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汕頭張六解讀

 

 林繼宗《魂繫潮人》解讀

 

內容提要:林繼宗的《魂繫潮人》,以無限眷戀的深切情懷,敘述養育成就“我”的豐饒潮汕大地艱難崛起,不斷繁榮的《家園》;以親切情調,沉郁吟唱知識青年英姿煥發,到海南屯墾戍邊、流汗流血的激情歲月的《海島》;以滿懷熱心,引吭高歌勇於開拓,善於謀劃,逐步興旺的《港灣》;以無尚崇敬,華彩偉詞書寫刻苦鑽研,勇敢拼搏,善於報國的傑出俊彥、知名人士的《潮人》。作家展現駕馳文字的才情,抒發胸間的情意,在詩化中敘述,在敘述中詩化,散文式的描寫人物與故事,把詩歌散文因子揉進字裡行間。把“我"足涉目見心思的紛繁人物與故事串聯成篇,構成頗具特色的詩化散文式系列長篇小說。

 

 

素有海濱雛魯之稱的潮汕高產作家林繼宗是南粵的翹楚作家。

 

    林繼宗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發表作品。他的著述甚豐,筆耕四十多年,涉獵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小說等多種文學體裁。他精力充沛,精神飽滿,不僅思想上緊跟時代步伐、在創造上抓住時代脈膊,做到踏時代鼓點,步伐與筆尖與時俱進。近年每年出版一部長篇,約60 萬字。他的代表作詩化散文式系列長篇小說《魂繫潮人》四部曲,計124.5印張,223章、978節,共221.5萬字。這是一部開拓性探索實踐長篇小說著作的積極有益鉅著。

 

這部系列長篇小說以“魂”為中心,以潮人落筆,全面展開敘述,人物故事,意境情韻,首尾貫通,即各成章節、又渾然一體。該書最大的特色是將詩歌因子,尤其是散文情韻揉合進系列長篇小說中,使之成為別具特色的“詩化散文式系列長篇小說”。這部作品在南粵潮人文學著作中,可謂規模宏大,題材獨特、別具一格。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建功題詞肯定“系列長篇小說的詩化散文化,是對長篇小說有益的嘗試,是新的文學創作實踐” 如著名詩人郭光豹題詞稱:打開潮人五彩的生活天空、展現潮人真摯的命運本質、窺探潮人赤子的崇高靈魂,領會潮人傳統文化芬芳。《魂繫潮人》四部曲一出版、就受到多媒體的關注和報得到海內外讀者的歡迎和讚譽。《中國作家網》、《廣東滬深作家網》、《汕頭日報》、《汕頭特區晚報》等紛紛報推介,深受讀者青睞。除粵東五市外、珠三角、粵西、海南省,以及北京、上海、黑龍江、遼寧、河北、湖北等省市都引起關注並開始銷售。海外潮籍人士也紛紛從美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新馬泰地區,都通過各種渠道,想方設法得到這部書。

 

   所以,對林繼宗的代表作--“詩化散文式系列長篇小說《魂繫潮人》”投放時間和精力進行比較全面的解讀,很有必要,頗有價值。

 

一《魂繫潮人》系列長篇小說

 

    《魂繫潮人》由之一《家園》、之二《海島》、之三《港灣》、之四《潮人》四部曲組成。

 

之一《家園》。我們的家園,人稱海濱雛魯。追溯到遠古,潮漲潮落,雜草叢生。我們的祖先,從中原舉家舉族遷徙南來、在這片豐饒的土地上耕耘生息,春播秋收、灑汗澆灌塊塊田園、撒網收獲流流魚汛。日升月落、物換星移、一步步地挪進、一年年地昇攀。百年開埠,恩格斯的點撥、孫中山的規劃。小舟楫、紅頭船,風檣動、頂浪濤,漂洋過海,謀生創業。以大家庭大集體,以我的視角,描述潮人歷盡艱辛,生存立世的歷程。在作家的筆下,充滿吃苦耐勞、奮進爭先、堅強挺拔的潮人精神,有上天攬月下海捉鱉的氣魄,有善於謀籌掌握大局的才情,有窮追不深入鑽研的韌性,這些可愛可敬的潮人,在潮汕這片熱土上,大氣魄大手筆地描繪著五彩繽紛的中國夢潮汕夢的宏偉藍圖。

 

作家更多的筆墨,更多的篇章,寫的無數的小家、無數的“我”,從“家”從“我”的原點出發,向潮汕、向潮人社會、向自然界輻射,從我的童年、少年的艱難歷練,從同我生活在一起的潮人,從我的孩子的足跡、目光、經歷,從我的所見所聞,寫解放前、解放初,潮汕這片土地、這個家園的歷史滄桑、風雨人生,來反映家園的演變,來反映時代的潮流,來反映歷史的軌跡。誠如柳青說的:“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作家總是飽含著濃濃的感情,字裡行間既有困苦的呻吟、又有無限的感恩;既有灼熱的感情,又有無限的愛戀。畢竟是這個家園,這片土地養育著我,我全心的愛著潮汕家園,我把家園潮汕銘在我的心頭,刻在字裡行間。

 

我才是半大不小的少年,就挑起生活的重擔,就拉著兩、三百斤重的煤車、赤著腳、奔跑在潮汕的路上、就半夜三更去趕海抓海貨,吃不飽穿不暖,飯團裡包著豬油渣,那是極大的享受……

如《家園》第101節,“我”匆匆趕路回家,看見街邊圍觀者一群人,便也走去看,原來是一對骨瘦如柴的小兄弟在賣技。8歲的小哥或雙手或單手、或前滾、或後翻,然後用拳頭逼著只有5歲的弟弟繼續。我不忍目睹,只好回家,並留一塊錢給小瀚,讓他等一下收錢時送給小兄弟他們。

 

102節寫一個人窮志不窮,人窮品德高的勤勞、善良、正直、不貪不取的老姆。她單身一人,家境困難,但她清心寡欲、淡泊人生、知足常樂,許多人都願意把孩子送給她帶,她又能把孩子帶好。說來也是緣分、許多在她身邊的孩子,都不願意離開她,都與她有長長的真情。

 

之二《海島》。海島就是海南島,這是作家的第二故鄉。這是一方用手可以揑出油來的沃土,這是自然生態的原始荒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那是一個火紅的激情歲月,在中國的大地上,一千七百多萬知識青年,應號召,從城市到農村、到廣闊的天地去煉紅心,揮灑汗水,播種希望,將自己的美好年華,把個人的黃金時代,奉獻給共和國的建設。19677月,作家我作為一名知識青年,奔赴到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十師,即海南八一總廠工作勞動,開始把個人彙入群體的第一次創業。當時的海南島,一片荒涼,物資極端匱乏,幾乎全憑雙手從土地裡刨食。

 

白天,我們告別溫馨的茅草房,扛著山刀上山屯墾與開荒,傍晚,我們挑回的茅草,編呀編,編成一片片,初夜,我們深吸著茅草的芬芳,暢談著人生的希望和理想;深夜,我們享受著茅草的清爽,望著窗外的遠山漸入夢鄉……(《海島》篇第300頁)

 

忽然,球場的大鐵钎“鐺鐺”敲響,鐘聲就是命令——出發、搶險。我們很快組成了十幾個搶險小組,雄赳赳,氣昂昂奔上火線。我們在狂風中奮力用大樁頂緊那些高產樹的主幹,用繩索將它們捆緊扎牢,那些頻頻斷落的樹枝,無情地砸打著我們的頭和臉,我們都被樹枝砸傷。

 

難忘的知青朋友呵,是你——為了掩護戰友、排除啞炮被炸掉了雙眼,用你捨生的黑暗,換來了膠林綠浪,是你們——為了劈嶺開山,築壩攔江,抗風搶險,不幸因公殉職,英靈永駐,我們知識青年一生一世,不懈地努力,去成就你們未來的理想。歲月已經流逝,過去不可挽回,現在重返故地,看膠林茂盛,繁茂人煙,百業興旺,風情萬種,城鄉昌盛,更知道昔年歲月的珍貴、當年時光的可惜,歷史沒有遺棄,時代沒有遺忘,人民沒有遺忘,知識青年屯墾戍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之三《港灣》這是汕頭港,這是確切的潮汕,這是真正的潮汕,這是標的小說,這是作家工作、拼搏、成長成就的地方。《港灣》抒寫了汕頭港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人和事、悲和歡、情和境,試圖塑造具有僑鄉特色、特區特色、潮汕特色和港灣特色的新老兩代潮人——港灣人。

 

早在鴉片戰爭時代,汕頭已出具商埠雛形,汕頭港已成為國內一個運輸十分繁忙的中轉港。由於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條件優越,引起外國人的垂涎。汕頭開埠前,西方國家的帆船已駛到碼嶼海通,進行傾銷洋貨(主要是鴉片)加販運人口等違法活動。

 

所以,在清咸豐八年(1858)恩格斯在《紐約每日論壇報》發表的《俄國在遠東的成功》一文中指出,汕頭是五口通商之後“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 ③。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根據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條約》規定,汕頭於1860年被迫逼為對外通商口岸、稱“汕頭埠”,屬澄海縣鮀浦司管轄。

 

恩格斯關鍵性點撥,孫中山具體規劃,汕頭港經歷舊中國的百年滄桑,沐浴著新中國的旭日陽光,經歷了一次次改革,迎來了一個個 黃金時代,歷史悠長的汕頭港,奇蹟般地脫胎換骨、翻天覆地,經歷半個多世紀地浮沉,隨著歷史的車輪進入了21世紀的快車道,它已由一個破舊的小碼頭,發展成為一個綜合性現代化活力的新港。1995年綜合實力躍居全國第11位,步入既有速度又有質量,規模效益凸現的快車道,成為中國沿海五大港口的主要港口之一,與世界57個國家和地區的268個港口有往來。

 

《港灣》一開篇就以標準小說筆法,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四要素,就提出了矛盾:去年外貨出口貨物減少了八萬噸……今年第一季度又比去年同期減少出口貨物一萬四千三百噸。前幾天,我登門拜訪老魏,好說歹說,才多要了一萬噸。可是商務科員劉順慌亂地推進來說,一萬噸出口貨物跑掉了……矛盾突出、問題成堆,如何立足生存,如何謀求發展,成了港灣人迫在眉睫的問題。所以,小說就著矛盾的提出,隨著矛盾的激化,隨著矛盾的解決,進行塑造、刻劃、描述,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作家以滿腔熱忱,以深切的筆調,飽含濃墨厚彩,著力精雕細刻心胸像大海一樣寬廣,對同事對事業像爐火一樣熱烈的中隊黨支部書記林凡等一群港灣人,他們有上天攬月的壯志,有下海捉鱉的豪情,他們有把握大局運籌發展的智謀,有善於計劃謀略招攬業務的招數。他們從實際出發,又不斷革新,照章辦事,又因人而異,他們會大口高聲號召,又會和風細雨具體到家。像林凡這樣的港灣人,能吃透上級的方針政策,又善於根據具體情況推進工作不斷發展,他們不怕埋怨,甘受委屈,吃苦在先,享受在後。像林凡這樣的港灣人,有魄力有才情掌領一班人一群人一隊人,又善於細緻做一個一個人的具體工作。如隊裡的小史,林凡親自到監獄把他領出來,帶到家裡,又早有安排,早有準備,當小史把目一閉,縱身一跳,就有人抱他上岸來。他相信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其實,十年精力育小史,孤兒處處有親人,在這晝夜喧鬧的海港,何止林凡為小史操心。千人扶持百人幫,人人有心人人談,無限深情無限意,化作春雨潤心田。在林凡精心安排下物色了小柯姑娘。他肯定小史的本質是好的,又指出小史身上的醜和美,小柯和小史相好後,約法三章,使小史重新做人,昂首挺胸,大步在人生的道路上邁進。

 

之四《潮人》據潮人紀旭光在《魂繫潮人》潮人之魂——祝賀知青作家林繼宗先生系列長篇小說《魂系潮人》四部曲全書出版一文稱:正是潮人這種民風民情,催生了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於開拓的潮人精神和刻苦耐勞,不怕冒險,敢於拼搏的潮人性格,從而素有“東方猶太人”之稱,在海外僑胞中,潮籍僑胞占了五分之一。

 

《潮人》著眼於潮人世界和潮人文化,潮人世界幾乎涵蓋了全球,潮人文化是大陸文化與海岸文化深度融合的結晶,《潮人》著眼於潮人人物,潮人人物中有大量的精英,廣泛在政界、商界,還是在科技界和文藝界,可以無愧地說,從古代、近代、現代到當代,從海內到海外,都有潮人的精英,他們的功績和貢獻,正在不斷地造福於中國與世界,民族與人類。

 

學者認為,潮人至少在唐代或更早的隋朝就已有人出國定居。全球華人首富是潮人,潮人首富成為海內外華人一道奇特風景。潮人出格的團結,潮人最肯努力。

 

    誠然,人是最寶貴的,如果沒有人,一切都失去意義。作家以博愛的情懷,描寫人,塑造人,評說人,歌頌人。他更多的是理解、包容、默認、諒許,就連劣跡的後進青年,逆待公爹的不孝兒媳,他從愛心出發,以熱情感化,希望大家都好起來,人間充滿溫暖和情愛。是啊!草木一春,人生一世,人人抱著一顆紅心來,不帶半根爛草去,天地就無限廣闊,人間就十分溫暖,就可以包容萬物眾生。

 

誠如郁達夫在追悼魯迅時說的: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最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所以,作家用了多個章節,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描述謳歌潮人中的傑出俊彥、知名人士、愛國僑領、政界名流、博學鴻儒,像李嘉誠、陳偉南、陳漢士、黃贊發、陳煥展、林倫倫、許欽松、王蘭若等,作家更是以一聲聲心韻,一步步腳印、一篇篇故事來陳述他們的成功之路,來展現他們的豐功偉績。讓人敬仰、給人楷模、激人奮進。特別是鄭竹園、饒宗熙、吳南生。

 

經濟學家鄭竹園,現任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博爾大學經濟系終身正職教授,主講西洋經濟思想史,比較經濟制度,第三世界經濟問題課程,並擔任研究部博士班校方代表。1929 428 日出生於廣東普寧一個生意人的家庭。他預言十年內中國、印度有可能超過日本,成為亞洲經濟的火車頭,他曾著文指出美國經濟霸權正在走下坡,其貿易及財政赤字均居高不下,威脅經濟,美元漸成弱勢貨幣,股市低迷,金融帝國基礎動搖,企業紛紛外移,科學領先地位下降,吸引精英優勢逐漸消失。他最先提出“大中華經濟國”與“大中華共同市場”的構想,他認為大陸、台灣、香港具有人力、技術、外匯資源及高儲蓄率、高成長率的發展優勢,且同文同語同種。如能真誠合作,相依互補,建立共同市場,到廿一世紀中頁,這一擁有十六億人口的廣大市場,將成為歐、美、日本以外的第四級、具有崛起爭雄的實力與潛能。

 

國學大師饒宗熙,字伯濂,1917 6 20日出生於潮州城內,他穩鎮南國,蜚聲海內外,演繹出一個將近百年的文化傳奇。集經學、佛學、史學、考古、文學、書畫、音律、梵語於一身,堪稱大師中的大師,著作二十種,著述三千多萬字,足跡遍及五洲歷其四,九州歷其七,“他的成就廣受肯定,屢獲殊榮,如法國法蘭西學院的漢學儒林特獎”,“遠東學院人士、巴黎亞洲學會榮譽會員、俄羅斯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法國文化部的藝術及文學軍官勛章,法國索邦高等研究建院、125 年來首位人文科學榮譽國家博士,香港特區政府的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饒老是當代中國文化泰鬥,國學瑰寶,是全球潮人的驕傲,是舉世共仰的一座文化豐碑、林倫倫稱之為世界「文化珠峰」”。

 

革命家吳南生。1921 年出生於潮汕潮陽,14歲參加華南革命義勇軍,第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潮汕地區重要黨組織的最早中堅力量之一員,他革命堅定,意志堅強、機敏勤奮,工作出色,17 歲即1938 年便擔任中共汕頭市委常委宣傳部長,1944 年奔赴延安,進入中央黨校。23歲那年和新婚妻子許英隨中央黨校北上東北。1949年隨解放大軍南下,回到廣東、作為軍管會領導人之一、進城接管汕頭,十年浩劫後任省委常委、省委書記、省政協主席,同習仲勛開創特區建立卓越功績,他一生愛好文學藝術,與潮劇結緣歷史更早。1937 年便有第一個抗日潮劇《打鬼子》,廣受軍民歡迎。任汕頭市軍管會副主任,便千方百計穩定、組建、壯大、發展潮劇,1958 年,主持組建廣東潮劇院、得到田漢、梅蘭芳等戲劇大師肯定支持,為潮劇開闢出了新天地,給潮劇帶來繁花似錦的春天,使《蘇六娘》等五部潮劇拍成戲曲藝術影片,在海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 詩化散文式的《魂繫潮人》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建功二零零九年四月二十六日祝賀林繼宗先生詩化散文化系列長篇小說《魂繫潮人》出版題詞是:“系列長篇小說的詩化散文化,是對長篇小說有益的嘗試,是新的文學創作實踐”

 

著名作家從維熙“序系列長篇小說《魂繫潮人》”稱:詩化散文式系列長篇小說的創作是一種有益的嘗試,他將文學的三大體裁或曰三大因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作家“經過反考究,決定放棄穩定的傳統方法,將詩歌因子尤其是散文因子揉合進系列長篇小說之中,形成如今呈現在讀者面前的詩化散文式系列長篇小說……他並不刻意追求人物與故事的完整性,而是更希望作品向讀者展示人物與故事時,能夠呈現更多的詩歌與散文的語言,隱含更多的詩歌與散文的意境、抒發更多的詩歌與散文的情韻。”

 

教授翁奕波和翁筱曼主編的《現當代潮人文學史稿》,把林繼宗的代表作《魂繫潮人》歸入“實驗小說”進行論述。

 

在作家的系列長篇小說中,其核心就在於“並不刻意追求人物與故事的完整性”,首先是構思的天馬行空,雖然作家采用的並非意識態的手法,但卻時空交錯、撲溯迷離。以《魂繫潮人·海島》為例,作家在抒寫海南島的知青生活過程中,時空交錯,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下鄉海南島的知青生活,寫到70 年代以來知青們通過各種手段各奔前程的回城生活,以至於跨世紀的回訪第二故鄉海南島的活動。時間跨度較長、空間跨度更大。有海南島、有潮汕地區,有蘇州,有東北,還有美國、澳洲,不一而足。就是寫海南島的知青生活,儘管作者也主要寫他最熟悉的八一農場的生活,但也交錯著抒寫其他農場的知青生活。作家基本不按時間順序來寫,也不按主要地點來寫,而是不斷地穿插、不斷地跳躍,造成時空交錯的變幻。題材方面更複雜,除了兵團農場生活,還有作家在海南島各地旅游的所見所聞和文化感受,包括海南各地的民間故事和傳說,甚至還有作家遊覽蘇州虎口、丹東的鴨綠江、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的遊蹤記錄與感受等。可見其“散文式”在布局謀篇上的一突出特點,就追求形散而神不散,“散”,就是不刻意追求人物與故事的完整性,“神不散”,其神就在於知青生活、知青精神。其次是表現手法的“雜”,而雜取各種文學體裁的寫作手法。在其小說中,除了小說慣用的敘事和描寫的手法之外,還雜取了詩歌的意向、象徵,散文的抒情,雜文的議論等等手法,甚至在小說的敘事中間以整章整節的論說,天馬行空,我行我素,在雜亂中駕輕就熟,揮灑自如,但作者胸中自有成竹,這也許就是詩化散文式系列小說的特點。④

 

是“雜”也好,是“散”也罷,究實,都是寫作上的高度自由,都是“天馬行空”,但仔細解讀,是詩化、散文式,這系列可以歸納為四方面:

 

其一、在敘述描寫人物、故事到一段落,插入一段詩化抒情。

其實詩化散文式都是在小說中夾進抒情,都是內容的跳躍和時空的變換,都是作家為了圓滿的表達創作的努力。

 

關於抒情小說,當代並不乏篇,如鐵凝發在《人民文學》的《香雪》,何立偉收入中學課本的《白色鳥》,更有張潔的獲獎小說《從森林裡來的孩子》。2014年第二期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發表了岳雯的《抒情的烏托邦》——重讀《從森林裡來的孩子》稱,抒情的小說,一個主要特點——情節淡化。或者說,情節單純化。“情節單純之後,文本的結構空間才可能有足夠的地盤讓作者沉吟和流連,不僅是情節變得單純化,還是變得模糊,最終決定抒情化小說美的是主體情志的單純。”

 

作家的《魂繫潮人》正是這樣。至於整章整節的抒情議論,因為這是浩浩長卷,有足夠的篇幅,有廣闊的地盤。更多的是在人物、故事描述到一段落,便進行一段抒情——對人物故事的感慨、對當時環境的抒情、對人物故事的歸結、對下邊情節的提系。

 

    如系列之四的《潮人》,作家用了六章的篇幅,用關切同情的筆調,描述了柳成河、柳玉㠁、侯蘭姨、娜峁等一群“同是天下不幸人”,他們都失了親人、都在人生之旅“半路折扁擔”,還有“星期五”、小辣妹、因為職業和居住環境,他們一直成為“快樂的單身漢”。

 

海龜島一片蔥綠,草叢裡盛開著各式各樣的野花,白的,紅的,紫的,黃的,橙的,五彩繽紛。成群的蜻蜓和彩蝶到處翻飛。麻雀發出了婉囀的啼聲,白色的海鷗在小島附近的海面上飛掠。最惹人注目的是,一棵棵金鳳樹撐開了高大的綠傘,他們正在悄悄地孕育著滿樹紅花。(《潮人》446頁)

 

失妻的柳成河,終於爭取到“海龜島”這個職業環境,讓他痛苦的心得寧靜和快樂,在這裡,他將得到新的伴侶,作家由衷高興給人物安排這樣的命運,所以抒情地描繪海龜島,含蓄提示“悄悄地孕育滿樹紅花”。

 

港灣裡,風平浪靜。海鷗張開修長的翅膀,輕捷地剪動著藍天的大海。鮮麗的朝陽,燦爛的霞光,閃閃的海面,搖動的打擼,灑笑的姚菲……船頭指向對岸的漁村,海流在船底下潺潺地唱響……(《潮人》第450頁)

 

同是知青,夫妻到海南島落戶,不幸丈夫在排險中身亡,但姚菲面對生活,樂觀勤勞,精明能幹,她著小船到海龜島來售貨,遇到了喪妻的柳成河,這將是她後半生的伴侶。所以作家在為自己塑造的人物命運柳暗花明而高興,他讓“流水在船底下潺潺地唱響”。

 

其二、用詩化散文式筆法在敘述中抒情,在抒情中敘述。

如《海島》,當年我們風華正茂,金色夢幻,當年其苦也甘,其累也樂。作家總是用歡樂的情調抒情那艱難的生活,用歡笑的聲音表達那勞累的時光。

 

深入原始森林的速長班,地無三尺平,開門就見山。沒有公路,沒有住房,沒有水井,沒有人煙。到處是處女地和處女山,到處保持著原始的荒涼。緊緊環抱著速長班的是潺潺地溪水和重重的山巒……(《海島》第342頁)

 

這就是詩化,本來這就是詩,這就是散文式,本來這就是散文詩。有詩的意境、詩的精髓、詩的節奏、詩的韻律。作家把艱苦的創業環境,抒述得樂觀、輕鬆,讓人讀到嘆息的抒情,讓人聽到呻吟的歡笑。

 

知識青年的生活呵是一簇花,在蒼涼的荒山野嶺中開放。他們帶來別開生面的生活,綻放大花朵是那樣的鮮亮。(《海島》第344頁)

 

正是有那特殊的年代,正是有那偉大的召喚,才有千萬知識青年用青春的年華,爽朗的笑聲,喚醒了沉睡的高山,用知識的光芒、美麗的宏圖,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所以生活是一簇花,那花特別鮮亮。

 

其三、用詩化散文式的情愫把人物與故事系列進來。

如《家園》的第100節,只有826 字,這是一節詩情畫意的散文,也可以說散文式小說。寫的是坐在自行車上的小瀚,突然下來,跑到不遠的地方,摘幾只蓬的小白花,就是蒲公英,孩子愛不釋手,他以為是棉花,他捨不得扔棄它,說要帶回家給媽媽做衣服穿。如第104 節,1353字,作家謹記自己的著作宗旨,是以心靈的感情來維人物與故事。用“人間自有真情在”來構成章節,把那並非潮人潮汕的巴金系列進來。巴金一生奉信做真人、講真話、做真事。所以作家敬愛他,“我崇尚真情,真情難覓,真情無價……

 

吹吧,小瀚”我鼓勵著。“你一吹,它們就會像一把把張開的小陽傘,飛呀飛的,飛向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不!”孩子斜著頭,撅起小嘴,執拗堅持著:“它是棉花,我要拿回家去,給媽媽做衣服穿”。他把蓬的小白花球小心翼翼裝進褲兜裡。

    哦,孩子,你還沒有讀過《蒲公英》,你將來會讀到的。你也是飄飛的種子。將來,生活的春風也會吹送你到什麼地方去的……(《家園》第156頁)

 

作家就是這樣,無處不抒情,無處不詩化,在描述中詩化,在詩化中描述,讓人知道人物與故事,給人抒情的美好感受。

 

巴金對作家們充滿真摯的愛。作家馬宗融夫婦很早就去世了。他們的兒子馬紹彌1948 年成為孤兒只有九歲,巴金直接從追悼會上將他和姐姐馬小彌接回家,以後一直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撫養大。這件事巴金從來不對外透露。真愛往往是無聲的!(《家園》第161頁)

 

正是巴金的真情,正是作家對巴金的崇敬,所以作家把巴金真情系列進自己的著作,心有靈犀一點通,其實,作家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有真情,這樣才夠格為一位作家。

 

其四、用涉足目看心思情系把人物與故事系列進來。

作家有好的思想,好的身體。少年時期就在風雨中吹打,煉成一身好體魄,總是精神飽滿,總是不疲不累。足登五岳,腳踏四方。《魂潮人》四部曲,每一部都有遊歷山川的隨筆。這方面翁奕波已有論述評價,不論是華夏大地,名勝古跡,還是異國它邦,麗山秀水,他踏遍山水人未老。他把目看心思情寫成篇章,用一個句子,用一段小引,把它系列進來,構成一體,天衣無縫。

 

我給孩子講過黃帝的故事,黃帝是孩子和我心中的偶像……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五千年前統一華夏。他在位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他帶領黎民百姓,創造舟車、培育木桑蠶,從事紡織,創造文字,創定立法,研製複數,艱難拓植,終於以“思及萬事之功績,譯破廣大之區域”而彪炳千秋,奠定了我國五千年歷史文明基礎。(《家園》第163頁)

 

用一個句子,一小段進黃帝,然後大章節記敘瞻仰黃帝陵,覽黃帝陵園。用駕馳文字的能力,把這邊風景描述的恢宏雄偉,天功人工,把與日月同輝的華夏始祖敘述得淋漓盡致,功高齊天。

 

職業的靈性與警覺使阿達船長牢牢記住了一百年來全世界的五大驚天海難……

一、最具知名度的大海難——“泰坦尼克”號

     時間: 1912415

     國別:美國

     遇難地點:加拿大紐芬蘭以東600多海的海面

     遇難人數:1513

     遇難原因:撞上冰山

   五、21世紀第一次大海難—— “喬拉號”

     時間 2002926

     國別:塞內加爾

     遇難地點:岡比亞附近海域

     遇難人數:1863

     遇難原因:遭遇暴風雨(《港灣》第45-46頁)

 

作家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眼界甚寬,閱讀甚廣,他收入一百多年世界天大海難,用阿達船長記住的知識把它系列進來,可謂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林繼宗的《魂繫潮人》,以無限眷戀的深切情懷,敘述養育成就“我”的豐饒潮汕大地艱難崛起,不斷繁榮的《家園》;以親切情調,沉吟唱知識青年英姿煥發,到海南屯墾戍邊、流汗流血的激情歲月的《海島》;以滿懷熱心,引吭高歌勇於開拓,善於謀劃,逐步興旺的《海灣》;以無上崇敬,華彩偉詞書寫刻苦鑽研,勇敢拼搏、善於抱團的傑出俊彥,知名人士的《潮人》。作家展現駕馳文字的才情,抒發胸間的情境,在詩化中敘述,在敘述中詩化,散文式地描寫人物與故事,把詩歌散文因子揉進字裡行間,把“我”足涉目見心思的紛繁人物與故事串聯成篇,構成頗具特色的詩化散文式系列長篇小說。

 

《魂繫潮人》如果是我的著作,如系列長篇小說要再版,我將要把四部曲攪混,把所有的遊記隨筆彙入《家園》,把所有人物傳記彙入《潮人》,我想,這樣更單純完整,更聚集歸一。

 

魯迅在翻譯廚川白村的《苦悶的象徵》時就曾深感憂慮地講,非有天馬行空似的精神即無大藝術的產生”。在《論睜了眼看》中說:沒有衝破一切傳統思想和手法的闖將,中國是不會有真的新文藝的”。⑥

 

作家林繼宗無疑是天馬行空、衝破傳統思想和手法的闖將,詩化散文式系列長篇小說《魂繫潮人》,否是大藝術的新文藝,有待當今和以後的讀者與現在和將來的歷史去評判鑒定。

 

注釋:

 = 1 \* GB3 林继宗《魂繫潮人》封面题词,作家出版社20099月第1版。

 = 2 \* GB3 林继宗《魂繫潮人》插页之四,作家出版社20099月第1版。

 = 3 \* GB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38页。

 = 4 \* GB3 翁奕波、翁筱曼《现当代潮人文学史稿》,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版(中)第299301页。

 = 5 \* GB3 岳雯《抒情的乌托邦——重读「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2期,第104页。

 = 6 \* GB3 《先学报》“经典作家”专版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