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雁翼1927-2009

在坎坷路上行走的雁翼

 

Macintosh HD:Users:samdiec:Desktop:UF840449210001253883259.jpg

                      ◎丁平教授講稿◎易心弦整理

 

雁翼的人生觀

1)詩人的一生,是獲取感受和處理感受的一生。

     詩人的全部工作,是如何接受感受和如何處理感受。

 

2)因此,我認為詩人首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從社會生活中獲得感受

     ──痛苦的、歡樂的、美和醜的感受!這就要要求詩人:

     作一個正直的、善良的人。

     作一個敢愛敢恨,不怕打擊報復的人。

     作一個愛美如心,嫉惡如仇的人。

     作一個在人民面前如牛,在敵人面前似虎的人。

     作一個不掩自身醜,善於解剖自己心靈的人。

     作一個不見風駛舵,堅持真理而又善於修正錯誤的人。

 

3)珍惜感受吧,那是詩人唯一的財富!

     而詩人的才華,主要表現在他對於感受的處理。

     ──摘自雁翼詩論「珍惜吧,那是詩人唯一的財富」。

 

上面三段文字,雖然是說怎樣去接受「感受」和處理「感受」;其實雁翼在強調,作為一個現代詩人,必需是一個「正直的、善良的、敢愛敢恨、嫉惡如仇、不掩自醜,善剖自己心靈的人」。這些論調就是他的人生觀,就是他的人生標竿,就是他選擇要走的道路。

 

雁翼的創作歷程

在未分析雁翼的詩作之前,先探討這位自我奮鬥、在文壇艱苦地站立起來的詩人。雁翼本名顏鴻林,河北省,館陶縣,顏家窩頭村人。一九二七年農曆五月二十一日誕生(與詩人洛夫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在一天誕生了兩位中國現代詩人)。八歲時在本鄉小學唸了十三個月的書,因日本侵略軍到來,被迫停學。

一九三八年秋,投身軍旅,參加抗日戰爭活動。當時因年紀細小,一個月之後,被八路軍遣返回家,從事農務。

一九四二年五月,再次從軍,先後被派任為勤務員、通訊員、班長和文化幹事。

一九四六年九月,在戰爭中負傷三次,變成殘廢,被迫離開前線的戰鬥部隊。在前線退下來後,在晉、冀、魯、豫軍區醫院政治部、宣傳隊工作,擔任第二野戰軍後勤部文工隊分隊長。雁翼就在這段時期,開始接觸文藝工作。稍後,他連續出任政工幹事、文工隊政治指導員,與文工團團長等職。這一連串的文事工作和活動,與文藝創作結下了不解之緣,讓他從中獲得不少、各階層的生活體驗,孕育了他文學創作的基本條件。

一九五六年,他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成為作協會員。同年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全國青年作家會議」。其後被調往作協重慶分會,從事文學專業創作,並成為該會分會理事,出任該會主辦的『奔騰月刊』副主編。

 

就在五十年代的後半期,雁翼從工作中自修自學,艱苦地走上文學創作之路。在這裡我們撿拾一下,他在創作之路上、留下的各種形式的腳印:

第一組組詩:一九四九年春天,用洪林筆名,發表在一份使用油印版印製的報紙──『修養』的副刊上。

第一篇散文:「寶成路紀事」,是在一九五三年,用江水筆名,刊登在重慶的「新華日報」副刊上。

第一篇小說:「我的戰友」,一九五四年,在「西南文藝」上發表,筆名仍用江水。同年一首組詩在「人民文學」發表,從此之後,開始使用雁翼筆名。

第一篇詩論:一九五九年五月,發表於『紅岩月刊』五月號。

第一本話劇劇本:「風雪劍」刊登於一九六二年的『山東文學』上。

第一部電影文學劇本:「黃河少年」,在一九七五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製。

第一本短詩集:『大巴山早晨』,是由「重慶人民出版社」在一九五五年出版。同年,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詩集──『勝利的紅星』。

他的長詩「東平湖鳥聲」,在一九六零年,獲得「全國第一次少年兒童文學作品創作獎」第一等獎。他的短詩選集『白楊頌』,並且由「作家出版社」編印出版。到了一九六六年,雁翼總共出版了十三本短詩集。

 

在「文革」期間,雁翼給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冠上頭上,遭遇到迫害,關進監獄裡,每日接受著疲勞的轟炸,身心的摧殘。此種牢獄的生活,足足有五年之久。這段時期,是雁翼的生命中最灰暗的一段。在一九七二年,突然間,他獲得釋放,分配他主持「四川文藝」編務。同年底,突然又遭受到下放去長江航運局任勞改。

 

一九七六年,「文革」結束後,他回到四川,出任「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常務理事,以及「中國電影協會四川分會」副主席等職位。

 

雁翼是一位能耐於寂寞、勤奮創作的作家。他的創作,包括有詩歌、散文、劇本、評論與電影小說。自一九八零年至一九八七年,這七年間,他出版了:

抒情詩集:『江海行』、『南國的樹』、『時代的紀實』、『拾到的抒情詩』、『小白兔姑娘』、『獻給上海的玫瑰』、『愛心思縈』、與『雪迎征鴻』等。

短詩選集:『白楊林風情』,由「人民出版社」編印。

兒童詩選:『雁翼兒童詩選』,由「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編印。

抒情詩選:『雁翼抒情詩選』,由「花山文藝出版社」編印。

長詩:『紫燕傳』之第二部和第三部。這首長詩在一九八零年,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學作品創作獎」獲得優異獎。

散文集:『彩色的土地』、『作家的童年』、『子夜燈影』與『沒有聲音的歌』。

電影小說集:『黃河紅帆』,『范蠡與西施』。

話劇劇本:『漢江浪』與『航海者』。

電影文學劇本:『沒有路的地方』、『潔白的雪夜』、『寒冷的黎明』、『越王與劍女』與『漢白玉女神』等。

詩與美學研究集:『詩的信仰』、『詩與美隨筆』。

詩選:『雁翼詩選』,由「人民出版社」編印。

雁翼的文學作品,現已翻譯成英文、法文、俄文、日文與韓文各種文字,並且編印成單行本,向世界各地發行。

 

雁翼的創作觀

1)在自己的創作生活中,接觸較多的問題是生活感受的積累與創作的關係。比如那最初創作念頭的萌動、作品構思的形成、寫作衝動的產生等等。都有生活感受在那裡起著「點火」的作用。

 

2)我常常思索,我所以能夠從事文學創作,完全是社會的現實生活對我「塑造」的結果。

 

3)社會的現實生活首先把我「塑造」成了這麼一個人,然後,我才有可能把我被「塑造」過程中眾多的感受和材料,提煉、概括、改造、昇華成文學作品。可以這麼說,一個詩人怎麼寫可以百種千樣,但寫什麼,卻總是受著他自身的經歷所左右。我不是說一個詩人所寫的事,都是他自身所經歷過的。我只是說詩人個人的生活感受,在創作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4)我很看重「感受」這兩個字,它比較恰當地說明了詩人接收客觀事物不是冷靜的,而是動感情的。就是說,詩人大腦這片土地,是通過感情來接受社會現實生活的「耕種」。因此,我不愛用「積累生活」這個詞,而喜歡用「積累感受」這句話。

 

5)我這裡強調了詩人自身感受的重要性。實際上,詩人在觀察、分析、研究社會現實生活材料時,很大一部份工作是「利用」自身的「感受」來進行的。就是在作品的構思、創作的整個過程中,這種感受也一直起著重要的作用。生活感受越豐富、越深刻,長出的莊稼就越茁壯、越美。

 

6)我從事文學創作比較晚,就整個積累生活感受的過程,我把它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從事文學創作以前,我叫它無意識的接受和積累生活感受的階段。二是開始創作活動以後,我叫它有意識的積累生活感受的階段。

 

7)至於從事文學創作以後,有意識的積累生活感受,也深深受著前者的左右和影響。

 

8)一個寫詩的人,關鍵不在於他了解和掌握整個社會材料的多少,而在於他積累了多少真實的生活感受,這是他創作作品的血和肉。

 

以上所引述的八段文字,是從雁翼的『生活感受與創作』一文中節錄出來。由此可以看到,一個詩人的生活感受,對一首詩從「懷孕」到「誕生」這個過程中的重要性。

 

他說:「在自己的創作生活中,接觸較多的問題是生活感受的積累與創作關係」。又說:「最初創作念頭的萌動,作品構思的形成,寫作衝動的產生等等,都是生活感受在那裡起著<點火>的作用」。

 

這兩段話已明確地說出,他認定一個詩人的創作是無法離開生活感受的,因為從創作的萌動到構思到動筆寫作的整個過程中,都是由「生活感受」燃起火種。這個論調,許多文學工作者都認同:生活積累的感受,在文學作品中佔據一個重要的位置。

 

雁翼這點創作理論是從長期寫作的實驗中撿拾出來的。這位以「累積感受」為創作詩歌的主要泉源的詩人,他還把累積生活感受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從事文學創作以前;一是開始創作活動以後。這位如斯懂得感受生活,如斯懂得積累生活的感受,如斯懂得運用感受、來變化或過濾為作品的題材,然後經過提煉、組織,昇華為文學作品。這樣的一位詩人,我們會永遠懷念您。

 

雁翼的詩觀

1)價值表現在勞動的結果上,文學尤其如此。作家的價值聚結在他的作品裡,創作是產生價值的過程。作家的痛苦和歡樂,追求和想望,都在他的作品裡。先有鷄還是先有蛋可以繼續爭論下去,但沒有作品也就沒有作家,這是萬確千真的。雖然也有沒有作品的作家仍然被稱為作家,但那只是稱呼,不是實際的作家。

    作家有著許許多多的追求,但一切的追求離不開用語言文字記錄感情,詩人尤其如此。因為一切文學作品是讓人閱讀的,感情是無形的,需要作家用語言文字給感情造型,讓讀者用眼睛看得見。

 

2)別的詩人有多少種追求?我說不準,我自己許多種追求中有一種最基本的追求,那就是想出各種辦法與讀者溝通,想出各種辦法不在自己的作品和讀者之間壘牆──不使用讀者不懂的詞句,不使用讓讀者翻查字典的生字,不在語言文字結構上耍花招。就是說像莊稼人種田一樣老老實實作詩。具體一點講,就是使用一切能夠使用的手段讓讀者看得懂,盡快地打動讀者的感情,盡快地讓讀者牢牢記住。我想,這種最基本的追求不是我個人的,而是所有詩人的追求。凡是用語言文字記錄、表現、塑造感情的人,都是為了讀者看得懂而且願意看的,否則,不是自己反對自己,自己給自己鬧別扭嗎!

 

3)作品的美學價值當然不能按照讀者的多少來論定,但倘若一首詩沒有一個人能看懂,還能產生美學價值嗎!

 

4)詩人的價值聚結在他的作品裡,倘若他的詩作讀者看不懂,不需要,那價值就喪失了。

 

上面節錄的四段文字,是雁翼的「詩人的價值在詩裡」的主要論點。他在文中確切地指出「詩人的價值在詩裡」,也就是說,詩人如果在人類文化演變和傳遞的長流中,產生一些什麼價值的話,他的價值就根植在他的詩中。同樣,藝術家(包括詩人、小說作家、散文作家、劇作家、音樂家、作曲家、畫家、雕刻家、舞蹈家、攝影家與建築師等)的價值,是存在他的藝術創作中。雁翼對詩人文化的價值觀,只是想指出、作為一個詩人對自己的一種肯定。他認為一個詩人有沒有價值,只要看他的詩作在人類文化的長流中,有沒有價值而定;其次,他又認為詩人在諸多的追求中,最基本的是自己所說的話(詩作),一定要使聽者(讀者)聽得懂,並且感動到他們把自己的話牢牢記住。

 

雁翼對中國現代詩提出應走的方向

中國現代詩的應走方向問題,在二十年代中,已經有不少詩人和文學批評家,提出了許多「流派」與路向。到了三十年代,也有類似的口號提出。直到抗戰八年,抵抗日本入侵,詩人們捐棄了一切思想立場和詩派。在詩作中切頭切尾地、以最淺白的語言,最簡單的形式,最平凡的技巧,集中在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前提下、說出民族內心的話。這個時期,是一個和諧團結的時期,中國現代詩人的詩作,走向同一個方向。

 

中國現代詩的走向,可以說雖有波折,卻是細水長流。希望終有一日,千萬條溪流,匯集成為一條大河,成為中國現代詩的主流。在這裡,我們聽聽從坎坷路上走來的雁翼,對中國現代詩有何種說法:

 

1)它的表現形式和表達方法是多樣的,未來必然是更多樣多彩。用一種或幾種形式規範詩歌的發展,是徹底的不可能了。

 

2)詩歌的表述內涵更感情化和內心化!因而也就更豐富了。就是說,詩歌的觸覺向著人的靈魂深處開拓。

 

3)必然的詩歌的語言句式和體形向著凝重而短小發展,這不僅表現著詩人們技巧的成熟,更表現著讀者的要求。因為社會生活的節奏將越來越緊張,哪有時間和精力默思你的詩和猜你詩句中的謎呢?現在詩歌中出現的長長的歐化句式與意象的堆積和緒亂等等,我以為這是詩藝不成熟的表現。

 

4)一個問題將進入詩人思考之中:那就是中國新詩如何走出國界走進世界,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世界需要的是它所沒有的,正是你需要吸取的是你所沒有的一樣。你學它可以也應當,如果你只是模仿它,模仿得越像它就越不需要!

 

雁翼是一位在詩歌大漠中,自己摸索著走出來的詩人,他的話語,我們應該細心地思索。雁翼認為中國新詩未來應走的方向是:表現形式和表達方法是多樣化的,表述內涵是感情化和內心化,而使用的語句式應向著凝重與短小發展。並且要把中國的現代詩推向世界。

 

在這裡,我們聽聽雁翼如何把詩歌推向世界的說法:

「常聽到一種主張:詩歌要走向世界!我是寫詩的,走向世界的主張,我是百分之二百擁護的,這不僅是詩的光榮,更是民族的國家的光榮,何能不努力為之!但細細思索起來,問題不那麼簡單。

 

現在的情況是,世界的詩歌在走向我們,如果從五四算起,已經走向我們走了六十多年!這是一件大好事。如瘦弱身體補充了血液,使中國新詩這個新生嬰兒逐漸成長起來,當然,養份主要來自中國的泥土,如嬰兒吸食母乳的乳汁,這些暫不去講。要說的還是中國詩歌要走向世界的問題。其實,中國的詩歌不是要走向世界,而是已經走進了世界,詩經、唐詩、宋詞、屈原、李白、杜甫,還有現在的新詩,有一些已經被譯成了其他民族的文字,只不過不像世界的詩走進我們那樣集中那樣有氣勢罷了。

 

就是說,已經走進了世界,但還不夠,還非常非常的不夠,這是大家都會同意的。問題是怎樣才能更好的走進世界,更好的走進世界的標準又是什麼。有人說走進世界的標準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我說這樣的標準太低,說一句狂話,如果我當諾貝爾獎金主席,中國的新詩早獲得許多諾貝爾獎了。已經獲得諾貝爾獎的那些大詩人的詩,中譯本我讀了不少,也許是翻譯的關係,我並不認為怎麼樣不可超越、我甚至認為中國現在的新詩,有許多比他們得獎的詩還要好!如果諾貝爾文學獎以中文版本為版本的話,我敢說,獲獎最多的是中國的作家和詩人,而且是獲獎作品中最優秀的作品。這可能是大話狂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並不見得都是世界上最佳作品,而且也並不都是以文學性的高度為標準來評獎的,因此我說,世界上任何文學獎金會都有它自己的局限性和傾向性。

 

中國詩歌走進世界的目標不是這樣或那樣的獎金,而是讀者之心!當然,由於語言的隔閡,需要通過翻譯,需要很多很多的翻譯家的熱心。我們中國有很多第一流的翻譯家,在向中國翻譯介紹外國作家的作品、這一艱難勞動中,作了許許多多出色的工作,我們都是親身受益者,因此非常敬佩和感謝。但我認為我們還應當組織更多的翻譯家,盡多的把我們自己的作品翻譯介紹給世界。我們認識世界,重要,讓世界認識我們也同樣的重要。但這不是中國詩歌走進世界的核心,核心是什麼樣的詩歌才能走進世界。這方面的情況我沒有研究,不能講什麼。但有一點是清楚的,要走進世界,這只是我們的主觀願望,世界要不要,則是不可改變的客觀現實。可以推論的是,凡我們願意向世界要的,則是我們所沒有或缺少的,要來可以豐富我們自己。我想世界也是如此:世界願意要的,也是他們所沒有所缺少的。如果你寫去的他們都有,你學的再像他們也不需要。

 

西方不需要他們作品的仿製品!因此,我說,中國詩歌要走進世界,只有一條路:寫出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好詩!」

      (摘自雁翼的『詩的信仰』,一九八五年四月,廣州『花城』版)

 

雁翼詩風的演變

雁翼在一九五五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集『大巴山早晨』,到一九六六年,已經有十三本詩集面世。這段時期的雁翼,可以說是詩作的多產期,也是對詩生命的「狂熱期」。這段時期,他面對許多的新生事物,發出正面的、來自內心的頌讚。在他的眼中,什麼都是美好的,因此,他運用了接近民謠的平淺、簡樸的語言,譜出他心中的喜悅。這段時期,是雁翼第一期的詩風,以赤裸的熱情,在詩的領域上放歌。

 

進入「文革」,是雁翼的第二期詩風。這個時期,中國社會的事物變動很大,作為一個知識份子,或多或少或重或輕都遭遇到精神上的折磨與身體上的折磨。雁翼被監禁在牢獄裡,又被下放到長江沿岸「勞改」,這種體驗,使到雁翼真真正正地深入到現實社會中、各階層所發生的各種現象。

 

這段時期的雁翼,身心抑鬱而痛苦,在獄中他創作了『獄中紀實』、『我愛這樣』與『我是一堵牆』等詩。這些詩失去了第一時期的那份激情,沒有了那份年輕的銳氣,以及對眼前事物的頌揚,開始發出一些或明或暗的怨嘆;這種轉變,正是詩人的思想在感受生活的積累中,尋覓自己要再次出發的起點和道路。很明顯地,無論在題材上、語言上、技巧上有了很大的轉變。

 

雁翼第二期的詩風,目光擴大了,題材掌握了多方面的層面,詩人以不徐不疾吐出串串的心語。正如詩人艾青所說:「他在十年浩劫以前寫的詩,形象思維不多,缺乏新意,深度不夠。十年浩劫之後,像我們的人民一樣變得深沉了。雁翼的詩也走向了哲理的沉思,因而不只看到生活的表象,也看到了生活的底奧」。(摘自詩人艾青在雁翼詩集『白楊林風情』序文中的一段話)

 

我是一堵牆

任人用謠言的塗料

管他們用紅,用黑

我自己並不想反駁

因為我有我自己的顏色

並且,有著自己的職責

──夏擋烈日

──冬擋風雪

就是被眾手推倒吧

泥土仍然是泥土

不會改變質地

不會改變性格

照樣營養著綠色的禾苗

渴盼著金色的果

因為,我知道,謠言塗抹的我的外表

定會被時間的風雨剝落

 

當我們讀了雁翼在獄中創作的『我是一堵牆』這首詩,可以看到詩人的生活形態改變了,思想也跟著有了沉思、默想,這是一個詩人在創作歷程必需經過、從生活到生活,從具體到具體,在現實生活中,未能因現實的存在而聯想著一些與現實相連的人生哲理。

 

我們把雁翼自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七年的詩作,權劃為第三期,這樣劃分是對作品的演變而分劃。雁翼第三期的詩風,有了十分明朗的轉變,他對四周發生的事物有了觸此想彼的沉思,以及對生活的感受,開始懂得過濾與積累,然後加以處理而成為詩材,再把這些可用之材,通過詩人剪裁、組織,以平白中涵蘊哲思的語言,表達詩人心中要說的話。

 

尤其進入八十年代後期,他的詩從生活感受出發,用凝錬的思緒,組織起眾多的意象,使它交互地組合起來,讓讀者在咀嚼一些哲思中、含有沉思聯想的餘地。因此,構成了一種語言凝錬,沉思瞑想,意象紛陳,充滿哲思的風格。

 

從以下節錄的幾首詩,你們可以讀到這種風格:

  「謝絕了酒宴

    躲開了空談

    忍住了遊園

    築起了一道大壩

    鎖住了胸中的大潮

    任慾望的狂浪,在燈下

    拍擊意志的兩岸」

             (『寂寞』首節)

 

  「誰守住了寂寞

    誰就擁有無限的空間」

               (『寂寞』末節)

 

      『橋──在香港拾到的』

(一)

這是世界上一座最短的橋

也許是最長。長得

比人世間任何一條道路都長

(二)

但一步就能跨過去,卻需要

比死還要大的膽量

邁過去並非就是天堂

(三)

天堂和地獄是同一條路

甚至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地方

區別在於你靈魂裡有沒有陽光

(四)

邁過去和邁回來,對於我

具有同等的重量。因為我

把地獄和天堂都視為荒凉

(五)

我追求的是別樣的世界

在心靈與心靈之間,沒有恨與惡

只有友愛與善良

(六)

這座橋是不幸的見證。但也有幸

記載著悲傷,也

交流著愛與希望

       (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三日寫於香港)

 

又如『在巴黎聖母院』的第一節與第六節,可以讀到他那種悲涼的思哲:

「這麼多朝聖者,我不知道

  有幾多心思相同,如我

  在聖火面前,感到冷」

               (第一節)

 

「牆上聖母的眼睛,總是微閉著

  似乎不敢張望

  窗外的凉風冷雨」

               (第六節)

 

雁翼第三時期眾多詩中,最好的一首,應該是寫『給詩人洛夫』這首詩。這首詩每一節充滿了人性的哲思,充滿了溫情,甚至每一行都不能割裂。原詩如下:

 

      『給詩人洛夫』

 

六十年前的那一日,中國

同時降生了兩個寂寞的生命

── 一對歷史的雙胞胎

 

宇宙的星星並不能同時用光抒情

那原因,只有

地球和太陽才能鮮譯清楚

 

有幸的是,燃燒的程度是相同的

相同的為了

溫暖需要溫暖的心靈

 

在相識和不相識的總和裡

不相識中的許許多多相識

在不同的詩行裡尋找

 

感謝詩神,太多的偶然中

終於來了必然,照亮

你我未來的沉思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日寫於北京)

 

結論

雁翼是中國詩人中寫詩最勤,也是詩風演變得最健康的一位詩人。他的詩已經進入了哲思的境界,但並不晦澀。為什麼?因為他只用平樸語言來組合,集中思路進發,抒洩人們必經的心路歷程,使人在一層層的沉思瞑想中,進入各自可以聯想的天地。

 

雁翼的詩話

每一種藝術,都存在於它的形式之中。因此,建築形式的美,便成了文學藝術家常常思索和追求的東西。但建築形式的美,又不能憑空而造,這就必須吸取,從民族從世界文庫中吸取,吸取得越多越好。我就是在這樣的認識和理解中,開始研究詩歌建築形式的。但我的研究不慣於空對空,而是實踐。用實踐的方法去熟識去掌握各種詩歌建築形式的特點、規律、優勢和不足,從而達到吸取和豐富自己,以便於創造適於自己的詩的建築形式。(摘自雁翼的『十四行詩和我』)

 

詩這種文學樣式,這種最古老又最年輕的伴隨著我們中華民族歡呼歌舞、哭哭啼啼、悲憤憂傷、恨恨愛愛地生活五千年,還將伴隨著人類一直生活到永遠永遠的文學樣式,和別的文學樣式比較起來,它的最基本的特徵是什麼?

是它的抒情性?

是它的音樂性?

是它的繪畫性?

不。這都是詩屬性的表現手段。

有人說一切的文學起因是愛,歸宿也是愛,這是對的,不僅從總體上說或者從個別上說都是對的。任何文學家最初創作的衝動來自於愛,他一切的創作推動力還是愛,當然還有恨有憂還有憤,但這一切都因愛而產生而存在。然而這愛只能說明文學的共性,還不是各種文學樣式所屬的個性。

一切共性都存在於個性中。

小說家、劇作家和詩人,感受世界感受人生是相同的,但表現世界表現人生就各有各的不同了,前者主要是塑造和描寫人物,後者主要是塑造和描寫感情。

一個是直接的,一個是間接的。

小說家和劇作家創造和描寫的主人翁身上雖然也有自己某些成份但終究竟是「別人」,而抒情詩裡的主人翁主要的是詩人自己。換而言之,詩人是抒情詩裡唯一的主人翁。抒情詩是詩人直接向世界說話,向世界講敍自己心靈活動的文學樣式。

 

有一次在美術館看畫,看了一幅白衣白帽白口罩醫生動手術的畫,又觀賞一幅浴場裸體人物的畫。一位朋友評論道:「前幅畫是小說家,後幅畫是詩人」。我覺得很有道理。詩人總是赤裸裸的在詩中表現著自己──表現自己對世界對人生的感受和由那些感受所滋養的願望和憧憬。世界塑造了詩人的靈魂,詩人把靈魂獻給了詩。正如母親塑造了兒女又把兒女交給了愛。

什麼樣靈魂的詩人就寫出什麼樣生命的詩。

詩人最大的失誤是不敢或不願在詩中赤裸裸地暴露自己。你忠於詩詩才忠於你。

你騙詩幾分詩也騙你幾分。

詩的最高技巧表現是描繪詩人自己心靈感受世界感受人生的真實。

詩人最大的不幸和悲劇是,為了作品適應氣候而存活,把自己真實的感情和心靈從詩行裡刪去了。結果是,詩作品形式活了,但如一枝紙扎的花一樣沒有生命。

氣象學家和詩人是兩種絕不相同的職業。

 

我家鄉邯鄲有一座學步橋,說的是一個燕國人來趙國學走路的步態,結果是趙國人的步態沒有學會,卻把自己的步態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到燕國。這個寓言故事對詩人是具有啟示性的。

在藝術領域,詩人面前沒有路,等待他去踏出自己的路。

長江吸取了許許多多小河的水,但它不是把自己變成小河,而是鑄造自己浩瀚的身型。

可以不可以這樣說,詩尤其是抒情詩,比較小說和劇本來說,是最具有著作者個人氣質和胸懷的一種文學樣式。

古人說詩人是瘋子,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頗有道理的。因為瘋子不僅狂而且不會也不想裝假!

任何國家的法律對瘋子是不判罪的,但對詩人則不然。這是因為詩人究竟不是瘋子,還沒有喪失理智。有誰說過,詩人都是孩子,永遠長不成大人,因為大人會說謊──或者為了保護自己,或者為了欺騙別人。詩人所缺乏的就是這兩種本領,這是詩人的不幸也是詩人的有幸。(摘自雁翼的『詩個性的思索』)

 

附錄〈一〉雁翼的『巴黎組詩』

 

在巴黎聖母院

       

這麼多朝聖者,我不知道

有幾多心思相同,如我

在聖火面前,感到冷

 

雨果點燃的燈早就熄滅了

幽深的鐘樓裡,我的心

不再被虛構的故事震驚

 

陳舊的信仰,如十字架上

受難的耶穌,留在  

壯嚴的昨日,無需敵對

 

聖經燙金的封皮上

有著太多太多厚的灰塵

我的目光穿不透

 

實用主義的,我總是想

地鐵的流浪漢

能不能來這裡借宿?

 

牆上聖母的眼睛,總是微閉著

似乎不敢張望

窗外的凉風冷雨

 

登艾菲爾鐵塔

 

為體驗一種上升的愉快

非自己的勞動攀登到

二百七十尺高的高處

 

改變仰望的慣性我開始俯視

是的,巴黎變小了

賽納河變窄了,人

 

並非我自身突然長高

我還是一米六七的我,是

地位的變化造成了錯覺

 

那麼,塔下人看我呢?

距離也消失了我原有的高度

消失得如一隻小貓

 

還是恢復仰望的慣性仰望吧

陡覺得舉我升高的鐵塔在斜倒

唉,原來是風雲的胡鬧

 

高處太險危,還是降回地面

降回到原來的位置

和友人平視而笑

 

巴黎街頭

 

巴黎的狗是幸運是多福的

有主人親愛而細心的照顧

美麗的鴿子卻被放逐

 

倘若畢加索還能醒來

醒來,他會仰天痛哭

哭他的和平和藝術

 

如流浪人一樣

宿在古老的教堂,或者

風雨中的枝頭

 

沒有人照料倒也自由

無視警察的電棒

紳士般在大街闊步

 

只有天真的孩子,丟一些

麵包屑,或者抱在胸前

給「和平」短暫的溫柔

 

而狗卻被繩索拴著

以出賣自由和自尊

換取孤苦老人的愛撫

 

白教堂

 

只是因你形體的美

我才多情的走來,如

親近一位披紗的少婦

 

但引不起我的性慾

因為,你從裡到外,是

又冷又硬的石頭

 

人工製造的美的外殼裡

儲存著一個

歷史不會忘記的醜!

 

巴黎公社戰士的命運,倘若

真是上帝的旨意

上帝也該受詛咒

 

上帝與血與劍的結合

倒也真實又真實的

一個自我的揭露

 

惡永遠躲藏在善裡

美總是保護醜,你可

聽得懂?天堂的聖樂幽幽

 

羅浮宮

 

這裡展覽的每一件藝術品上

都顯示著時間的傷力

一切都化為歷史的殘骸

 

沒有生命,只有

生命的沉蹟

但蒙娜麗莎還在微笑

 

微笑著凝視維納斯

那斷了的手臂

在擁抱著誰呢?

 

也許,還在塞浦路斯海灘

玩著礁石上的小白花

等待那個強悍的男人

 

只有羅丹的那塊石頭

不理睬遊人的目光

永世的沉思著

 

沉思的望著我走來

又沉思的望著我走去

但我臉上沒有微笑

 

附錄〈二〉雁翼的『絞灘船』

 

拉它一把,拉它一把

在它最需要的時候

絞灘船,船隊的征途中

你是一位最忠實的朋友

隆冬,你披一天飛雪

炎夏,你裹一身熱霧

年年月月,日日夜夜

守候在三峽灘口

不避風緊雨驟

熱情的呼喚著船隊

來吧,不怕它浪急灘陡

不怕它浪急灘陡

因為有你親人的手

把一艘艘上游船

拉上灘來,又歡呼著送走

學做這樣的人吧

赤誠的心獻給征途中的朋友

拉他一把,拉他一把

在他最需要的時候

 

 

心弦箋注:

很喜歡讀雁翼的詩,他的詩不是從唐詩宋詞中走來,是從民間的、現實生活中、坎坷路上撿拾回來。尤其『絞灘船』這首詩,每一次閱讀,總會有一股悲涼的豪情自心坎中吶喊出來。不管門外現在是冰天雪地,我仍然帶著一壺濁酒,面向北邊,赤著膊飲赤酒。好想!好想!喚回一些從生活中隱退了湮遠的記憶。

 

                                                                            201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