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九寨溝》系列散文之六

 

采出風情

 

在九寨溝宿了一夜,披滿晨光,沐浴秋涼,告別月亮灣木屋別墅,跳上了蜿蜒幽深的森林棧道,一路勝景,一路風情。

 

九寨溝的棧道,或木板淩空,或石塊鋪地,路、橋、亭、閣,無不漫溢山林野趣,雅緻、古樸而又多姿多彩。從棧道穿越玉串珠連的樹正群海,走進木樓櫛次鱗比的樹正寨,但見炊煙在古老的木樓頂嫋嫋飄升,經幡在秋風裡呼呼飄揚,一派安然祥和的藏家風情。在這裡,藏胞以粗獷的歌聲和似火的熱情陪伴我們品嚐美味難忘的洋芋糍粑,甘甜醉人的青稞酒和奶香四溢的酥油茶。

 

那天正值農曆十五,九寨溝及松潘、南坪一帶的藏胞都來此轉山拜。成群結隊的信徒們或步行,或騎馬,唱著祈神的歌,遍撒龍達,沿逆時針方向繞神山頂轉一周,一些虔誠的苯教徒每走三步就叩一次長頭。人們來到山腰的扎如瀑布、曲若泉等處,便洗浴去汙,以示純潔身心,祛災去病。休息時就圍坐在草坡上,敬酒互祝。

 

旅途好友、藏胞扎達告訴我,為了預知新年的未來,正月十五這天,幾乎每個村寨都要舉行請山神活動。由法師根據當年天文曆法推的生辰八字來確定請山神的兩位姑娘,她們手裡的木杈自動地不定向擺動。全寨人聚在木杈前,法師念經,眾人祈禱:“山神呀,山上的泥石流會不會爆發?會爆發木杈就倒向左邊,不會爆發就倒向右邊;……”大家要把全寨人的公益問題和各人關注的問題都問完。預測結果信不信由你。

 

在九寨溝的神山、神塔與神壇等處,每逢吉日,到處瀰漫著濃郁的香味,飄散著漫漫的桑煙。扎達告訴我,桑煙就是熏香,至今已有三千餘年歷史。“桑”是藏語譯音,本意為“淨”。桑煙是宗教活動中的重要儀式之一,用在盟誓上是讓天神作證的意思;民間的桑煙,更多的是為家人、親戚、朋友,也為自己祈福。說著,扎達點燃了用方枝柏的細枝和葉子製成的柏香,頓時香氣飄漫。

 

除了桑煙,還有新年背水的習俗。扎達說,每逢除夕夜,九寨溝的藏胞都要到海子邊背水。背水的神聖時刻是以各寨子的第一聲雞叫為準,為此,有些藏胞幾乎通宵不眠,豎起耳朵,單等那雄雞的第一聲啼叫,便躍然而起,背著水桶爭先恐後地趕到海子邊,先燒香潑水,然後興沖沖地背回新年最早的聖水,供家人團圓飲用,期盼聖水保佑家人平平安安。

 

在扎達講述的許多藏胞習俗風情故事中,我覺得除夕夜驅鬼更有意思。九寨溝人和所有藏胞一樣,最厭恨的是魔鬼。他們認為寨裡和家裡所有的災難都是魔鬼帶來的。為了將魔鬼一個不留地消滅掉,他們的祖先學會了驅鬼,並一直沿襲下來。那驅鬼的儀式有意思——除夕下午,男人們先到海子裡把小石子撈回家。晚上,當家的男人先屋內、後屋外,一邊咒駡鬼怪,一邊用小石子在各個角落不停地甩打,最後將手中剩下的小石子和象徵鬼怪的鐵針一起埋在家門口的樓梯腳下,以示這些鬼怪永被埋葬,不會再進家門。家裡的鬼驅完了,孩子們會到海子邊以潑水方式驅趕寨子裡的魔鬼,那真是孩子們最興奮也最神聖的事情了。扎達從小就愛驅鬼。

 

如今,驅鬼活動已由起初對大自然的敬畏與抗爭漸漸演變為一種內涵豐富而又輕鬆愉快的文化形態和習俗風情了。

 

哦,藏胞的習俗風情總是漫溢著迷人的風采,讓我們漢人驚奇而讚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