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海港

婉冰倩影

心水、婉冰與葉永明夫婦(左與右)留影

 

碧海藍天擁抱澎湖

 

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應「臺灣財團法人海華文教基金會」邀請,於三月十六日組團赴台灣采風,感謝邀請單位安排了非常充實的行程。十七位文友結伴同遊,度過一星期愉快的時光。與舊友新知匆匆共聚,走訪台北、台中、台南三地有名景點;我竟然破例,除了興奮沒有半點疲累之感,讓自己也頗覺得驚喜。

   愉快的行程,就這樣轉瞬間溜走。二十二日早,文友在餐廳道別,心坎難免浮動着絲絲離緒,紛紛互訂重逢之期,我為了沒法在門前相送而深感抱歉。因我倆被「宏全資訊公司」蘇清得董事長的夫人、熱情真摯的李孟璇女士接走,趕赴松山機場,再度踏上她專為我倆安排的旅程。

   客氣的蘇太太因事忙,難以抽空,特意安排她二姐及姐夫相陪遊覽澎湖。他們雖是居住台北,仍能保留人性本來的純樸。二姐名喚淑珍,姐夫是葉永明,葉姓同宗初見,所謂同姓三分親,我們竟然沒陌生之感,是一見如故。於是、由資深導遊阿倫帶領,在澎湖展開三天甚為寫意的環島之旅。

   澎湖原名「媽宮 」,她像珠串般淡雅明亮,共擁有六十四個肉眼可見的島嶼,散佈在海域中,但真正能容納人們居住的只有十九個而已,據說初期的移民多是來自樟州和泉州。她像珠串斷線般,各自散落在美麗的台灣海峽中,以純樸美態拱托着寶島。是中華民國最小的縣,也是其全國受管轄中的三個離島之一,人口約十萬零九百餘人。澎湖那一望無際的藍天碧海,是養活着萬物的寶藏。她經歷造物者的巧手,大自然日夕不斷風雕水塑,形成稀有景觀,展示世界難得的另類姿容。廁身在其任何角度,都能呼吸特別清新的空氣,沐浴在明媚溫暖的陽光下,使人感受無限舒暢。

   澎湖並不是想像中落伍,雖然被環海圍繞,也非物資短缺的窮鄉僻壤,處處皆呈現代化建築。可愛的居民們素質很好,禮貌熱情且服飾樸素。大街小巷都有小商店,擺列澎湖著名土產,如紅糖糕、香脆芝麻魚乾,海帶、花枝乾、蝦乾、各類花生、、、、等等,多不勝數,足令喜吃零食的我偷偷垂涎。島上居民生活非常悠閒,臉上展現是難於描述的滿足和安詳,讓感覺是走進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般。澎湖雖然是遠離台北,居民卻都享有良好的教育和衛生設備。

   沿途導遊在介紹島嶼的景物,原來我等正處於馬公島,那島是由馬公、中屯、白沙、西嶼四大島所組成,故面積頗廣。四島嶼的連接之責,全由三座大橋相互貫通,就是「中正橋」「永安橋」「跨海大橋」。讓我等驚訝和意外的是四面環海的島上,竟開辦有小學三十九間,中學十四所,大學一間,真讓我深深感受到中華民國對新生代的重視,也足証其興辦國民教育非常普遍。雖然如此,仍有很多青年們,響往到繁榮的台北求學或就業。

   俗語說:「靠山吃山,近海吃海」,大概是靠海維生之故,居民多是信仰佛教。其大小廟是多不勝數,據導遊說大廟有幾十間,(搜查的資料網顯示是144),小廟也有數百座,幾乎每一鄉村都有一或兩間。曾參觀部份廟宇,式樣古雅,建築雄偉。若要進廟禮佛,跨越門檻時,原來都有所規則,是右進左出。當日的我幾乎出洋相,幸好淑珍姐從旁指導。廟內見數棟擎天雙人抱不攏的圓柱,浮現金龍盤踞,栩栩如生的彩鳳飛翔,均極具精巧的藝術價值,所供奉各方神靈,也是細心雕塑的陶、銅、或礫金神像。

   那座屹立在中央老街的「天后宮」即「媽宮」亦稱「媽祖宮」,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一所古廟。據說是康熙廿三年被賜封為天上聖母,並特賜鑲嵌金面;因其庇護施琅順利攻佔了澎湖而立功。這所古廟經歷鹹水和風雨的侵蝕,漸漸破損,從1750年始,多次重修後,力求能保存其昔年舊貌。除了寶殿內慈眉善目,雍容和靄,巨型金面媽祖外,經歷四百多年的古廟,處處仍難免有脫漆或班駁的痕跡。這座信徒頗眾的古廟,有藝術價值甚高的畫、字絕作、小品等等。正殿大門的花鳥屏風,三川殿、斗座等等,均富有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神龕左右的四幅裙堵小品,就擁有介紹王羲之、孟浩然、蘇東坡、杜甫四位古代大家的文人軼事。除此、竟未有過分的奢侈宏偉。大雄寶殿四周,皆僅廟外的插雲且高高彎起的飛簷,依然龍騰鳳舞盤踞,才略顯天后的尊貴氣象。

    澎湖海產豐富,種類繁多,彷彿是一個寶藏,有永遠淘捕不完的鮮魚活蝦。我們每天嚐試各類海產,堪稱大快朵頤了。看着那碟新鮮剔透的活花枝,真是又愛又恨;為了其膽固醇過高,未敢舉筷輕試。大概是日夕以湖為伴,不覺間也愛嗅那飄浮腥氣的空氣了。細語向外子訴說,下次造訪時,定要小住數週,好好餵飽那喜歡海鮮的胃腸。

   所謂隔牆有耳,那精明的導遊竟像有順風耳,立即又乘機會介紹說:下次各位若再來旅遊,應選擇的最佳時刻。原來該處的風俗,每年元宵所舉行的盛大慶典,是眾廟宇相約合辦抬轎遊行。由四十位青年抬轎互串大街小巷,沿途鑼鼓喧天,鞭炮競燃。還有爻杯比賽。(是在神像前許願,將兩塊圓錐形木擲地,若一圓一平才算勝杯)。誰爻得最多的即可獲一部轎車為彩頭,非常熱鬧。那時期的旅店、餐館皆門庭若市,為由台灣各地擁來的大批旅客而笑逐開顏。

    那天、萬里無雲,我們一團分乘兩艘小汽船,參觀養牡蠣場。抵達湖中,我已有點心慌。男女導遊讓客人踏上搖動的浮筏,自我賞試捕魚或吊牡蠣之樂。湖面上呼呼吹起的那股强勁海風,劇烈搖搖盪盪的感覺,我已把碧水藍天混淆為一色,心魂也隨浮筏搖搖欲墜,幾乎跳脫體外,唯有請求先回船登岸了。好客的澎湖人已為我等發動烤爐,請旅客自烤嚐鮮,生蠔熟透硬殼爆開,蠔汁如箭噴射,使各旅客未食已沾身了,陣陣飄送的鮮味足夠引發饑腸。四周遼闊的廣場,並未空置,展示各種巨型種物,皆取材於牡蠣的外殼為料,盡廢物利用之能,又是讓我佩服和欣賞另類藝術展覽。

    限於三天行程,僅是匆匆走馬看花,但也不願錯過每一景點。僅一棵通樑古榕,立令我這澳洲劉姥姥出醜,還敢高聲大嚷「哇 !來看呀,多整齊的榕樹林」。導遊忙糾正,這僅是一棵榕樹。對着這棵經三百年的榕樹老祖宗,真難想像竟堅毅地讓根深柢固的榕鬚延綿,伸展糾糾纏纏成棵棵粗壯的樹,有序排列成林。細心探索,前後各方細細查看,才明白是源出一棵老榕樹頭所成,年年月月的根鬚壯茁成長,悄悄相連糾結,成就了這使人驚嘆的奇觀,不禁感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堅毅生命力。傻痴的我又觸發奇想,若人類也能與根苗相互並存,活上二三百年,子子孫孫代代相陪,該是何等幸福理想呢。

早期飽受越戰的驚嚇,又歷怒海餘生的僥倖,本來是談戰變色,竟然去參觀「西嶼西台」的「西台古堡」,這座清朝李鴻章所建的山字形堅固堡壘,紀錄着台灣海峽風起雲湧的歷史軌跡,擔負扼守馬公港的軍事重責。砲台在1885 年重修,沿海岸線約320 公里。石牆壁厚約一丈 (是筆者約略估測),長廊都以拱門式串連轉接,兩旁設有圓形或方的洞口,除了當作通風和透亮光外,也可用以遞送彈藥,擊敵或徹退時用。依然架着大砲的石山頂,威武地等待旅客拍照和讚賞,頗多雜亂的彈孔分佈山上石欄裡,正顯示昔年保家守衛國土的煇煌成績。

古色古香的二坎,本來可描述的不多,都是古老的民居。難得是那待客之熱情,遊人到訪,紛紛在門前臨時擺擋;叫賣杏仁茶、仙人掌果汁,地道甜糕等,慷慨且殷勤地讓客人試嚐。那誘人的陣陣飄香,且價廉物美,團友不禁要駐足採購了,消費一番。也造訪了「張雨生」和「潘安邦」這兩位澎湖出生,前者因車禍不幸英年早逝,另一位卻被病魔強迎去的歌手藝人。皆成澎湖居民驕傲和惋惜,尤其是潘安邦所遺留的「澎湖灣」,這首幾成了台灣人都懂得哼的歌了

   時間雖匆促,像齊天大聖曾到此略遊的景點也很多,卻未敢稍留鴻踪(鴻是本名)。略為駐足的像風櫃聽濤,山水沙灘,大菓葉柱狀玄武岩等,僅屬走馬看花而已,恕難詳述。還是讓筆者帶各位參觀內容豐富的「生物博物館」吧,該館佔地頗廣,其建築是新式且具時代化。每個題材都配以特別的科技,詳細介紹人、物、景,以澎湖居民的生活點滴;習慣、風俗、歷史、文化發展為核心。除此外還有海洋生態,農漁工商,宗教等等,皆採用立體動感展示,讓人們徹底了解澎湖島民的日常起居點滴。讓我動容的是兒女慶祝生日,定要向雙親碰頭跪拜,謝慈母生產時所受的痛苦,雙親教養成長大恩。至此我也深深反省和動容,偷怨自己的禮數未夠妥善,除了結婚日對雙親叩首外,再沒行過謝恩禮了,同樣、也沒受兒女的跪謝酬恩。不禁對離島居民深感佩服,其仍然堅持根傳我國固有道德文化而衷心鼓掌讚嘆。

   實在感抱憾,拙筆未能詳細描述澎湖風景的自然美態,建議讀者還是親身造訪該島體驗吧。臨別時不禁再深深呼吸數口自由的空氣,向視線所及可惜沒法登臨遊逛的各島嶼送上目光致歉;又匆匆隨團趕赴機場,結束這次非常舒適愉快且大飽口福的澎湖之旅,除了感謝葉永明伉儷相陪和照顧外,更非常感激蘇太太的悉心安排,讓我倆享受如此美好的旅程。

                       二零一四年五月於墨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