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九寨溝》系列散文之八

 

 

情溢鄉土

 

 

一方鄉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情溢一方鄉土。

 

扎達隨身攜帶著糌粑——這由青稞、豌豆、燕麥製成的、形似炒麵的糧食,乃是藏胞的主食。他們上山放牧,下地耕作,或出門旅行,都離不開這可口的熟食。

 

我品嚐著糌粑、洋芋糍粑和蕎麥麵食,各得其味。洋芋實際是土豆,與酸菜加水同煮,佐以辣椒,其味甚佳;而蕎麥麵條加上牛肉,並以小菜佐食,也吃出地道的藏式風味。

 

藏胞的餐飲是離不開茶的。他們以肉食為主,很少有蔬菜與水果,必須以茶補充維生素。雅茶雖是由茶樹的粗枝大葉製成,但那濃重的茶味卻可以壓住酥油的膻味。以酥油、牛奶為主料的酥油茶,加上花生仁、核桃仁、芝麻仁、雞蛋和鹽,香氣噴人。煮了又煮的酥油茶,喝了又喝還想喝。

 

我不擅飲酒,但來到九寨溝的藏族寨子裡,不喝點青稞酒是遺憾的。扎達頻頻勸酒,我於是喝下了滿滿一杯,這酸中帶甜的“藏式啤酒”,口感還真好,配以剛剛烘烤出來的熱騰騰的香甜可口的青稞餅,爽極了。藏家阿媽又端出滿滿一大盤醃鹵的犛牛肉,拌以紅紅的辣椒,和金黃色的青稞餅一起下酒,美食美酒,一餐難忘。我微微有些醉了。心想,這方美好的鄉土,還真能養人哪。做個藏胞,自有其中幸福與樂趣呀。

 

難忘的犛牛肉,難忘的九寨溝國際酒店大戲院的歌舞晚會。精彩的節目自不必說,分送到每個觀眾座位旁的酥油茶、馬奶酒和犛牛肉一樣令人難忘。觀眾的熱情完全被激發出來了。演員與觀眾同歌共舞,臺上台下情感交融,一片歡騰。千百條哈達由觀眾獻給心儀的演員。而我,在敬獻哈達之後,仍品味著犛牛肉滿口的留香,久久不願意離開難以忘懷的大戲院。

 

一方鄉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情溢一方鄉土。不僅吃的養人,讓人難忘,穿的戴的也一樣養人,讓人難忘,讓人傾情。

 

藏族服裝的特點是長袖、大襟、肥腰,節日盛裝大都有皮毛裝飾。受宗教文化影響,顏色主要為白色、紅色和黃色。藏袍又高又大,一般比人身高還長,穿著時有一套複雜的程式,男子鑽進袍子裡,將袍子高高提起,再在腰部繫上一根腰帶。藏袍通常只穿左手,右肩右手露於外面好幹活。天氣熱時,雙肩都露於外。女袍的穿法與男式大致相同。藏式襯衫的特點是左肩大、右肩小,右腋下有紐扣或用有色布做成的飄帶,穿著時結上扣子或繫上飄帶。襯衫的顏色男的以白色為主,女的以印花綢布居多。男的高領,女的翻領。衣袖都很長。

 

扎達告訴我,九寨溝藏胞極講究頭飾、手飾、胸飾,腰間的佩戴和腳上的鞋。不論男女,脖子上都喜歡掛項鍊,手腕帶鐲子,手指戴戒指。男人腰間常有煙壺、腰刀、銀圓、項扣等裝飾品,女人的背上則垂掛各種寶石和金屬幣。每逢盛大節日,她們頭頂上有巴珠。耳朵上帶大環、髮辮上掛銀幣,滿頭閃閃發光。穿著華麗的少女們總惹人眼目,匯成亮麗的風景線。藏胞的鞋,無論男式或女式,均象古裝戲裡武將文官穿的靴子。藏族男子戴的帽子式樣很多,常見的是薄呢禮帽,上世紀中葉,西方的禮帽傳到藏區,也為藏胞所接受,流傳至今。

 

藏服既追求適用,又追求華美,服飾常常成為藏民財富和美麗的象徵。一個人身上的裝飾與佩戴,有時候可達上萬元甚至數十萬元。

 

一方鄉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情溢一方鄉土。我雖然不是藏胞,亦非藏胞的鄉土所養育,但我卻深深地熱愛藏胞的鄉土,眷戀著九寨溝的山山水水,情溢這片人間仙境,永遠嚮往著這方神奇的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