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十六計無中生有

 

大師現象

     

    灣區詩詞圈子最近舉辦了若許的徵文活動﹐吸引了不少詩詞愛好者踴躍參與和入會。每週詩人茶座上都看到許多新臉孔﹐這些新會員﹐位位都是深藏不露的文學奇才﹐無論在國內或是在此﹐在學術或和文壇席地上都已擁有非一般的名聲﹔其中真正在美國任職大學教授的也並非無人。然而﹐茶座介紹中﹐常聽到“大師”、“ 大家”之類的言辭。﹐呈現一片“大師”“ 家”現象。

 

      收來的新舊詩友名片﹐不閱名銜猶自可﹐一閱令人目瞪口呆﹐居然有近乎廿個之多﹔得要翻閱到後面才行。少者也有五個﹐個個名堂不是“家”就是“長”﹐嚇得我這“小”輩自慚形小了一截。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虛虛假假﹐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讓敵人造成判斷失誤﹔以假示敵﹐使敵人誤以為真。小輩不知發此類言辭者﹐是否運用此計﹐以大大的名堂響在席前﹐讓不知其底細的新友信以為真。

 

       記得某出名的大名星接受訪問時﹐記者稱他為“名星”﹐他更正說其職業是娛樂人家的“藝術人”﹐要求記者不要稱他為“名星”﹐說自己只不過是一個“藝人”而已。“名星”是觀眾認可的﹐需看其演技造詣如何才能被公認的﹐並不是他自稱為是。

 

      “大師”“家”或“長”的名銜更是不得了﹔當然有些“大師”“家”或“長”是自學成材的﹐所謂“英雄莫問出處”然而﹐學術不同演藝藝﹐造詣更需要非常出類拔萃才能成“家”成“大師”﹐才有人擁護成“長”的﹐不是靠演技的。無可否認﹐少些斤兩恐也承受不了這重銜。同樣地﹐學術和演技一樣﹐人人有目共睹的﹐是“有麝自然香”的﹐亦不能自稱為是。

 

     當“大師”“家”或“長”的能力、學術不逮,如果甘願挂個名,雖然有點無聊,那也就算了。最怕偏偏有些人還想揚名立萬,還用其金漆名堂來維持學術權威,結果危害學術,那真是罪莫大焉。若還要當人家的學術導師甚至權威,那就真的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污染學術空氣。

                       

2007.5.31 發表在《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