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新鄉澳洲

 

   我愛澳洲,我們喜歡澳洲,甚至倚賴澳洲。

 

尚憶昔年,為了對自由民主的追求,願以生命作賭注。一九七八年跟隨雙親,攜帶年幼的兒女投奔怒海。其經歷驚險景況,彷彿上演特技電影,令人思之心悸,如飛歲月流逝亦歷歷如昨。那時、强忍饑寒,抑制淚水;與洶湧波濤的生死搏鬥,祈求能平安登上陸地的忐忑心態,至今仍難忘懷,更非拙筆可描述其詳;若非親歷其境,萬難領會當時心坎的那般淒慘絕望。

 

澳洲政府以廣闊的胸懷,人道立場收容我們,讓一批批劫後餘生避秦客,皆入駐「桃花源」。鼓勵和多方幫助,讓能迅速安定生活,重組家園,孩子們幸福地呼吸自由空氣成長,在完善設備的學校中接受教育,無憂無慮地生活,得如此善待,除感恩此生夫復何求!

 

初履澳境時,在陌生國土中,竟沒那種驚惶失措之感。三月寒秋,楓樹已褪換漸呈金色衣裳。以光禿禿的樹幹,在道路兩旁坦誠列隊歡迎,枝頭群鳥紛紛爭送天籟之歌祝賀重生的我們。潔靜長街皆沉沉寂寂,是宿睡未醒;極目周圍,大街小徑渺無人影。偶爾飄傳隱約鐘聲,也如聆仙樂般特別悅耳動聽。內心已堅決許諾,勿論環境如何艱辛,也會努力地好好撫育兒女。縱使難成該國之良材,也絕不淪為垃圾,擾亂地方安寧,辜負澳洲同胞,仗義收容的恩情。

 

真的、澳洲人的高尚情愫,使我深深感動。對這班拋家棄鄉,一無所有的我等難胞卻堅持施比受更美好的信念,不求回報地協助我們解決難題。鄰近洋人都願施以援助,每日風雨無阻,為我接送孩子上學。週末洋友約翰伉儷,以賓士轎車載我全家到各處觀光。三十年前,中菜配料缺乏,史賓威僅一間中達雜貨店,貨品不全,品嚐中菜已成奢望。洋朋友頗能理解新移民思鄉情懷,特別營造驚喜;載我等到聖嬌拿區的唯一中餐館,享受口福之樂。雖非正宗粵菜,已是天下美味了。為讓能盡快融入社會,又百忙中抽空悉心教授日常會話,使能迅速適應新鄉,重拾幸福。

 

常常聽到某些朋友在抱怨洋人多歧視外族,我非常不認同。總是感覺彼此間欠缺坦誠溝通,若能不惜付出友誼之手,能不惜展示笑容,對方絕難拒人予千里外。

 

追溯1983年墨市森林大火,整個天空被濃煙遮蔽,炎炎夏日也難敵火舌,速速躲藏。成立不久的維省印支華人相濟會,在葉保強會長領導下即時展開活動。我和外子心水、游啟慶君,約同當時中華公學校長梁善吉先生,在史賓威區叩門募捐救災。理事都勉强支撐下班後的疲累,各人克盡國民之責回饋新鄉,示「人溺己溺」之同感。當時,各英文報紙曾給予「維省印支華人相濟會」很好的稱讚。

 

我們既然已入籍澳洲,成為公民,一切都該與其憂戚相關,雖然綿力未必有所為,但更勝不為。應切記有損害到澳洲的事,萬萬不可為,這也是我對兒女們喋喋不休訓誡與祈盼。

 

    地球生態在轉變,世界各國和澳洲,也間或發生天災,又因世界經濟變數無常,當然會受到影響;但總括而言,若要和其他國家相比,教育、治安、經濟、環境、等等基本問題,本國已是人間天堂了。能容納多元文化廁身共存,並讓各自發展母國文化,胸懷何其偉哉! 常言知足永遠快樂,既然植根於斯,安居於斯;難求兼善天下之壯舉,獨善其身,嚴於自律。請以責人之心責己,若放下自以為是的優越感,莫抱來自强國的心態,知足常樂,那還會有所挑剔或心存怨懟嗎?朋友們日久他鄉請視為故鄉吧。

 

 二零一八年四月重修於墨爾本

 

               後記:一九七五年四月三十日為越南易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