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孔子餘音•第七篇
 

儒家學說與宗教

   

《論孔子》仍有餘音,總算是好事,有朋友見面取笑,問我孔子還有什麼名言,我回答:孔子教你面對現實,好好做人!其中也有負面的批評,認為談孔子已不合時宜。當然,各人都有不同的意見,但世上的真理只有一個,無論認同與否,真理永遠存在。

我不是為孔學作宣傳。只是鑒於近年世界各地不斷發生遺憾事件令人感嘆,覺得時代越來越進步,人類的道德越來越低落,重振孔孟的仁義信念,應該有好處。

新世紀了,人類的知識不是提高了嗎?高中、大學、碩士、博士處處有!科學技能不是突飛猛進嗎?火箭昇空,潛艇下海,電腦傳訊,無所不能!宗教信仰不是很普及嗎?各種教會組織,神學士,教宗領袖,應有盡有!為甚麼還發生那樣多的勃理事情?

一句話,缺乏儒家思想,沒有仁義觀念。

回顧我正式動手寫《論孔子》,是結束長篇小說《無奈》之後,那時我想暫停一個時期,反正【亞省時報】沒有稿酬,停頓不影響我的收入。甄社長卻希望我能繼續供稿,他說有不少讀者喜歡讀我的作品。為了答謝讀者對我的期盼,決定繼續創作。什麼題材呢?我就想到重新提倡儒學精神,同時,也知道許多人誤解孔子理論,最後認定越南學者阮獻黎對孔子的評論,客觀中肯,精闢分析,實絕佳作品,值得廣為傳播。

記得當時在一次宴會中,與林黛文友同坐,她問我有什麼新作,我就說正準備介紹孔子的儒家學說,並解釋儒學是教人從本身做起,做個正人君子,然後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人把孔子尊為至聖先師,把儒家稱為儒教,遂談到宗教的問題。我說稱為儒教,是因為信奉孔學的人太多,實際上與宗教完全有別,宗教必定信仰某一神靈,祈求保佑;儒家只求個人自我正心修身,在人群中謀幸福。林黛還說她在國內沒有什麼宗教觀念,來美後,接觸宗教人士多了,近來起了信仰之心。

早期的中國,在共產黨無神論的主張下,年輕一代沒有什麼宗教信仰是可以理解的,但來美時間不長,就開始新的信仰,頗讓我訝異,宗教力量的確非凡。

我沒有正式信奉任何宗教。在越南,華人家庭的傳統習俗是道佛混合,拜祖先,拜神,入廟堂,應該屬於中華民族原有的道教;又常常拜佛,如來、觀音、彌勒,進寺門,那是印度傳來的佛教了。而上一輩的家長作風,有著濃厚的儒者言行,形成了儒釋道混合色彩。後來由於西方文明的影響,出現比較多的新思想,天主、基督、聖母、福音等教堂,增添了無數信徒。

宗教信仰能提昇精神文明是無庸置疑的,各宗教的要旨無非勸人向善。但信仰宗教的是人,人有好人,也有壞人,宗教很容易被利用,掛羊頭賣狗肉的場合,時有所聞。別有用心的人,更針對信徒的虔誠,進行欺騙訛詐,發生過許多遺憾的事。

因此,談到宗教,我常常談起孔子,孔子是唯一講究做人的道理,他教人做個正人君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應該是不移不易的格言。孔子又說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切宗教活動意義,根本由人們推廣發揚。

如果參透孔子的道理,再去信仰其他宗教,肯定不會發生過激與越軌的行為。

如果明瞭仁義道德,不會有披著宗教的外衣,做出姦淫邪惡,傷天害理的勾當。

如果帶有儒者風範,信徒就不會盲目的迷信,為袒護宗教而變成恐怖份子。

 

本文於二零零四年二月  在鳳凰城亞省時報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