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詩的特點

 

  並與柯詩傑文友討論《觀桃四首

 

正當文藝版發起詩歌比賽的時候,編輯部轉交一封信給我,是遠居後江美川的柯詩傑文友,倡議同我切磋舊詩,賜下《觀桃四首》,希望我能將意見和評語刊於文藝版上。

 

柯詩傑文友太賞臉了,我甚感慚愧;我非詩人,發抒愚見尚可,豈敢胡亂批評?

 

首先,讓我談談作詩的特點。詩之所以為詩,詩人之所以令人敬仰,是因為作詩和普通作文有很大的區別;無論其他什麼文體,只求文筆通順,內容正確,意思沒有矛盾就可以了。詩卻不同,詩是文學中最美妙的一種,是作者心靈吐露,情感宣洩,透過帶有自然性、音樂性的文字,表達出來!所以有位外國詩人曾說:「最偉大的詩篇並不是工於格律,而是最富詩意。」這裡所謂最富詩意,主要是作者本身真摰情感的流露。作詩如果只求說理、敘事或喊口號,流於形式,不注入真情,就失卻詩意,讀起來索然無味,不算成功。

 

詩既是心靈感受的產品,具有情緒上自然性的創作,寫詩就不容易。以我的寫作經驗而談,我可以隨時不起草稿而提筆寫一篇雜文,卻不能隨便創作一首詩;缺乏情感,詩興不發的時候,好像婦人難產,胎死腹中;即使勉強成詩,亦不會是好詩。詩是在詩人本身有所感觸時誕生,才會成為動人的詩篇。歡欣的,忿懣的,怒吼的,悲愴的……各種豐富情感透過筆尖寫成的詩句,必然成佳句,定有其存在價值。

 

「南帝山河南帝居」,是李常傑的激昂!「橫眉冷對千夫指」,是魯迅的冷笑;「江州司馬青衫濕」,是白居易的同情淚;「我志未酬人亦苦」,是石達開的嗟嘆;「現代詩中應有鐵」,是胡志明的救國胸懷。據說,詩僧蘇曼殊擔當教授期間,有位美麗的女學生不幸香消玉殞,同學們都惋惜悲傷,男同學更唏噓歎息,曼殊踏進課室見此氣氛,偶感而成七絕一首:「人間草木太匆匆,春未殘時花已空,自是神仙淪小謫,不須惆悵憶芳容」!充滿自然純真的勸慰,令每個學生都感動,詩亦能夠傳誦下來。

 

作詩除了要灌輸情感的特點外,造句的特點有三要素:或叫三忌:一、不窮搜生僻。大眾不懂的古怪名詞,或不通俗的典故、字句,要避免使用。二、不硬加堆砌。不胡亂拼湊詞藻,欠自然音樂性,讀來生澀,拗口。三、不以詞害意。勿迎合形式,修飾美麗句子,卻影響本來要表達的原意。若能注意這幾點,加上瞭解平仄聲韻,定能創作好的詩句。

 

在談過作詩的特點之後,再和柯詩傑文友研究他的作品,相信較容易明白我的觀點。現在將原詩抄錄下來:

 

觀桃四首

 

  劉郎興賦桃花春,欲覓觀中舊道人,一片冰心誰可寄?盈盈綠水苦無津。

  滿樹桃花知暮春,此門空見去年人,怡顏景色不來賞,恐逐漁舟到古津。

  山谷清明桃李春,賢愚千載羞齊人,世間堪笑武陵客,身到仙源迷舊津。

  桃園結義時當春,願繫三心成一人,鼎足如非為宿分,中原底定出川津。

 

  這四首詩,是柯詩傑文友今春觀桃花所寫,全部採用前人史蹟,可知對歷史學有相當認識;格律工整,可知對詩韻頗有研究;造詞用字,都經過苦心琢磨;不是普通的程度能創作的。但我總覺得不夠自然,且都採用典故,第二首崔護重來與第四首桃園結義,較為通俗點;第一首指劉禹錫和第三首指黃庭堅,並不普遍,一般讀者不會了解,效果不高;況且作者的情緒未能注入詩中,很難喚起讀者感應而引致共鳴。我認為柯詩傑文友將當時觀花引發追憶古人事跡的情緒,從筆端宣洩出來,會有更佳效果。我且嘗試這樣代寫一首:

 

桃花展笑耀初春,傲視群芳倍可人;

憶及史詩多逸事,美川文士樂津津!

 

當然,這只是我舉例之作,欠缺真摰感情,不會是好詩。而我最後得說明一點,我對舊文學的詩詞對聯都有濃厚興趣,目的則在於欣賞研究而甚少創作,溫故藉以知新,從舊有的基礎上改革創作新文藝,故我對語體的新文學更有所愛。我一貫的宗旨是,研究舊的,創作新的,包括形式和內容,以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走進歷史博物館,面對價值連城的古老瑰寶,只宜醉心欣賞、研究、考察,若人人依樣畫葫蘆,即使用新材料去仿造,也不會有更良好的收穫。古人不斷的開拓文學新路,向前邁進,為什麼我們留戀著老路?不肯花點血汗,為越華新詩擴展更康莊的大道?

 

  

一九八七年四月三日星期五,發表於越南解放日報【文藝】版