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守望

風雨身外喧  我心自悠然

      ——王維《欒家瀨》賞析

 

欒家瀨

                  王維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注:①瀨:石沙灘上流水湍急處。

          ②颯颯:風雨的聲音。③ 石溜:石上急流

   

   古希臘詩人西摩尼德斯曾說:“畫是無聲的詩,詩是有聲的畫。”這話用來評價王維的這首《欒家瀨》實在是再恰切不過的了——此詩中不僅氤氳著恬靜淡雅的畫面美、流淌著空靈清幽的旋律美,文字的背後還洋溢著精妙的含蓄美,讓人讀來,直如欣賞一首精妙的MTV一般。那麼,就讓我們沿著詩人文字的河流享受一下蕩漾其中的“三美”吧。

 

一、 畫面美——青山不墨千秋畫

   古代能詩善畫者不少,獨王維“文章冠世,畫絕古今”(宋•韓拙『山水純全集』),所以與之同時代的殷璠說他“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筆成繪”(『河岳英靈集』)也談及了他的詩富有畫意。的確,他能以繪畫之理通於詩。他詩中的畫境、畫中的詩境,構成了他藝術觀照中獨特的審美意趣,詩中多體現的是清靈俊雅的畫境,極具氣韻生動之美,從中表現出了對生命的樸素的愛憐。這首小詩就勾勒出了這麼一幅流動的畫面:

    細雨如煙,彷彿一掛遠天的門簾;秋風含情,纖指不時地輕輕一掀。於是,那漲水的溪谷便也有時閃出一汪幽潭,有時閃出一處淺瀨。石上的流水明淨如絹,輕快地流動著,還不時地打著漩,尤其在曲折處,還不時地有潔白的浪花飛濺,以至於那潛心專注於覓食的白鷺誤以為是飛來的石子而嚇得“撲棱”一聲展開翅膀,飛成一朵生動的白蓮,當它明白過來時,便又安然地把腳靜靜地探入溪間,於是,這裡的一切又復歸於曾經的靜謐、悠然……

    其實,文字的背後還有一幅虛寫的畫面:面對這一切,詩人聲色不動,只是默默地注視眼前的一切,心靈一會兒隨濺濺溪水而輕快地流動,一會兒隨著白鷺而飛旋……此時此刻,詩人簡直早已幻化成了一溪秋水、一縷秋雨、一只白鷺,正以自然神韻、勃勃生機展示自己著的風姿,引動我們心靈的翅膀,翻飛在自然詩海的天空。實有莊周夢蝶之妙,早已不知了何為王維、何為自然……這裡,不復再有人與物的界限,詩人不言志,也不抒情;不言我,也不托物。詩人在這樣靜默自然的觀照中見真見性,濾去塵雜,還歸於對生命個體本質和本相的最直接了解和領會。難怪明代顧璘所以對此評價說:“此景常在,人多不觀,唯幽人識得。”

     所以有此境者,是因為“無塵垢”,那玲瓏的秋雨已蕩盡了空中的塵埃,事實上也是因為作者的心中沒有塵埃,沒有雜念,是以能夠有這麼淡雅的水墨山水畫呈現在讀者的面前,當然,也在於作者行文時注意了:

    1.講究畫圖結構:詩中羅列了秋雨、石溜、跳波、白鷺等事物,看上去似乎有點散亂無章,但在第四句中著一“驚”字,畫面頓時靈動起來了,也就富有了氣韻和生氣,從而形成了一幅以“欒家瀨”為畫布的生動而和諧的完美畫面。

    2.講究虛實並用:乍一看,詩中除了一個單調的“白”字外便再也沒有一個色彩詞,其實,這正是詩人的巧妙之處,因為詩裡物象暗中卻含有色彩,比如雨中淺淺的秋溪當屬暗綠、溪中石當屬青黛、濺飛的浪花當屬淡白、覓食的鷺鷥當屬潔白。單從色彩的角度來講,“白”是實寫,其餘皆虛寫,在這樣虛實的交融中,暗色調與明色調的場景統攝在那細細的秋雨裡,那該是一種怎樣的迷濛動人的情景呀。

   3.講究動靜結合:王維極善於在詩中營造流動的畫面,但其畫面最突出的特點便是以動托靜,利用動態來傳達一種靜態美,此詩前三句,事實上全是為烘托“白鷺驚復下”而展開的環境描寫。白鷺受驚——飛起——“復下”,這是全詩形象的主體,詩人著意描寫的也就是這場虛驚。詩人巧妙地以靜謐中有驚擾、驚擾襯靜謐的藝術手法,通過“白鷺”的虛驚這一“動”來反襯欒家瀨的幽靜和安寧,使意境顯得愈發幽致。

 

二、音韻美——綠水無弦萬古彈

    王維在音樂上也樣有著極高的造詣,因此比一般詩人更能精確地感受到和把握住自然界神奇的音響,並將其表現出來,所以他詩裡所營造的畫面中常帶有萬籟的輕吟低唱,給人以寧靜、凄冷或愉悅的情感體驗,即音韻美。此詩也就有著鮮明的音韻美。

詩中細微的風雨聲、湍急的水流聲無疑給人一種空幽的抒情小夜曲般的美,而那飛濺的浪花、驚起的白鷺則增添了幾個協和音符、破了它的單調,這樣的畫外之音,無疑會把讀者帶進一個空靈澄澈的清幽之境,不僅如此,作者在詞語的運用上也講究著音韻的和諧呢:“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中,疊聲詞“颯颯”、“淺淺” (jiān ,水流急的樣子)本身就很富有音聲律動之美,而且上句中“颯”為去聲,“中”為平聲,聲調由高放而低斂,正與飄忽的秋雨自天上飄飄灑灑而來之狀相合,下句則以牙音、齒音為主,“流”字為舌音,發音由細碎到圓轉,自然會令人聯想起泉流的潺潺聲。“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既不用像聲詞摹擬聲音,也不用動詞、形容詞等點明景物發出了聲音,而是有意藏聲於物象中,卻讓我們於文字的背後隱隱感覺到了浪花的飛濺聲、白鷺的振翅聲,這樣,把視覺感受與聽覺感受溝通起來,使音響與景色和諧融合,實在不失為“有聲畫”,讀來果真“如上林春曉,芳林微烘,百轉流鶯,宮商迭奏”(『史鑒類編』)。也正是在這些聲響中傳達了詩人淡遠的情志,所謂“詩如鼓琴,聲聲見心”(袁枚『閑情偶寄』),也正是這遠離塵囂的天籟清音,觸動了這位敏感詩人內心的高山流水之志,於是發而為詩。

  

三、 含蓄美——文字背後見性情

    王維的山水詩在含蓄方面可謂發揮到了極致,欲吐而不露,欲彰而暗隱,讓讀者於留白處會心,感受其內在的意蘊、文字背後的情致。這首《欒家瀨》的含蓄美就表現在:

    1.虛實含蓄:此詩和詩人其他的山水田園詩一樣,也是多在虛處(寫景)著筆,讓人們從虛的意象裡張開想像的翅膀,去尋覓詩中含隱的實的事物(情感)。這裡寫景是虛,詩人喜愛這裡的幽境是實,但字裡行間“喜愛”(實)二字只字未提,卻含蓄地藏於美景之中。尤其是“跳波自相濺”中的一個“自”字,又特別提醒我們,這一切生動的變化,並非人為的安排,而是大自然這個生命世界的自在自為,一切都是自在的自然,這又是借實——“跳波”“相濺”來寫虛——自在之心。

    2.跳躍含蓄:王維其實也是“蒙太奇”手法運用的高手,此詩裡即可見一斑,他由空中的細雨,到溪澗的湍流、覓食的白鷺,再到白鷺受驚——飛起——“復下” 這幾個空間位置的跳躍,真可謂一躍一景,尺幅萬里,帶給讀者不盡的聯想和再創造空間,實有“草蛇灰線,在千里之外”(脂硯齋語)之妙。

    3.結句含蓄:王維的山水詩,在“繪畫”之後,往往以意蘊深遠的句子作結,從而使得全詩境界頓出。此詩即通過“白鷺驚復下”的一場虛驚來反襯欒家瀨的安寧和靜穆,說明這裡沒有任何潛在的威脅,可以過無憂無慮的寧靜生活,暗中也道出了這正是詩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總之,全詩沒有華麗的字眼,因而詩中始終瀰漫著一種淡雅之氣。讓人感覺作者在這與繁華無關的世界裡,詩意地棲居著,淡淡地品味著人生,也正是詩人淡泊到了極致的情感自然流露,讓人讀來也覺得霎時心靈中呈現出虛靜澄明之貌,彷彿濾去了煙火之氣,進入閑散自如的狀態,誠如胡應麟在『詩藪』中所言“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

 

                              201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