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味】(五)

 

 

創造美好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壬申春節要來了,人們又忙著迎春的工作。

 

胡志明市,一個華人聚居眾多的地方,與越南京族同胞一起,為迎接春節忙個不停。生產、買賣、服務行業……甚至動員外國親友回來旅遊、探親、投資,使市面非常活躍,街道增添熱鬧,令人興奮!

 

更令人興奮的是閱報登載的好消息:日本《經濟新聞》撰文指出,胡志明市華人經濟恢復活力。內容提及這點:「胡志明市西南角有一個地方叫堤岸,越南話就是大市場的意思。這一地區商店林立,漢字招牌比比皆是,顧客盈門,朝氣騰騰。」

 

真的,這兩年來,堤岸中心區,市面繁盛,生意興隆,街道兩旁新設的商店增多,挂上了美觀的招牌,越南字旁寫著中文,看在華人的眼簾,倍覺親切,像個熟識的朋友,向大家招手。

 

哦!闊別了十幾個春天了;那昔日的景象,如今又再重現。每次回憶,頗使人唏噓,曾經有過一段日子,這些傳統的方塊字,像含羞的少女,無法發揮本身的風采。而當時能公開亮相的,只有華文解放日報、統一潮粵劇團、第五郡文化宮和一些寺廟而已。

 

就是有這種種前因,今日承受缺乏人才的後果。不少外國公司來越投資,慨嘆徵求有華文水準的年輕職員困難,未達理想要求。就算組織臨時的速成班訓練,也不如意。因為知識的灌輸,非一朝一夕可成,須要經過一段漫長的歲月,下過一番苦功,才能有所成就。

 

        幸而,我們尚有穩固的根基,培育新枝嫩芽還不算太困難。老一輩的華文程度相當高,以往這裡教育普遍,學校林立,規模大小並存;不但華人子弟有好的學習場所,連不少京族子女也頗有成績。(最近出版《華語自學三百六十五句》的作者黎女士,就是個實證。)而且,在十多年的艱辛歲月裡,仍有一些熱心教育工作者,默默地幹著家庭補習班教師,將滿腹知識,灌輸傳授到下代,使後世有傳人。

 

還有最具影響力的推動者,就是華文解放日報文藝版,及一群熱愛寫作的文友,對年輕人學習華語起著很大的鼓舞作用。尤其是一九八六年,政府施行革新政策,得到了全民的共鳴,華人均內心興奮,每人積極展開活動,舊文友們也重拾筆桿,再來創作;文友行列日漸增多,文藝創作的力量日益擴展,對後期華文普及教育的復甦,產生一股無形的助力。到一九八八年底,文友俱樂部(即文友聯誼會)宣告成立,對推展華人文學,更創造順利條件,因此我發表過一篇作品:《華人文藝漸復興!》當時有人批評我過於樂觀,但我堅信自己的觀點正確,因為時代的車輪是向前進的,黨國的領導層亦會英明地向前看的,我們必須要向世界文化迎頭趕上去!

 

今日,華文這一科目,已不是單單一個民族語言那麼狹窄了,而是順應世界潮流,迎合開放政策,和各國商人來往,引進港、臺、星、馬、泰等地資金來投資,華語也像英、法語一樣,是世界性交流的通用語言,不止華人本身要學習,京族人亦喜歡學習;個人固然得益,國家也有其利。

 

所以,在新的一年開始,新的美景就在前面,等待著我們繼續前進!廿一世紀即將降臨,新世紀應該輪到亞太地區的人民吐氣揚眉!越南是亞太地區的一個重要據點,海岸線長,魚米豐富,資源充足,河山壯麗,華人在這樣的一個理想地方生活,豈能不腳踏實地,紮穩根基去發展;讓經濟恢復活力,讓文化繼續傳揚,讓華文教育普及。

 

我們要自力更生,自強不息,創造出更美好的春天!

 

                原稿寫於越南胡市 一九九二年壬申春節 

 

  

 

附言:

 

【春節回味】欄目,是三年前在鳳凰城《亞省時報》連續介紹本人一些新春舊文章。因當時有部份讀者想瞭解我抵美前的迎春筆調。

 

   本篇《創造美好的春天》,為迎接壬申春節而寫,一九九二年初,以原名周永新發表於西貢解放日報(華文版)壬申《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