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內在的豐盈

 

 

        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出版的『文綜』文藝季刊總編林耕贈我該刊最新一期(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冬季號),讀到加拿大中國筆會會長曾曉文的「假如不在海外寫作」一文,深有同感,感同身受。

她認為作家的桂冠在中國大陸已失去早年的光環,僅留一點餘光,而這餘光折射到重洋之外,幾乎等於虛無。海外作家不佔天時地利人和,只是孤獨地寫作。白天上班,用業餘時間掙扎著寫作,過著雙重生活。尷尬之餘,又很安慰。不為生存而寫作,難道不是精神上一種奢侈的自由嗎?

菲華報紙缺乏稿費制度,主因是報方經濟效益不佳;就算小有盈餘,資方也難捨用於員工身上或發放稿酬。目前有稿酬的報紙是《世界日報》的「世界廣場」和「文藝副刊」,《聯合日報》的特邀專欄和「耕園」文藝副刊、「菲華文藝」(以上兩刊由文藝組織自籌經費發放稿費)。

如果想在菲華當專業作家,可能會活在社會最底層,還好菲華作者的普遍心態是:為興趣愛好而寫作,沒稿費也無妨;當然有稿費更好!

曾曉文表示,「假如不寫作,就沒有身心之苦。雖然認定寫作是陽光底下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但腰酸背痛的滋味讓美好感覺大打折扣。」寫作是沉迷,也是救贖,而在這沉迷與救贖之中生命變得前所未有地豐盈與安寧……

有位商界朋友提醒說,不要老是寫文章,快把精力用來賺錢吧!某天發了,簽一張支票比寫幾方字更神氣。他的話有沒有道理?可以說賺錢才是商業社會成功的硬道理。

然而,為何有那麼多人為文字而執著,難道他們都傻了嗎?他們不明白不知道書寫填不飽肚子嗎?精神食糧是虛擬的財富嗎?

他們當然明白、當然知道。

原因是,寫作已經成為生命與生活的一部分,只有把寫作與生命交融的人,才能夠獲得內心的豐盈!

 

 

原載二零一零年三月廿二日菲律賓世界日報『蕉椰雜談』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