁有中文、法文雙料博士頭銜

上個星期聽節目
建榮大哥說著自己的親身經歷時
我就一直想著我這位一夕髮白的老師
當年
她一臉平滑秀靜
卻有滿頭不該屬於她的白髮
她的故事便像一則傳奇般在同學中流傳著........

她是越南僑生
1969年來台灣讀大學
1975年越南淪陷
她從此硬生生被迫與家人斷了聯繫
直到1994年 相隔21年後
她才有機會重新踏上故土----回家

這之間
當她終於有機會接家人出來時
父母竟雙雙亡故
最終只接來了弟妹
聽說她就是這樣
在一夕之間急白了滿頭靑絲

這數十年的歲月
她把所有的思念化成詩句
用詩療被戰火烙下的不可磨滅的傷

我曾經看過她正青春年少時的照片
那幸福啊
滿滿的印在巧笑倩兮的姣好臉龐上
她的故事不僅只是一則傳奇
更是真實的生命
是她已然喚不回的曾經

可喜的是
她終在台灣落地生根
有家 有女
還有無窮盡的創作
不僅補足了她失去的空虛
也讓她的生命更形豐富

~~~~衷心祈願這世界多些和平 少些紛爭
希望曾經受苦的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附2 現代詩選詩人講座心得

 

Coshower's blog    November 20, 2004

 

尹玲

黎明的曙色中走來
一頂奪目的髮白
是一位女詩人
從越南如一隻白鴿飛來
隱隱鈴聲清響
舒展開早晨空氣的瑟縮
她說及同鄉的詩人羅任玲
於是便帶我們逆光飛行
在一陣焦臭中停下
戰火阻擋了前進之可能
一顆砲彈是一聲悲切
此刻不說早已想開
難道要將心再次撕開
若無其事的語調
談著忘不了的味道
我看不見妳看見的真實
卻驚異於
一個走過死亡走過淚水
履經異地履經數種言語
度過號稱的一百年歲
踽踽至今,活得這般特奇
卻又這般開朗年輕
我知道,人的內裡可能糾結著
許多過去許多東西
但我明瞭妳依然有著
充沛的生命活力
縱使一些不相干的人
在千里之外決定你的命運
他們也無法決定
妳那永遠十八歲的心
隱隱鈴聲清響
結束演講的是完美的聲音
妳唱起卡門與紅豆詞
那不知其義的語句
一聲一聲勾引我所有感官能力
音樂是如此直接地打動人心
隨口吟罷兩支小曲
竟勝遍無數詩句
是一位女詩人
頂著奪目的髮白
如一隻白鴿飛過
她飛向夕陽,那般紅
而且絢麗

          Coshower 2004.11.20

 

 

 

◆附3   雪梨古弦(陳英沐)

 

●給別人的詩

                              

寫在《十二人詩輯》出版之後  

http://www.fengtipoeticclub.com/ttran/ttran-a002.html

 

給尹玲

 

於嘔吐之前拼命吞食某些蛇的尾巴

有一個來自墳場的人在她的額繪一隻鳥的翅翼

他說她只是一面被摔碎的鏡子

          一個被拋掉的春天                             

   

                     1966 越南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