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環保度盛夏

  

生於當世,即便是地球溫度遠遠高於古代的今天,現代人仍然是幸運的。盛夏裡戶外赤日炎炎,室內有空調相伴,無論是暢飲冰啤,還是細品香茗都能感到愜意舒適;或辦公學習或休閒生活,時時刻刻如沐春風。倘若穿著長袍廣袖的古人能穿越時空感受我們的文明,定然嗟羨不已。


    我們印象中古代帝王辦公的時候,身後往往會有兩位手執長柄宮扇亭亭玉立的宮女,兩扇交叉,顯出帝王卓爾不群的威儀。其實,最初這兩名宮女夏季的工作是:用扇子轟趕竄入宮殿敢於騷擾帝王的蚊蠅,同時扇動空氣使其流動起來讓帝王感到涼爽一些。後來漸漸演變成了一種天子獨有的儀仗。用扇子應對高溫天氣顯然不是最佳的辦法,因而時逢暑期,帝王往往會選擇依山徬水、峰高氣清的地方建設行宮,以避暑氣。但是天子是不能長時間遠離京城的,遇有軍國大事總得回鸞辦公,因此,對整個宮殿室溫的調整,可謂令古人煞費苦心。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夏季用冰降溫和冷藏食物的記載。湖北隨縣曾侯乙楚墓曾出土一種叫冰鑒的青銅器皿,古人用它盛裝冰塊,把食物夾入其中,這應該算得上世界上最早的冰箱雛形。冰鑒有大有小,『吳越春秋』中記載的冰廚就是冰鑒改良版,由最初的食品儲藏間過渡到餐廳兼臥室,越王勾踐在暑期出遊,就食宿在冰廚裡,顯然這種冰廚至少要比轎子大一些,即便如此,整個夏季的耗冰量之巨仍然是相當可觀的。


    越王可以稱得上是古代第一位享受空調的人,但是他的空調辦公場所過於狹小了一些。到了唐宋時期出現了涼殿,用於帝王辦公。所謂的涼殿,就是在宮殿內安裝一種大型的機械傳動設備。通過風扇搖轉產生風力,把涼水上的冷空氣導向室內空中;另外的一種方法是利用機械傳導,把涼水導向屋頂,水在屋頂存不住就會沿著屋簷傾瀉而下,大殿四周形成巨大的人造瀑布,使得冷氣彌漫于水簾之內,以此達到降低室溫的目的。這種方法憑我們想像,必然要存在較大的噪音,但同今天的空調相比較,古人的空調似乎更環保一些。『唐語林』載:“……上在涼殿,座後水激扇車,風獵衣襟……”詳細描述了唐代皇帝置身涼殿的感受。到了宋代,在唐代涼殿的基礎上,又在大殿四周大面積種植修竹、蘭花、牡丹等植物,當風輪轉動,涼風乍起,花香四溢……彼時置身殿內的皇帝,那份暢快愜意感覺,實乃筆墨無法形容。


    唐宋時期皇宮的機械製冷說來輕巧,實際上無論從設施、取材上,還是從用工和造價上來看,都是相當奢侈的工程。相對於這種方法,取冰降溫顯得稍稍廉價一些,因而被歷代皇宮所廣泛應用。古代的皇宮工作人員要在冬季裡到江河中鑿出冰塊,取回後藏於巨大的地窖裡。夏季取出來放於大殿四周,冰塊一點一點融化過程中,室內的溫度漸漸降低了。生活在這種無噪音的空調中,感覺應該會更好一些。


    夏冰如金,如帝王那樣窮奢極慾的享受空調對於古代的大多數平民百姓來說,那只能是冰涼冰涼的想像。唐代詩人杜甫有詩曰: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平民百姓只能盼望夜幕早早降臨,熄掉燭火,打開門窗,把空調開關交給天老爺了。


                                          201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