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明月天 豫園香墨地

 

——中德語言年漢堡海派書法展

 

  

中文方塊字作為人類古文明的瑰寶,在電子科技普及的今天,令人驚喜地愈加顯現無窮的生命力。一門在中國本土廣受民眾喜愛的書法藝術,多方走出國門,愈來愈受到西方學界的關注重視。乘著5月中國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Bundeskanzlerin Angela Merkel)在柏林共同揭幕“中德語言年”的強風,以及中德雙向並進、和諧文化外推的勁勢,2007年成立以來大力舉辦徳中文化交流活動的漢堡孔子學院(Konfuzius-Institut an der Universität Hamburg)此番聯袂上海書法家協會、上海普陀區文化局,精心籌辦了弘揚中國文化精髓的“翰墨情深”海派書法展。

 

  我先後收到德華旅行社和漢堡孔子學院德方院長康易清(Dr Carsten Krause)的電子信邀函,還有孔子學院平信寄出的精美邀請卡,可見得主辦方對於來自漢堡的交好城市上海這個“翰墨情深”海派書法展的重視。第一時間內,我就開始緊鑼密鼓地配合張羅,給我們的德中文化交流協會(Gesellschaft fur Deutsch-Chinesischen Kulturaustausch e. V.)會員和漢堡多位書法愛好者轉發信息。適逢暑假旅游季節,很多人不在漢堡,然留者皆悉心報名,最後竟有沒來得及預先報名的德國藝術家和書法家也到場了。

 

  在此期間,我們德中文化交流協會的創會會長、現居北京的中國人才研究會書畫人才專業委員會會長、知名海歸畫家蕭瀚來信,要我向他的好朋友、本次海派書法家代表團團長周志高致以問候。

 

  8月9日傍晚,漢堡豫園(Teehaus)佳節般熱騰。平日作為孔子學院大教室的綠波廊樓下大廳,用立屏張掛了19世紀中葉以來繁榮“海上藝壇”的書畫大家代表作品。我在德華旅行社總經理沈國強和代表團顧問、漢堡豫園股東上海普陀區文化局副局長范文翔指領下,從人頭攢動的展廳上樓到會場,見到上海書協主席周志高團長,向他轉致了蕭瀚先生的親切問候。好比吉人有天佑,周先生的女兒周倩不久前結束了巴黎的個人畫展,即隨侍父親參加了海派書法展。

 

  悠揚的笛聲肅靜了人聲鼎沸的會場。吹笛人竟是副團長書法家楊定彪。漢堡金扇俱樂部表演的扇舞帶著中國行家功夫,正合上中國書法展的主題。孔院中方院長耿保生安排我站第一排,是發言人等候的位置。喜見旁立久未謀面的漢堡大學中文系主任符敏怡教授(Prof. Dr. Michael Friedrich),很意外又聯繫上。 

 

  致歡迎詞的主賓先後有孔院德方院長康易清、漢堡總領館領事部主任王阿瑋;海派書法團團長周志高致答謝詞。發言人洋溢的熱情話語大大超出了預計的時間。耿院長原給我五分鐘講話,我應諾兩分鐘解決,結果臨時被告停。殊不知,為了這兩分鐘講話,我離家前特地喝了加人參的咖啡。我準備要講的正是會場中提到、卻沒有解釋清楚的問題——中西書法的差別。這是我旅德30年總結的經驗,我能夠精簡到三言兩語說清楚。我的德國學生都知道。真是可惜了現場第一流的同聲傳譯陳若勉,沒能幫我作成這個至關重要的翻譯。好吧,依主辦人說的,且聽下回分解。

 

  中德書法家的現場書法演藝,使肅立已久的會場頓時沸騰起來。海派書法家兼主持人呂頌憲首先鋪紙落筆“茶樓”(即豫園,徳國人的通俗叫法)兩個大字在右,德國書法家翁貝豪案(Peter Unbehauen)接在左寫上德文“Teehaus”(茶樓)。周志高團長揮筆大書“中國文化年”雄渾厚重。其後按照孔院獨具匠心的設計安排,海派書法家戴小京恭恭敬敬寫下德國大文豪歌德詩句的中譯文“誰能在昨天看到今天,今天則不會讓你無措”(Goethe: und wer im Heute sieht das Morgen, der wird sich ruhren, word nicht sorgen.) 分守宣紙左右兩邊,隨即德方書法家翁貝豪案伏身書寫的孔子論語徳譯文“Wer nicht das Ferne bedenkt, dem ist Betrubnis nahe. Konfuzius ”(孔子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躍然宣紙當中部位,以示東西方意義相似的著名格言。

 

  大書法家們個個老成練達,相繼揮毫情留各自精湛的墨韻。現場面對面的觀摩,一下子喚醒了我沉睡半年多忙碌它事未能動筆的揮毫靈感。書法家們的宣紙有專人管理,我欣然求得四尺宣的三分之一幅面。一時間找不到中國毛筆,乾脆拿起桌上德國書法家還沒有收拾的方形扁硬書法筆,用中國書法的握筆法一口氣即興寫下“海上明月升,豫園香墨地”兩行字,贈送給孔子學院。一位說得一口流利中文的德國出版社編輯總監孔雅識(Axel Kopido)看著我剛寫的字句虛心向我請教何意,我挺喜歡的年輕翻譯陳若勉趕過來幫我作了完善的德文講解。前文提到的“海上藝壇”繁榮,正是“海上明月升”,今日書法家們現場大筆特書的墨跡宣紙鋪陳舞台地面晾乾,豈不明擺著“豫園香墨地”嗎?而我臨時靈機一動試用德國的扁硬方形書法筆寫中國書法,意外成就了中西藝術結合的特殊篇章。事後再憶我當場書寫的對子,或許改“海上明月升”為“海派明月升”恐怕與“豫園香墨地”格外對仗。感謝大度的德國書法家翁貝豪案(Peter Unbehauen),對筆者急切中擅自取用了他的寶貴書法筆絲毫不以為忤。

 

  多才多藝的書法家翁貝豪案先生(Peter Unbehauen)同時又是音樂家,出版過有關學習音樂和德文書法藝術方面的多本著作。他的英挺字母書法釋放出他的才情。孔子學院為中國學界人士開啟了西方書法的陌生大門。翁貝豪案先生將自己親手製作的一盒書法硬筆捧給戴小京挑選,要贈送一支給他;盛情難卻,戴小京打開自己的竹筆卷筒,取出一支狼毫回贈,雙方共同譜寫成一首優美的中德文化交流曲。

 

  自助式晚餐來自漢堡高級中餐廳“你好”,年輕有為的老板陳正義親自為餐點護駕。佳肴精美豐盛,且有紅酒助興。特別使我高興的還在於,幾位伶俐秀雅的淺黃頭髮德國小女孩,從頭到尾專心致志、關注、拍照,至晚餘趣未盡、興頭不減。她們使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美好遠景。

 

                                     2013年8月22日於漢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